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在正始九年三月的時候,即公元248年,曹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沒人敢惹他,就做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當時,有一個太監名叫張當,為了討好曹爽——他知道曹爽喜歡跟宮女搞,於是,就把剛招進來的是來宮女悄悄的送給了曹爽。張當真夠大膽的,要知道,這十來個宮女原本是屬於先帝曹叡的。一個小小的太監居然如此膽大妄為,可想而知,當時的皇帝有多麼的窩囊。曹爽見張當如此有心的為自己送宮女來供他享用,更是得意忘形。不僅如此,曹爽還用手中的權利,想謀害皇上。但是,他又擔心有人會阻礙他。擔心誰呢?司馬懿。
司馬懿不是說他病重在床,不能朝政了嗎?曹爽心裏其實也不大相信,為了探聽虛實,他就讓河南尹的李勝去探聽虛實。當然,名義上是說拜訪司馬懿。司馬懿是什麼人啊!他豈能不知這其中的玄妙。於是,司馬懿有開始“演戲”了,演得真是出神入化,入木三分啊!要是放到現在,準能拿個什麼金馬獎影帝之類的。李勝一看,這司馬懿真的是病得不輕,估計時日也不久了。李勝回去後,就把當時的情形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曹爽。曹爽聽後,哈哈大笑,從此不再對司馬懿有任何防備。
曹爽不再防備司馬懿,司馬懿可沒閑著。他私底下早就在做準備了,隻要時機一成熟,他就要反戈一擊了。那麼,司馬懿都做了哪些準備呢?在這裏,我做一下簡單的歸納,主要有以下三點:
1.槍杆子要硬。這事主要是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在弄。當時,司馬師統領著禁衛軍,在司馬懿的授意下,還養募了一支超厲害的“敢死隊”,大概有3000多人的樣子。隻要一出擊,那邊是雷霆萬鈞,勢不可擋。禁衛軍+敢死隊,槍杆子夠硬,隻要曹爽離開京城腹地,那他就有去無回。
2.廣結人脈,籠絡曹魏老臣,做到名正言順。比如,當時的太尉蔣濟、司徒高柔、太仆王觀等曹魏老臣,他們就對曹爽不滿。這些人都是為高權重,頗有聲望。司馬懿籠絡他們。可以說是好處多多。一方麵,取得他們道義的支持。另一方麵,必要時還可以利用手中的兵權幫助自己。真是一舉雙得。
3.廣發輿論,安撫人心。這一點應該是第二點的延伸。在司馬懿的策劃下,當時京城裏時常有人在傳誦“何鄧丁,亂京城”的話。這裏解釋一下,什麼是何鄧丁,即曹爽的親信何晏、鄧凡颺、丁謐。這三個人都是當時的高級知識分子,卻成為了曹爽的幕僚,做了很多壞事,為很多人不恥。司馬懿這樣散步“何鄧丁,亂京城”順應民意。
到了正始十年的元月六日,即公元249年,司馬懿等待了很就的機會終於來了。原來,這一天曹爽一幹人等與18歲的皇帝曹芳一起去位於高平陵的魏明帝曹叡的墳墓祭祀。去高平陵就必須要出洛陽城。因為,高平陵距洛陽城南90裏處。其實,曹爽的這個舉動真的挺危險,隻不過他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但當時有人意識到了,並提醒了曹爽。這個人就是桓範,桓範說你們這樣“全家“出動,萬一發生政變該如何應對?何不留一人在城中,掌控著禁軍,一旦有人關閉城門,發動政變,也好裏外接應啊!曹爽哈哈大笑,誰人敢這般造次,不想活了?
還真有人敢這樣造次,人家司馬懿等的就是這個機會。如今,你曹爽“全家”出動,司馬懿豈能放過這樣的機會?於是,司馬懿也不再病了,精神飽滿得很,從床上一躍而起,按照他蓄謀已久的計劃,以迅雷掩耳之勢——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掌控了京城,控製了局麵。把曹爽一流逼得走投無路。而曹爽交出兵權後,也並沒有得到好下場。司馬懿將他的快、狠、準發揮得淋漓盡致,曹爽一流3000多人,無一幸免,全部腦袋搬家。真實一場血腥的大屠殺啊!說道這裏,我們真的不得不佩服山濤的遠見之明,他抽身得早啊!否則,他的腦袋也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