四、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與之發生直接關係的那種外界條件――社會和自然的描寫。
人物的活動,事件的展開,總是在一定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中進行的。‘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馬克思、恩格斯《德意誌意識形態》)因此,寫人記事常常需要對環境進行描寫。茅盾在《關於藝術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環境中活動,因此,作品中就必須寫到環境。作品中的環境描寫,不論是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密切地聯係著人物的思想行動。‘
環境描寫分為兩類:
(一)自然環境描寫,又稱景物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的自然景物進行的描寫。
景物描寫的作用主要有:(l)寫景襯托人物心情;(2)寫景點明時令、地點;(3)寫景表現人物關係;(4)寫景表現人物性格。進行景物描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l、精細觀察,抓住景物特征描寫。隻有抓住特征寫風景,才能做到‘真,好讓讀者看完以後,閉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寫的風景‘。(《契訶夫論文學》)
2、要選好寫景的時機和寫景的角度。契訶夫認為‘風景描寫隻有在適當的時候,在它能像音樂或者由音樂伴奏的朗誦,向讀者傳達這樣那樣心情的時候,才合適,才不至於把局麵弄糟。‘
3、要體現地方色彩。魯迅指導青年作者時提出:‘現在世界環境不同,藝術上也必須有地方色彩,庶不至於千篇一律。‘又說:‘地方色彩,也能增畫的美和力,自己生長其地,看慣了,或者不覺得什麼,但在別地方的人,雌鵠詞薔醯梅淺?匱勱紓黽又兜摹?‘
4、寫景應滲透人物的感情。寫景不應該是自然主義的純客觀的描繪。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把境界分為‘無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所謂‘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於周圍的自物景物,在所寫的景物上直接滲透作者的感情。
5、采用對比方法寫景。如《祝福》的開頭與結尾寫祝福時的景色氣氛,以樂景反襯祥林嫂的悲劇,更增強了作品對舊社會的批判力量。
6、采用象征手法寫景。如高爾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會環境貓寫:從狹義上說,社會環境是指人物活動的處所、背景、氛圍等;而從廣義上說,是指一定的曆史時期的社會生活、人際關係的總和。如我們寫一個學生,就不能不寫他所求學的社會環境:學校,學校中班級裏的教師、學生及與他們的關係,有時,還要寫到他的家庭、父母、親友。
社會環境描寫必須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如同是王願堅寫紅軍的作品,《七根火柴》的社會環境與《普通勞動者》的社會環境就不同;同是寫過去與敵人鬥爭,以表現品質為主題的《清貧》和《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社會環境描寫也各具特征。而當代的作品,更是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如不少作品進行環境描寫時表現出的環保意識,就是過去時代的環境中所不可能有的。
進行社會環境描寫,要努力畫好‘風俗畫‘。(豆丁中文網)http://www.高爾基說:‘不可忘記:除風景畫之外,還有風俗畫。‘例如魯迅《風波》開頭所寫的江南農村晚飯時的情景,就是一幅頗具特色的風俗畫。
五、物體描寫
在寫作中,我們既要描寫人物,又要描寫環境,還要描寫物體,即描寫各種動物、植物和各種無生命的物體――自然界客觀存在的物體和人類發明、創造出來的器物、用具等。這種物體描寫,也稱為‘狀物‘。狀物是對物體的描摹,類似繪畫中的‘寫生‘。
狀物的目的在於使讀者對所描摹的物體有一個準確而鮮明的具體印象。前人對狀物提出的要求是:以形寫神,形神兼備。也就是說,狀物要從‘摹形‘和‘傳神‘兩方麵下功夫。
什麼是‘摹形‘呢?就是要逼真地描寫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和質地。為了使被描摹的物體具體而形象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必須在‘摹形‘時注意抓住物體的特征,既抓住物體的整體特征也要抓住物體的局部特征和細節特征。為此就要認真細心地觀察物體、弄清該物體與其它物體的區別,並且區分出該物體各個部分的不同之處。根據前人的經驗?摹形‘要準確、生動,應注意運用數量詞和方位詞,進行比較,使用比喻,還可以用動態詞語描寫靜物。
什麼是‘傳神‘呢?就是要描寫物體內在的神態,使描摹的物體具有感染力,從而引起讀者情感的共鳴,或聯想,或啟迪。‘傳神‘要與‘形似‘結合起來,切忌外加。最好是在‘摹形‘過程中‘傳神‘,當然也可以在描寫的同時兼用議論,隻是要適當,不可過多。
