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先入為主——喬貝娜·藍賽命案(4)(2 / 3)

喬貝娜·帕茜·藍賽

1990年8月6日 — 1996年12月25日

如此說來,藍賽夫婦知道小姑娘被害於午夜之前?

帕茜和喬恩的解釋是,他們實際上並不知道,隻是在25日和26日中挑了一個更為吉祥的日子。12月25日聖誕節,是喬貝娜最喜歡最向往的節日。再說,墓碑上不可能刻寫兩個卒日,你總得作出選擇。如果有朝一日蒼天有眼案情大白,再請人改刻也不是不可能的。

根據富利特·懷特的建議,藍賽夫婦於1997年1月1日在亞特蘭大接受了中央新聞網絡CNN的電視采訪。有評論說,熒屏上的喬恩·藍賽先生盡管悲痛,但仍不失一個訓練有素的公司總裁風度,臨危不亂、鎮定自如。他的漂亮妻子則迷迷瞪瞪,依舊紅腫的雙眼半睜半閉,常常話說到一半便止不住地哽咽。醫生說,帕茜·藍賽在過去幾天裏服用的安眠藥劑量已接近危險的邊緣。

當主持人問及警方指責他們不予合作時,帕茜說,我們並沒有拒絕與警方對話,事實上,在12月26日那天,我們回答了警方的各種提問前後長達4個多小時,而且,我們也根據他們的要求提供了從指紋到血液等的各種樣品。

聽說你們已經聘請了刑事律師?喬恩答,不光是律師,我們正在物色最優秀的私人偵探,以組成我們自己的調查小組。

在采訪接近尾聲時,帕茜·藍賽麵對全國的電視觀眾,一字一頓地說:“凶手依然逍遙法外。我不知道該犯何許人也,也不知道其人是男是女。但如果我是波德的居民,我將告誡我的朋友們看好……”哽咽,“看好你們的孩子們,因為那個人還在大街上徘徊。”

這段話引起了波德官方的極大不滿,因為它與“太平盛世”般的波德城市形象全然不符。

1月3日,曾經與藍賽夫婦有過私交的女市長萊思莉·德濟發表公開講話說:“波德的居民們毫無必要擔心有什麼壞人在大街上徘徊,伺機對孩子們下手,就像有的人在電視上說的那樣。波德是安全的,它從來就是一個安全的城市,今後也將是一個安全的城市。”

在同一次講話中德濟市長還指出:“就我們所得到的報告看,沒有外人強行進入的證據。據悉,發現屍體的地方特別隱秘,隻有對房子十分熟悉的人才可能找到。”

過了很久人們才知道,這後一句話是警方露出的口風,以為他們的工作失誤開脫。

此前一天,1月2日,美國廣播公司(ABC)丹佛電視台播放了1996年12月17日舉行的“科羅拉多州聖誕小小姐”比賽中喬貝娜·藍賽的參賽鏡頭。緊接著,其他電視台也競相播出喬貝娜於同年夏季參加“羅雅爾微型小姐”和“全國旭日選美”等的片斷。電視機前的觀眾們看到,六歲的小女孩濃妝豔抹,打扮得活像一個——用好聽的話說,“昂貴的洋娃娃”,用不好聽的話說,“拉斯維加斯的舞女”。對大多數美國民眾而言,這無疑是一個他們從沒聽說過的世界。人們不禁要問,什麼樣的父母會允許或鼓勵他們的孩子參加這樣的比賽?

藍賽夫婦馬上站出來解釋道,許多小女孩和她們的家庭都參與了這些活動,這在本質上與小孩子的舞蹈、滑冰等比賽沒有什麼區別,無非是通過比賽發揮孩子們的天賦,增強她們的自信心。許多參加“美國小姐”“世界小姐”選美比賽的姑娘們小時候都是從這些活動開始的,就像帕茜和她的姐姐帕梅一樣。再說,這是喬貝娜自己的要求。

但不管怎麼樣,那些鏡頭擺在那裏,它們本身就說明了一切。當波德警方在藍賽家的熟人和喬貝娜的小朋友中走訪時,他們聽到了相反的議論: 是帕茜逼著女兒參加選美的。

也許是喬貝娜·藍賽的那些照片和錄像迎合了某個讀者群的低級趣味,本來就對此案十分熱切的媒介愈加熱切。一時間,喬貝娜·藍賽命案成了全美國新聞中最熱的炒賣點,而且輿論傾向一邊倒,幾乎所有的報道都針對藍賽夫妻口誅筆伐,群起而攻之。

一月初,新年伊始,300多名海內外記者冒著嚴寒雲集波德,他們中的最遠者來自歐洲各國和澳大利亞,再加上媒體的其他工作人員,新聞界訂滿了這個洛基山麓小城中的所有旅館酒店,後來者隻得落腳20英裏外的丹佛。

直至此時,警方從未在公開場合指藍賽夫婦為嫌疑人,但這並不妨礙記者們參與本案的“調查”,並作出自己的“推理”和“判斷”。比如有一位辦案人員在工作手記中寫了一句:“奇怪,沒有腳印。”印成鉛字就變成了“雪地裏沒有腳印”。很久以後,那些耍筆杆子的家夥才意識到,其實案發之時地上根本沒有雪。

或許警方也需要輿論站在自己一邊,以向藍賽夫婦施加壓力,但他們並不希望記者們越俎代庖。另一方麵,記者們因為辦案人員遲遲不按他們的意願行事而大為光火。於是,在1月9日,星期四的波德警署新聞發布會上,人們看到了如下的場麵。由於與會者太多,會場已經從警署會議室移到了波德市中心圖書館,但仍有許多人隻能在門口的前廳裏看電視轉播,更不幸者則在冰天雪地裏邊聽廣播邊來回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