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5日,四川省2011年文化產業工作會議在成都召開。省文化廳副廳長竇維平就全省文化係統文化產業2011年工作重點、總體思路、發展方向和要求作了重要講話。會議還安排2011年3月至5月對四川省34個國家級和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經行考察,對示範作用強,具有發展後勁的基地(園區)提供支持。同時,會議指出,四川省文化係統文化產業聚集已基本形成,全省3580個、總投資2085億元的文化產業項目聚集已經初具規模。這些項目包括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國際動漫遊戲產業(四川)振興基地、成都東村文化產業園、綿竹年畫民俗文化產業園等23個文化產業園(區)。
2011年3月,在北京參加兩會的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廳廳長鄭曉幸在接受記著采訪時指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務必實現“六個關注”:一是高度關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決定性10年的文化民生問題;二是高度關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中的文化發展問題;三是高度關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進程中的文化堅守問題;四是高度關注社會轉型、社會管理中的文化心態問題;五是高度關注多元、多樣、多變的精神需求中的文化引領問題;六是高度關注藝術繁榮發展中的文化創新問題。四川文化產業之所發展勢頭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與四川發展文化產業之初就將“六個關注”融入到文化產業項目的策劃之中,貫徹於文化產業項目的建設和運營的始終是分不開的。
同月,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康從理論建設的高度觀照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一些理論性問題,他認為,我國文化產業學所依存的主要支撐專業尚不明確,文化產業學的學科架構尚未建立,文化產業學的學科歸屬尚無著落。隻有通過構建“多位一體”的“文化產業學”學科,以厘清文化產業學的學科歸屬問題,明確“文化產業學”是一個學科門類,還是隸屬於某個學科門類的下屬學科,“文化產業學”應有哪些主要的支撐專業。使“文化產業學”在我國的教育體係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循序漸進的推動我國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以解決我們文化產業人才短缺的局麵。王康廳長從理論的高度思考了製約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一些瓶頸問題。從教育的角度,梳理了文化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從教育入手,化解文化產業業已存在的一些矛盾。
2011年4月26日,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四川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10年)》。這是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首次以白皮書的形式發布四川省的知識產權保護狀況。2010年,四川省各級法院共受理和審結知識產權民事案件974件和802件,共受理和審結知識產權刑事案件97件和93件,共新收和審結一審知識產權行政案件9件和8件。四川省法院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審判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上訴案件改判率從2009年的11.63%下降到2010年的7.70%;發回重審率從2009年的5.42%下降到2010年的2.10%。某些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呈增加趨勢,如商標案件214件,比上年增長42.7%;植物新品種糾紛案件12件,比上年增長20%。
全省上級法院充分闡明改判或發回重審的理由,幫助下級法院提高司法水平,促進一審法院案件審判質量的提高,上級法院切實履行了對下級法院知識產權審判的監督和知道職責。並選擇具有一定示範和指導意義的案件編印下發基層,供全省同類案件參照執行。四川省法院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了四川省知識產權審理水平、統一案件審判標準,維護司法的權威性。這樣充分說明四川省司法界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對文化產業市場的繁榮起到了良好的保駕護航的作用。
2011年5月3日,“5·12”汶川地震文化恢複重建工作彙報會在北京舉行。文化部部長蔡武出席會議並講話,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主持會議。四川文化項目重建工程完工近九成,實現投資約80億元。截至目前,四川災區公共文化設施的開工率達99%,重建項目完工率達88%,文化產業項目完工率達90%,文化遺產和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項目完工率為74%,文化市場服務網點全部恢複。文化部部長蔡武表示,四川的災後文化恢複重建,統籌了公共文化服務恢複重建與文化遺產搶救保護,統籌文化產業項目集聚與產業轉型升級,統籌民族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發展,統籌物質文化發展與精神家園建設,開辟了特大自然災害恢複重建中文化遺產得到充分保護、優秀文化得到充分弘揚、文化力量得到充分彰顯、文化建設取得跨越發展的新道路,極大地豐富了科學重建的內涵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