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莫道不消魂李清照的卓然一家(1)(3 / 3)

4.趙明誠真心喜歡李清照,李清照也對趙明誠有好感。

總的來說,趙明誠是一個好青年,值得李清照托付一生。現在看來,之前我們所擔心的問題不存在了。這麼說來,李清照和趙明誠就要來一個“見麵會”?我們來看李清照寫的一首名為《點絳唇》的詞,“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

大家注意這首詞裏的兩句話,“和羞走”、“倚門回首”。這兩句隱藏了一個重大的信息,似乎可以證明李清照和趙明誠真的是進行過一次“相親會”。先說“和羞走”,其意是說因為緊張或者窘迫而又滿臉羞容的跑開。再說“倚門回首”,即倚靠在門邊回望。於是,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什麼人讓李清照或者說一個芳齡妙華的女子如此緊張又滿臉害羞的跑開,然後又舍不得的要倚靠在門邊回望呢?如果這首詞的女主人就是李清照寫的自己,那我們可以做出一大大膽的假設,讓李清照“和羞走”又“倚門回首”的人不正是趙明誠嗎?大概是李清照想掩飾自己內心的那種見到如意郎君時的複雜心情,因此她又在詞的結尾寫道,“卻把青梅嗅”,這分明是掩飾嘛!或者說是欲蓋彌彰。以青梅作掩飾,目的就是想多看郎君一眼。

如果上述說法成立,我們不妨來還原當時趙明誠和“相親會”的情景。李清照在家中的後花園蕩完秋千後,感覺有些累,有些疲倦,而且,身上已經香汗淋漓,濕透輕衣了。因此,這時的她隻想好好的休息一下。於是,她都懶得去揉一揉有點發麻的雙手。正在這時候,風度翩翩的趙明誠來了,或者說在他父親的陪同下,來到了李清照家。然後,趙明誠的父親便開始與李清照的雙親攀談起來,而趙明誠或許是閑來無事,便到了後花園隨便逛逛,欣賞風景。正在休息中的李清照,一看趙明誠來了,再看看自己一身的狼狽相,於是急忙含羞回避,殊不知走得太匆忙,連鞋都忘記穿了,僅穿著襪子,由於跑得太急,連發鬢上的金釵也掉落了。可是,就在李清照這般慌亂之中,他看到趙明誠是如此的風度翩然,不覺心裏一動,相看個清楚,到底長得什麼模樣,又覺得自己乃女兒身,如此唐突肯定不好,但聰明的李清照豈能想不出法子,正好門邊有一顆青梅,何不借著“青梅嗅”而再多看幾眼呢?

你看,趙明誠和李清照的這次“相親會”,如果與電影的拍攝手法將之重現,那畫麵與場景一定是非常的優美、動人、有意思、含蓄、女性的嬌羞之美、男性的瀟灑翩然,這些元素交織在一起,足以讓我們心動不已。

有人可能要說,以上的描述不過是推測或者假設而已。你怎知這就是趙明誠和李清照的“相親會”?但是,別忘了一點,推測或假設也是建立在一定的事實基礎之上。如果股李清照沒有經曆這些事,她又如何能寫出這樣直抒情感,將自己內心的狀態描寫得如此真實,如此有趣?另外,我們知道,古代的女子大多都是中規中矩,言行舉止都得有相當多得的禮教所約束。如果李清照是這樣的人,試問,她又如何能有詞種描繪的那般活潑、伶俐好動、多情的““和羞走”、“倚門回首”的女子形象來呢?再者,我們縱觀後來李清照的作品,以及她的行為,特別是她的再婚與離婚,更能說明李清照不是一個中規中矩之人,她有著自己不同尋常的一麵,她既有大眾女性的一麵,也有衝破世俗禮教所約束下女子性格獨特的一麵。

現在,相親會結束了。我們不禁要問,李清照與趙明誠何時能喜結連理呢?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即公元1101年,21歲的趙明誠與18歲的李清照有情人終成眷屬。那麼,婚後的李清照過得又如何呢?

2

李清照寫過這樣一首詞,這首無疑表現出婚後的幸福生活,“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麵不如花麵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李清照·減字木蘭花》)

先說一下這首詞引起的爭議。有人認為這不是李清照所寫,原因很簡單,即“詞意淺顯,亦不似他作”。(趙萬裏輯《漱玉集》)而王學初在《李清照集注》則說,“按以詞意判斷真偽,恐不甚妥,茲仍作清照詞,不列入存疑詞內。”我比較讚同王學初的觀點,趙萬裏用“詞意淺顯”這個觀點來懷疑非李清照所作,難具充分的說服力。

我們知道,李清照是一個敢愛敢恨的人,她不是那種中規中矩受封建禮教所約束的人。更何況,李清照大膽描寫愛情,當時的宋人也明顯感覺到。比如,王灼在《碧雞漫誌》中有這樣一段話,“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李清照的《減字木蘭花》描寫的就是她婚後的生活表現,即放縱恣肆的生活情趣。因此,應該就是宋徽宗建中靖國年間嫁給趙明誠時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