描寫物體――狀物應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其順序與觀察順序有關,與物體本身構造有關,也與主題表達的需要有關。
按觀察順序狀物,通常是依據人們的觀察習慣,由部分到整體,由表麵到內部,或是由形狀、色彩到位置、結構。按物體的構造狀物,其順序可以是由上到下、由前而後,從左至右,或由主要部分到次要部分,或由外部結構到內部結構。按主題表達需要狀物,它的順序必須與物體的主要內容相呼應,以體現物體內蘊的意義。
狀物應注意藝術性,盡量寫得有知識性、趣味性,以引人人勝。
關於物體的性質、功用、成因、製作過程及其用法的介紹,是另一種表達方法――說明的內容,不屬於狀物的範圍。
描寫,是用形象性的、滲透著感情的語言,用繪聲繪色的手法,把人物、事物、景物的狀態、神態、動態具體真切地勾畫出來,使其直接訴諸讀者的感覺器官,以引起某種程度的美感或快感,進而產生感情上的共鳴。
學習描寫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貼切,就是要恰如其分地描繪事物,要符合實際;二是要抓住特征,就是要抓住被描寫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特有的東西;三是要注意描寫為表達中心服務,與中心無關的描寫不但沒有意義,還會影響中心的表現,是不可取的。成功的描寫源於對生活的觀察,要學好描寫,首先要養成對周圍的人和事物認真觀察的習慣,做個有心人。有了平時豐富的積累,描寫起來就會感到輕鬆自如了。開始練習時,以想好描寫的思路為重點,詞語可以樸實一些,逐漸地把重點移到詞語上。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要有一定的環境,或自然環境,或社會環境。任何人物都有形象。在寫文章時,首先對事情發生的環境進行描寫,或對文中人物外貌的描述,都是描寫式的開頭方法。
什麼叫修辭(格)
修辭格
為了使說話增強表達效果而運用的一些修飾描摹的特殊方法。又稱辭格、辭式。修辭格就是語言在長期運用過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達功能的修辭格式。有的修辭格有鮮明的形式特征,有的則在表達功能上獨具特色。
一、比喻
不直接說被描寫的對象甲,而用與它有相似性的乙來描寫它,以使被描寫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點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個要素:本體(甲)、喻體(乙)和連接兩者的喻詞。根據這三個方麵出現情況,將比喻分為:
(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詞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
(1)***像太陽。
當然,如果前後句子叫長,且意義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詞。如:
(2)鐵不用就會生鏽,水不流就會發臭,人的頭腦不用,功能就會萎縮。
(二)暗喻用“是、成為”等喻詞直接將本體當做喻體的方法。如:
(3)大王莊這個陣地成為一顆銳利的鐵釘,牢牢地釘進了黃維兵團的腦門心。
(4)困難是彈簧,你軟它就強。
(三)借喻不出現本體和喻詞,直接用喻體代指本體的方法。如:
(5)一旦把敵人消滅幹淨,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這裏“鮮紅的太陽”喻指新生的社會製度。
二、比擬
直接將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屬性加在甲事物對甲進行跨類式描寫的修辭格。有本體、擬體兩個部分組成,本體一般為名詞性事物,擬體則多為謂詞性成分。從語義特征上說,擬體本不能與本體構成陳述關係。根據本體與擬體的關係,一般將比擬分為:
(一)擬人將非人類的事物當做人來寫。如:
(1)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
(2)硬幣正悄然“退休”。
(二)擬物將人直接當做物,或將此物當彼物來寫。如:
(3)打得日本鬼子夾著尾巴逃跑了。
(4)月亮一露臉,滿天的星星驚散了。
三、借代直接用與本體甲有相關關係的乙代替甲的修辭格。如:
(1)正義是殺不完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
(2)凡是願意留下的,再不許拿人家一草一木。
(3)搞好菜園子,豐富菜籃子。
四、拈連在用乙對甲進行陳述或描述後,再將甲轉移與本不能陳述或描述的丙進行組合的修辭手法,可用格式表述為:甲+乙→甲+丙。例如:
(1)你別看我耳朵聾,可我的心不聾。
(2)這一錘沒敲在鍾上,卻敲在俺的心上。
五、誇張對事物或行為作超越事實的描述的修辭格。例如:
(1)毛色格外發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油。
(2)莫誇財主豪富,財主心腸比蛇毒。塘邊洗手魚也死,路過青山樹也枯。
六、雙關讓詞句具有表麵上一個意義實則表達另外一個意義的修辭方式。比如:
(1)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
(2)旗杆上插雞毛,好的撣子(膽子)!
