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1、人皆有之的嫉妒心,(2 / 2)

法國大文豪巴爾紮克說過:“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

德謨克利特說,嫉妒的人是他自己的敵人;

愛比克泰德說,嫉妒是幸運的敵人。

黑格爾曾說,嫉妒是“平庸的情調對於卓越才能的反感”。

英國科學家培根說:“在人類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頑強、最持久了。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毀掉人間的好東西。”,

莎士比亞說:“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誰做了它的犧牲品,誰就要受它的玩弄。”

《聖經》曾說:魔鬼所以要趁著黑夜到麥地裏去種稗子,就是因為他嫉妒別人的豐收。嫉妒是一把火,燒毀自己的同時也傷害別人。

現實生活中,嫉妒心理造成的悲劇也是很多的。

大家都熟知《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周瑜的故事。可以說,作為一個戰爭的統帥,勝敗乃兵家常事。但由於周瑜心胸狹窄,容不得他人,在屢屢被諸葛亮擊敗後,他想的不是如何總結經驗,再與諸葛亮較量,而是任憑自己的負麵情緒主宰。最後,他大叫一聲"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可以說,他是被嫉妒這一感情折磨而死的。

1953年在慕尼黑,有一個年紀越來越大的老姑娘,用兒童車推著她女朋友的嬰兒去散步,突然間她把車和小孩一起推進了伊薩爾河。精神科專家調查發現,這個女犯是突然間抑製不住嫉妒而犯下了罪行。她嫉妒在這個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她的女友的幸福。

1960年3月15日,美國各家報紙刊登了一則消息:“一個手持鐵棍的男孩殺人犯供稱:殺人動機是出於嫉妒婦人的財產。”17歲的戴維.馬爾茨是一家洗衣店工人的兒子,經常被一個同學邀請去家裏使用他們的私人遊泳池。因為嫉妒這個家庭的財富,他打死了他同學的母親。

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9歲的大四女生馬蕾蕾(化名)竊取美國大學給自己同學的錄取信件,冒充該同學給美國大學寫信放棄被錄取,並且假借其他同學的名義推薦自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在這一事件中,馬蕾蕾背後的主要的負麵情緒是嫉妒。

記得

其六,嫉妒也是激發人的潛能的動力。

嫉妒,不是一無是處。有了嫉妒,你才知道自己的差距與不足,你才知道如何找準自己的位置,選準超越的目標,因嫉妒而產生比、學、趕、幫、超的勇氣和決心,不斷進步;

有了嫉妒,你才知道別人有長、天外有天,你才不會做井底之蛙、自大夜郎,你才不會剛愎自用、孤芳自賞,你才會謙虛求進,與妒俱進。

所以,嫉妒是一柄雙刃劍。

其七,生活中,能被人嫉妒,也未免不是一件好事。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堆出於岸,流比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被人嫉妒,至少說明你在某一方麵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