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民間文藝(9)(2 / 3)

7.第2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第2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大賽(南片)在第三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期間舉辦,於2011年5月28日至6月8日在成都盛裝登場。6月10日晚,第2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評選結果在成都揭曉,共產生了42個梅花獎。此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大賽分別在太原市和成都市舉行了近一個月的集中展演,近50名進入終評的演員舞台飆戲。蘇州市滑稽劇團顧薌與重慶市川劇院沈鐵梅雙雙獲得“梅花”大獎(“三度梅”)。史佳華、李樹建、陳巧茹、李梅、吳鳳花等五人成為“梅花獎”二度獲得者(“二度梅”)。王豔、安平、李軍梅等35人獲得“梅花獎”(“一度梅”)。我省有三位演員榮獲“梅花獎”,分別是“二度梅”成都市川劇院陳巧茹,“一度梅”成都市川劇院王玉梅、南充市川劇團胡瑜斌。

8.甘孜州央金卓瑪在“中國西部民歌(花兒)歌手邀請賽”中獲一等獎

6月底,四川省文化廳組織少數民族選手參加文化部非遺司主辦的“中國西部民歌(花兒)歌手邀請賽”,甘孜州央金卓瑪獲在大賽中榮獲一等獎。

9.2011年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賽圓滿落幕

2011年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賽於7月1日晚降下帷幕。本屆舞蹈新作比賽是由政府主辦的全省專業舞蹈的最高賽事,共收到來自全省各個市州、藝術高校、專業藝術院團等單位的79件作品,其中36件進入決賽,共計1000餘人參與演出。

10.在文化部主辦的第九屆全國舞蹈比賽決賽中,四川省共有8件舞蹈作品入選,7件作品獲獎。其中,彝族群舞《珞惹·月》等少數民族舞蹈獲獎

2011年8月30日,第九屆全國舞蹈比賽決賽在寧夏銀川落下帷幕。我省選送的8個舞蹈作品中有7個獲得國家舞蹈重要獎項。此次我省入圍全國舞蹈比賽決賽作品數量居於曆屆入圍數量之冠,其中羌族舞蹈《心中的花兒納吉》《你是一首歌》和彝族舞蹈《珞惹·月》均獲獎,充分展示了我省多民族文化的和諧性和多元化。作為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的組成部分,全國舞蹈比賽是我國舞蹈藝術領域的最高賽事。

11.“四川省第十三屆戲劇小品(小戲)比賽”結果揭曉

由四川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南充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四川省第十三屆戲劇小品(小戲)比賽”,於9月5日至9日在南充市舉行,迎來全省18個市州、兩個省直和部隊專業藝術團體、1所大專院校共計36個劇目競相綻放。經評委會專家認真評議,民主公正投票,評選出比賽所有獎項。其中,優秀劇目獎14項,優秀編劇獎16項,優秀導演獎16項,音樂創作獎4項,涉及川劇、燈戲、金錢板等進入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的劇種。

12.“汶川羌繡”成為汶川縣首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9月,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2011年第128號公告正式批準對“汶川羌繡”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這是汶川縣獲得的第一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13.涼山州會理縣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

11月2日,國務院將涼山州會理縣列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這是四川第8個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

四、學術著作

(一)圖書

《羌族釋比口述史》,阮寶娣編著,民族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羌族釋比唱經》,王治升說唱,阮寶娣、徐亞娟采錄並翻譯,民族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九寨緣》,白林著,四川文藝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古羌勝地——茂縣》,曾曉紅著,中共茂縣縣委宣傳部組織編寫,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成都故事百家談》(二),成都市文化館編,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風情要略》,郎玉屏、劉毅、陽寧東、李春編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文化要略》,肖瓊、李克建、楊昳編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四川鹽源縣各民族的語言和諧》,戴慶廈主編,商務印書館2011年1月出版。

《三星堆進校園——一項公眾考古新紀錄的誕生過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編寫,科學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古蜀道尋蹤》,何青城繪,撰文,學苑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行走四川》(修訂版),何宇光、古鬆著,廣東旅遊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羌族教育發展史》,吳定初、張傳燧、朱晟利著,商務印書館2011年11月出版。

《羌山采風錄》,萬光治主編,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中國蜀繡》,趙敏主編,四川科技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成都館藏文物精品選》,成都市文物局編著,四川美術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