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莫道不消魂李清照的卓然一家(1)(2 / 3)

好了,現在我們回到李清照的感情問題上。由於李清照年少且享有盛名,且是書香門第出生,生長在較為顯赫的家族裏,再加上年輕美貌,自然會讓李清照備受矚目。這不,有一個叫趙明誠的太學生對李清照是朝思暮想,連做夢,夢見的都是她。根據元人所著的《琅嬛記》中的記載,“趙明誠幼時,其父將為擇婦。明誠晝寢,夢誦一書,覺來唯憶三句,雲:‘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以告其父,其父為解曰:‘汝待得能文詞婦也,言與司合是詞字,安上已脫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謂汝為詞女之夫乎’”。(《尹士珍·《琅嬛記》)

什麼意思呢?說的是趙明誠也到了該成家的時候了,父親準備給他物色一戶人家之女。可能都沒能讓趙明誠滿意吧!要不何至於他要作這樣奇怪的夢呢?原來,趙明誠夢見自己在夢中讀了一本書,至於具體內容記不清清楚了,唯一能記住的隻有這麼三句話:其一,言與司合;其二,安上已脫;其三,芝芙草拔。言與司合就是“詞”,安上已脫就是“女”,而芝芙草拔就是“夫”。這連起來就是“詞女之夫”。

你看,這趙明誠真的是用心良苦啊!想出這麼一招,以夢托言,以夢表意。那麼,“詞女之夫”中的“詞女”會是誰呢?做父親的豈不知做兒子的心思,古人都講究門當戶對,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想來想去,除了李清照,還真找不出第二個人來。看到兒子這番為伊人所夢,這般為情而費盡心思。現在,作父親的是不是應該做些什麼呢?

趙挺之是何許人也?趙挺之,山東密州人,與李格非同朝為官,當時為吏部侍郎。此人深諳政治之道,且聰明幹練。王安石變的時候,他做了明智的選擇,隸屬改革集團。蘇軾很不喜歡趙挺之,一句話,看不慣他的為人,說他是一個隻知道搜刮民財,善於算計的小人,不配擔當朝廷重任。蘇門六君子之一的陳師道更是對趙挺之反感、討厭。在《宋史》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家素貧,或經日不炊,妻子,弗恤也……妻就假於挺之家,問所從得,卻去,不肯服”。(《宋史·文苑列傳》)

大意是說,陳師道的家庭貧寒,有時後窮到幾天都吃不上飯。有一次,陳師道要出去參加一個活動,他的妻子想著出門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太寒磣了。於是,就到趙挺之家借了一件衣服,沒想到陳師道知道後,堅決不穿,並讓妻子馬上退回。陳師道因此而感染了風寒,沒過多久便死了。陳師道寧願自己受凍感染風寒,也不願意接受趙挺之家的衣物呢?其實,趙挺之跟陳師道還是連襟。但趙挺之這個人好諂媚上司,陳師道就很看不起。再加上陳師道與他政見不合。因此,就更不願意穿他家的衣服了。後來,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反對派們重新掌權,趙挺之依然受到重用。可見,這個趙挺之還真不簡單。

前麵講到過,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也即是說,李格非是“蘇軾一流”。而蘇軾對趙挺之很不喜歡,“挺之聚斂小人,學行無取”。(《宋史·趙挺之傳》)說白了,蘇軾認為趙挺之就是一個隻知道搜刮錢財,以此聚斂暴富品行有問題的人,而且,在學問上,也不足取。現在,問題就出來了,趙挺之如果要為自己的兒子提親,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能同意嗎?這兩家人應該是格格不入啊!然而,我們都知道,李清照後來是嫁給了趙明誠的,而且兩人過得還挺幸福。這就奇怪了,難道李格非也看中了趙挺之的權勢?然後就把女兒作為“政治投資”?

可是,李格非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種人。相反,李格非這個人是為官清廉,為人正直。根據《宋史·李格非傳》的記載,李格非在擔任鄆州教授的時候,郡守曾想讓他多兼職一些職務,這樣收入也就更高。李格非堅決不同意。後來,李格非因為表現突出,到江西上饒做官的時候,當地有一個道士成天招搖行騙,蠱惑人心。李格非知道後,將這個道士痛打了一頓,然後逐出城外。就是這麼一個人,他應該不至於把自己的女兒作為“政治投資”。那麼,為什麼兩家又結成親家了呢?對此,我的理解如下:

1.李格非思想開通,看重女兒的幸福,不屬於那種包辦婚姻的“嚴父”。

2.趙明誠品行不錯,且有才。根據蘇軾在《與魯直書》中的記載,說趙明誠“頗好文義”。最讓人想不明白的是,前麵我們不是說陳師道很討厭趙挺之嗎?但他卻很喜歡趙明誠,而趙明誠呢?很喜歡收藏蘇軾、黃庭堅的詩文。這說明了什麼?至少說明趙明誠跟他父親不一樣,品行也還不錯,對愛好詩文。

3.趙明誠有著很好的前途。早在李明成年少時期,他就以金石收藏而在士大夫中間頗有名望。更重要的是,趙明誠當時還是太學生。在北宋時期,太學生分為上舍、內舍以及外舍三等。其中上舍學生通過考試或者推薦是可以直接被授予官職的,而且是再京城做官。如果成績特別優秀,可以享受與榜眼、探花同等的待遇,稱之為釋褐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