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後,曹魏大權旁落。名義上是曹氏的天下,實際上實權已經被司馬氏掌控了。那個皇帝,不過是一個擺設而已,隨時都有可能被撤掉。如此一來,竹林七賢就處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了。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山濤的命運走向。
嘉平四年,即公元252年。這時的司馬懿早死了,掌權的是他的兒子。第一個進入司馬師幕府的是竹林七賢中的阮籍。這裏不再多說。阮籍入司馬師幕府後不久,山濤便主動投靠了司馬師。“與宣穆後有中表親,是以見景帝”。(《晉書·山濤傳》)宣穆後就是張春華,山濤以“有中表親”的身份去見景帝,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即他是主動去求見的。大家可能會感到費解,以前山濤不是辭官都來不及,如今怎麼主動投靠司馬師了呢?
其實,這時的山濤是不做官也不行了。一方麵,曹爽的勢力幾乎蕩然無存,現在是司馬氏權傾朝野,甚至可以說就是司馬氏的天下。司馬氏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肯定要大肆收拾那些不願意依附自己的人。另一方麵,司馬氏也再大肆搜羅名人異士。對於前者,司馬氏采取的是“要你的命”。比如,手握重兵,官至三公的王淩就死於非命。據說,王淩曾把司馬懿給嚇死。當然,這多半是傳說。總之,司馬懿把王淩給逼的服毒自殺。之後,73歲的司馬懿就夢見王淩向他索命,不久便一命歸西。對於後者,司馬氏采取“大棒加蘿卜”的策略,你不加入我名下為我效力都不行。比如,李喜就迫於壓力,主動投靠了司馬氏。這個李喜很有才幹,名氣也比較大。早在司馬懿活著的時候,就曾想拉攏他,為其效力。但李喜堅決不同意。司馬懿死後,司馬師掌權。這個時候,司馬氏想到了李喜,想讓任命他為從事中郎。這一次,李喜很痛快,很快就去上任了。司馬氏就問他,說當年我父親在的時候,怎麼請你都不去。如今怎麼我一召你,你就來了。李喜的回答很精彩。他說當年令尊召我,那是禮賢下士,我是以禮退之。現在明公你召我,那是以法而辦,我若不來,我害怕被你法辦。司馬氏一聽,也就沒說什麼。但心裏卻得意得很。如此一來,你說,像山濤這樣曾經海在曹爽集團不可一世的時候做過官——嚴重的說來,還是一個站錯過隊的人,再加上,他還跟司馬氏有著複雜淵源的人,他還能繼續隱居嗎?這是一點。
另外一點。別忘了,山濤自己也是一個有抱負,有理想之人。此時的山濤已經48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山濤耗不起了,如今是司馬氏的天下,以山濤的卓越遠見,他不可能分析不出曹馬之爭最後的贏家就是司馬氏,甚至他也清楚會以司馬氏篡權而改朝換代。因此,山濤思前想後,覺得自己應該主動投靠司馬師,方為良策。事實證明,山濤的這一做法是正確的,而他也因此而得到善終。
沒過多久,司馬師就命令司隸校尉察舉山濤為秀才。當然,這是司馬氏使用的一個手段,他知道山濤的才華,先給一個秀才的身份,後麵才好更快的給予重任。果然,沒過多久,山濤就被任命為郎中,之後可謂是步步順利又快速,成為司馬氏集團中的重要人物。直到司馬昭上台,山濤依然被重用。先是到河北邯鄲的趙國郡做了趙國相,趙國相做了一段時間後,山濤接到新的任命,為尚書吏部郎,為六品官。雖未六品,但是這個官有實權,主要負責官吏的選拔,人事的任免以及調動。山濤任職期間,自然是盡心盡力,取得的政績也是很不錯的。
看來,如今的山濤是走上路了,一切都很讓他滿意。然而,山濤想也沒想到,在他順風順水的時候,曾經“契若金蘭”的兄弟嵇康竟然跟他絕交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