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史料的推斷,山濤跟魏明帝曹叡是同齡人,也就是說山濤35歲的時候,曹叡也是35歲,在這一年,山濤的表姑夫司馬懿被曹叡欽定為顧命大臣,與曹爽一起共同輔助齊王曹芳。大家不妨想想,司馬懿乃顧命大臣,給山濤一個官做得權利應該有吧!或者說,山濤去跟司馬懿講一下,說能不能照顧一下自己,那做官一事不是輕而易舉嗎?再或者說,司馬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要招攬人才,像山濤這樣聲望於鄉裏的人物,豈不也位列其中?然而,事情的真相是,山濤在35歲的時候,他沒有做官。唯一的解釋就是,山濤看出了這其中隱藏的利害關係,即這涉及到站隊的問題,司馬懿和曹爽都是顧命大臣,他們之間本身就有著不可調和的爭鬥問題,這個時候,無論你站在哪一方,在聰明的人看來,最好兩方都不要站,否則,後患無窮啊!因此,山濤在35歲的時候放棄了做官的機會,原因就是,他無法抉擇站在哪一方,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退而求次——隱居,然而等待更加成熟的時機。我們知道,在古代,你越是隱居,名氣就越大。這當然,也為山濤40歲出來做官埋下了伏筆。
那麼,什麼時候才說得上時機成熟了呢?聰明的山濤瞅準了時機,在正始五年,即公元244的時候,司馬懿在與曹爽的爭鬥過程中,處於絕對的劣勢。這時候,山濤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可以出山了。於是,山濤從他的家鄉河內郡開始做官。對此,我做一個簡單的順序排列。首先,山濤為河內郡主薄。其次,山濤為河內郡功曹。再次,山濤為河內郡上計掾。這三個官的職位都不算高。但是,這卻成為了山濤的政治積累。沒過多久,山濤就因為“舉孝廉”而成為部河南從事。這是一個什麼官呢?大致相當於朝廷任命到河南郡的特派員,是一個很有實權的職位。從河內郡主薄到部河南從事,山濤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在這裏,我做一點補充說明,部河南從事中的“部”實際上就是指司隸校尉部,而當時擔任司隸校尉與河南尹的兩個人為畢軌和李勝。換句話說,畢軌和李勝就是山濤的頂頭上司。按理說,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然而,畢軌和李勝卻是曹爽的人。之所以做這個補充說明,是因為這關係到山濤的個人安危。為什麼這樣說,不管你山濤出於何種考慮,你認為時機成熟了,可以出山了,或者說你高風亮節,不願意靠著你表姑父司馬懿的關係做官。有一個事實,山濤是無法改變的,這就是從你山濤做部河南從事開始,你就站了隊,站在了曹爽集團這一邊。雖然,這並非你山濤所願。但是,司馬懿會怎麼想?他會好心的認為,你山濤沒有站錯隊?隻是為了天下蒼生而出山?司馬懿是何等人,他城府和謀略深不可測,指不準哪一天又翻身了。你看,讀到這裏,大家可能已經快明白山濤為什麼要半夜辭官了。
是的,山濤已經覺察到自己就快要性命不保了。因為,在這一年的四月,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要是判斷失誤,那真的是要掉腦袋呀!你說,山濤能不著急嗎?能不連官符印信都不要了,趁著夜色消失得無影無蹤嗎?
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什麼事讓山濤覺察到殺機四伏?原來,在正始八年的四月,即公元247年,司馬懿的原配夫人,山濤的表姑張春華死了。張春華這個人,很不簡單,她可是影響魏晉曆史的重要人物之一。張春華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其中,長子司馬師和次子司馬昭都是左右當時政局的關鍵人物。張春華嫁給司馬懿的那一年,大致時間為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這一年,正好是司馬懿裝病在家的第六個年頭。而在此期間,張春華做了一件讓很多人都感到顫栗的事情——殺人。
在《晉書·宣穆張皇後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宣帝初辭魏武之命,托以風痹,嚐暴書,遇暴雨,不覺自起收之。家唯有一婢見之,後乃恐事泄致禍,遂手殺之以滅口,而親自執爨。帝由是重之”。(《晉書·宣穆張皇後傳》)
大意是說,在司馬懿裝病的期間,這一天,司馬懿可能是心血來潮,就想著讓家人把自己所收藏的書籍拿出去曬一曬。沒想到的是,天突降暴雨,司馬懿擔心外麵的書籍被淋壞。於是,也就沒有考慮那麼多,竟然跑出去收書,碰巧被家裏所養的一個奴婢給看見了。這可壞事了,司馬懿不是說自己重病在床,不能能隨意走動麼?如今怎麼變得“活蹦亂跳”的?司馬懿的妻子張春華見此情形,心中一凜。然後,就表現出很多女人都不具備的不尋常的一麵,把這個婢女給殺了,避免婢女把司馬懿裝病一事說出去。婢女一死,燒火做飯,洗衣刷碗之事便沒人做了,張春華就自己動手做婢女的事。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張春華僅十八九歲的樣子,她居然能在危機關頭手起刀落,如快到斬亂麻,實在是讓人不寒而栗。由於張春華的果斷出手,使得司馬懿躲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