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文化產業(1)(1 / 3)

一、概述

2011年是四川文化產業發展的繼往開來了的一年,既有對以往文化產業改革成果的承繼,又有新的開創。四川文化產業的出版、傳媒、影視等行業經過多年的改革探索,2011年改革完成,很多集團公司已經成為行業的領導者,對四川文化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們探索出來的改革模式成為文化企業改革的範式,也成為具有指導意義的規範方法,而被很多企業所采納。

2011年四川文化產業最為閃耀的亮點是東區音樂公園的開園。它是成都市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重點項目,是四川省唯一的城市工業用地更新與工業遺產保護項目,也是老工業基地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產生的一朵奇葩。它集文化保護和文化發展於一體,為文化遺存的保護工作提供了一種新的生存樣本。

2011年四川文化產業的另一個特點是舉辦高端論壇逐漸增多。有錦江區舉辦的“創意改變城市”論壇、“亞洲傳媒論壇”、“2011中國(西部)動漫人才培養暨產業發展高端論壇”這些高端論壇的舉行,從智力層麵有力的推動力四川文化產業的發展。

四川民族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也在2011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於5月27日由四川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批準。這就有力的推動了“藏羌文化產業走廊”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四川文化產業的發展在這一年還呈現出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對人才培養的重視。文化產業是一個智力密集型產業,對於從業者的知識技能要求相當高,因此對從業者的文化培養成為發展文化產業的重中之重。2011年,四川達州與深圳合作,培訓文化產業人員,四川大學開辦國內首個文化產業係,這些舉措都為成都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儲備。

四川文化產業2011年的重頭戲則是《四川省“十二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的發布。《規劃》的發布指明了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期四川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為四川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礎,為欣欣向榮的四川文化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有力地政策指引。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在這個開局之初,四川文化產業站在已經取得的高度之上,更加大踏步的走向未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四川文化產業所取得的成績尤為耀眼。

二、四川文化產業發展形勢

文化產業是指以盈利為目的,以市場為目標,從事文化產品、文化服務的生產、流通、消費和傳播等活動的經營性組織的集合。在西方國家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文化產業經曆了觀念轉變、政策調整和向外擴張三個曆史時期。中國的文化產業起步較晚,自80年代以來也先後經曆了興起、形成和發展三個階段。文化產業正以其獨特的優勢和魅力從各國經濟的邊緣向中心內聚。進入21世紀之後,文化已然成為推動人類進程的重要力量,文化作為新興的朝陽產業,在各國經濟發展中占據越來重要的地位。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很多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已占到社會從業人口的3-6%。據有關統計,美國文化產業的產值已占GDP總量的18-25%。

我國的文化產業起步相對較晚,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才有一定的文化產業。新世紀以來,我國文化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十七大以來,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方針指導之下,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出現了迅猛的勢頭。據統計,2010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1052億元,占同期GDP的2.75%。過去五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在20%以上,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在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消費需求、促進文化發展和繁榮、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相對落後,但是近年來黨和國家加大了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近五年僅文化部就發布了《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文化部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文化部關於扶持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幹意見》和《文化產業投資指導目錄》等一係列政策文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局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一文,將我國文化及其相關產業分為十大類:新聞出版發行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工藝美術品的生產、文化產品生產的輔助生產、文化用品的生產、文化專用設備的生產。十個大類又分為50個中類、120個小類,它們涵蓋了文化產業的各個方麵。文化產業是一個以文化為核心,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行的創作、製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的生產活動、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必需的輔助生產活動和作為文化產品實物載體或製作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產活動以及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需專用設備的生產等活動在內的生產活動的集合。從全國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率的順序依次是:出版、廣告、娛樂、廣播電視、報刊、音像和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