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文化產業(3)(1 / 3)

本次雙年展首次引入設計展和建築展,涵蓋美術、戲劇、民間藝術等多個藝術領域。本次展出立足成都北京和中國特色,邀請了來自歐洲、美洲、亞洲的十多個國家及地區的130餘名中外藝術家參展,以“物色·綿延”為總主題,其下分別設置了“溪山清遠:當代藝術展”、“物我之境:國際建築展”、“謀斷有道:國際設計展”三大主題展,通過三種不同形式的藝術類別,探討人與城市、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關係。

其次,“2011年中國國際創意設計推廣周”由中國貿促會、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設計藝術院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成都活動周的活動地選擇在剛剛開園不久的成都東區音樂公園,這是中國國際創意設計推廣周首次走出北京。本屆活動周於2011年11月2日在成都開幕,11月中旬在成都閉幕。這也是成都東區音樂公園開園以來承辦的首個國家級文化創意活動。此次活動周吸引了來自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和香港、台灣等地區的設計大師和業界專家,以及全國各地生產企業、專業設計機構、設計院校代表400多人。其中包括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會長洛克斯,國際視覺傳播協會首席執行官福岡,國際多媒體協會聯盟副主席李平,英國歐洲設計協會主席菲利普斯,法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阿倫,香港設計師協會前主席葉智榮等知名人士。本次創意設計周以“全球創意的中國元素”為主題,期間將在成都東區音樂公園舉辦盛大的“天鶴獎”頒獎晚會和2011“天鶴獎”獲獎作品圖片展、成都家具“創意繭”作品展和成都市建築裝飾設計協會會員單位作品展等展覽、展示活動。活動結束後,成都的優秀作品及“天鶴獎”獲獎作品圖片將和德國“if”設計大獎作品一並在北京國貿展覽中心展出。

2007年,成都錦江區就將文化創意產業確定為全區發展現代服務業的主導產業。從2007到2009年,錦江區先後啟動了“紅星路35號創意產業園”、“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藍頂藝術中心”等特色文化創意產業項目,錦江區以這些項目為基礎,搭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平台,通過文化創意產業招商引資等政策,加大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在成都乃至整個中西部地區確立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是錦江區的一張名片。2011年10月15日,成都市錦江區將首開先河,舉辦文化創意產業論壇,邀請學者和企業家坐而論道,為錦江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出謀劃策,本屆論他的議題是“創意改變城市”。論壇是錦江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一個亮點。以後每年都能舉行文化創意產業,使之成為成為成都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品牌。成都市錦江區委書記周思源在論壇上提出了將錦江區打造成為都文化創意產業“設計之心”的戰略目標。

錦江區著力打造的創意項目有“紅星路35號”、“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藍頂藝術中心”等。

2007年9月28日,“紅星路35號”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依托原成都君印廠舊廠房進行改造,總建築麵積15000平方米,獨特的“倒金字塔”造型被設計師譽為“天空上的創意村莊”,園區主要包括創意產業辦公區、設計學院、成都製造、藝術廣場、ART博覽、咖啡餐吧6大功能板塊。“紅星路35號”文化創業園區的正式啟動,為成都創意文化以及創意設計產業注入了新的動力。它將搭建以“產業孵化、產業投融資、創學教育、國際交流”為一體的成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推動平台。“紅星路35號”成為成都市創意設計產業的排頭兵,挑起了成都創意設計產業風向標的重任,為成都創意設計能夠形成產業,打開與國內外創意設計界的聯係,做出了貢獻。近年“紅星路35號”通過引進成都市文化產權交易所、紅星路35號版權工作站,編印《原創力》雜誌,建設園區網站,建設園區工業設計成型平台並推動其加入中國工業設計技術服務聯盟、成功申報為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創新項目等工作,初步建立了該區文化產權交易平台、創意孵化平台、對外宣傳平台、版權服務平台、工業設計成型平台等5大基礎性的產業平台,健全了錦江區的文化創意產業要素市場,並在園區9樓舉辦“創意星空”係列活動,邀請了眾多海內外頂尖創意設計人士和機構,打造了成都市的文化創意產業先鋒交流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