注意:雙關與歧義不同。雙關是一種表達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麵上表達一種意思的時候,暗地裏還有另外一種意思,而後者才是表達者的真正用意。不過不能理解後一層意思的人,不影響理解這句話的字麵意義。但歧義不同,它是表達者無意產生的一種消極現象,它所表達的兩種意義存在於話語表麵,而且這兩個意義會讓接受者無所適從。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騙等)的話,歧義是應該避免的。
七、映襯將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麵放在一起,使它們互相襯托,相得益彰的修辭手法。例如:
(1)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2)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八、移就將描寫甲事物的詞語直接用來描寫乙事物的修辭方式。這種修辭格的最常見形式是體詞性偏正短語,如(1)、(2)
(1)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
(2)甜甜的聲音讓奶奶心裏樂開了花。
另外一種形式是謂詞性結構,如:
(3)秋天的黃昏,晚霞燒紅了西方的天空。
(4)建築也是新式,簡截不羅嗦,痛快之至。
九、對偶用字數相同、意義相關、形式整齊的兩個句子並列表達所形成的修辭格。根據兩句之間的語義關係,將它分為三類:
(一)正對上下句從不同的側麵說明同一事理,意義上互相補充。
(1)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二)反對上下句從正反兩個方麵加以敘述,意義上相反相成。
(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手首甘為孺子牛。
(二)串對,也叫流水對,上下句意義相承,表達因果、條件等關係。如:
(3)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
十、排比用一組結構相似的語句,表達相關的內容的修辭手法。如:
(1)祖國是一座花園。北方就是圓中的臘梅,小興安嶺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2)理想是石,敲出了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十一、仿詞更換現成詞中的某個語素,臨時造出新的詞,以表達風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辭手法。如:
(1)都江堰市拍賣超標“官宅”。
(2)搞四個現代化,不懂科學技術就要成為科盲。
十二、辭格辨析
(一)比喻與比擬
兩者都是用另外一個事物描寫本體。不同處主要是:無論哪種形式的比喻,喻體必須出現,比擬則不能出現擬體。如果一個句子中既出現喻體,也有比擬特征,一般將它看作比喻。如:獵犬像戰士一樣站在那兒,似乎要與老虎決一死戰。
(二)對偶和映襯
兩者都是將兩個方麵放在一起,容易混淆的是映襯與對偶中的正對。不同處是:對偶不僅要注意意義的關聯,更重要的是要求形式上要絕對整齊。而映襯沒有形式上的要求。
(三)借喻與借代
兩者都是用一個與本體有關係的代體來描寫本體。不同處是:
第一,構成基礎不同:借喻的本體與喻體之間是相似關係,兩者是本質不同的兩個事物;借代的兩個部分則是相關關係,不是兩個事物,代體多為本體的一個部分,或是本體的某個屬性、特征。
第二,作用不同:借喻的價值在引導接受者去聯想,使表達形象性增強;借代則旨在突出事物的特征,沒有聯想價值。
第三,轉換結果不同:借喻能轉換成明喻,借代則無法轉換。
十三、修辭格的綜合運用
表達中很多時候單獨使用修辭格。但是,修辭格也可以綜合起來用。所謂修辭格的綜合運用就是指在一個句子中使用兩個以上的修辭格的行為。根據修辭格的結合方式,分為:
(一)辭格兼用即一句話中同時表達兩個辭格,兩者無法分開。如:
(1)此時,積壓在心底的仇恨,就像沉埋在地下幾千年的火山一樣噴發出來,一瀉千裏。
該例使用了比喻和誇張辭格。
(二)辭格套用即整個句子有兩個以上的分句構成,整個句子用了一種辭格,其中某個分句也用了一個辭格,形成套式表達。如:
(2)激情,你是靈感的火花,你是創作的動力,你又是愛情的試金石。
該例整個句子構成了排比辭格,但其中三個分句,又各構成一個比喻。
(三)辭格連用指幾個分句分別使用了一個以上的辭格。如:
(3)家是幸福的搖籃,家也是魚船遠航歸來的港灣。
該例連用了兩個比喻。
什麼叫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麵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征、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誌、抑揚結合、象征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表現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準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等來準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麵麵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