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半夜辭官山濤的亂世生存之道(1)(2 / 3)

大意是說,山濤在40歲的時候才做了官,為郡主薄。後來,因為“舉孝廉”被推薦為河南從事,與石鑒為同僚,兩人一起共事,關係甚好,達到“共宿”的地步。到了半夜的時候,山濤突然醒來,一蹬腿把正在熟睡的石鑒給弄醒了。然後,山濤說了一句讓石鑒感到莫名其妙的話,如今都什麼時候了,你居然還睡得著。你可知道當今太傅稱病在家的真實意圖麼?石鑒一聽,這都什麼什麼,人家太傅有病自然要在家中休養了,再說了,就算是當朝宰相,如果他三天不上朝,一句話,皇上也會下令讓他卷起鋪蓋卷走人。你瞎擔心個什麼?山濤又說,這裏麵肯定有問題,依我看,我們還是不要在別人的馬蹄之間討生活啊!石鑒沒有再理會山濤,轉而睡著了。可山濤卻睡不著,而且他很急,連官符印信之類的東西都不要了,跳下床一煙溜就消失在夜色之中。等第二天早上,石鑒一醒來,怪事發生了,山濤不知去向。這就是山濤半夜辭官。

大家讀到這裏肯定會覺得奇怪,這個山濤為什麼要在半夜失蹤?他到底在害怕什麼?我們先看山濤提到的太傅是誰。太傅即司馬懿。司馬懿稱病不上朝,原因為何,其實說來很簡單,不過是采取以退為進,等待時期的反戈一擊的策略而已。但是,我們要徹底揭開山濤半夜辭官之謎,還得交代山濤的一些相關經曆才行。

建安十年,即公元205年,山濤在河內郡的懷縣出生了。山濤所在的山氏家族並不顯赫,在當時稱之為庶族。什麼是庶族呢?即魏、晉、南北朝時不屬於士族的家族,大多為普通中小地主。當然,庶族還有另外兩種叫法,為寒門和寒族。通過一個“寒”字,我們都可以理解庶族在當時的地位如何了。一句話,出生低微,位卑身賤。至於山濤的父親山曜也沒做過的什麼大官,僅擔任過一個小地方的冤句令,即縣令。我在想,要不是因為竹林七賢,要不是因為山濤,山曜恐怕就如浩瀚宇宙中的一顆無明星,沒人知曉。山濤自幼也沒過上什麼好日子,可是他卻並不以此為恥,反而努力學習,《晉書·山濤傳》載,“濤早孤,居貧,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莊》、《老》,每隱身自晦”。也就是說,山濤很小就失去父親,家庭貧寒,卻有器量,卓然不群。他生性喜愛《老子》、《莊子》中講述的自然無為之道,常常有意掩蓋自己的鋒芒,不讓人知。這大概也是山濤為什麼能很好的生存在亂世之中的重要原因吧!大約在山濤3歲的時候,一件看起來很平常的事,卻影響了他的一生。這就是,山濤的表姑張春華嫁給了司馬懿。

由於山濤有著非凡的才幹,因此,年少的他早已在鄉裏聲名鵲起。這不,名氣居然傳到了司馬懿那裏。據說,山濤在17歲那年,山氏家族中的一個族人去司馬懿家中做客,在閑聊中,這個族人便向司馬懿說起了山濤,大概的意思是說,山氏家族出了個牛人,今後可以跟司馬師和司馬昭一起治理天下。司馬懿一聽,笑嗬嗬的說了一句話,“卿小族,那得此快人邪”。(《世說新語·政事篇》)司馬懿認為山氏家族不過是一個小族,怎麼會出這樣一個人物呢?可見,司馬懿的門第觀念也是很重的。

根據前麵個的講述,山濤是一個“每隱身自晦”之人,即他不願意出仕做官,隻想隱居在鄉裏。這當然是他的性情所致,然而,我想應該還有原因,這就是山濤出生低微,他沒有什麼機會為官。隱居鄉裏恐怕也是出於無奈。可能大家要問,山濤可以去找司馬懿呀!是的,可山濤偏偏就是沒有去找司馬懿。這說明了什麼,至少說明山濤並非趨炎附勢之人。這麼說來,大家肯定有覺得矛盾了,山濤不是在40歲的時候就出仕為官了嗎?是的,他是做官了。不過,這也印證了我剛才所說的山濤不是不願意做官,而是他機會太少,或者沒有,而他又不願意做那趨炎附勢之人。那麼,就剩下一個可能了,即等待做官的機會。對此,我們可以在《晉書·山濤傳》中找到答案,“初,濤布衣家貧,謂妻韓氏曰:‘忍饑寒,我後當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

山濤在沒做官的時候,窮得叮當響,家裏經常揭不開鍋。因此,山濤的老婆韓氏十分抱怨,說這樣的日子是沒法過了,遲早一天得餓死。山濤也知道這是老婆在對自己發牢騷,就寬慰的說,你就忍耐一下吧!等我做了三公那樣的高官,保管讓你過上好日子,金銀綢緞用都用不完。韓氏半帶譏諷的說,就你,也不想想咱家的出生。山濤卻不以為然,說,我看啊!你還是擔心一下有沒有資格做三公的夫人吧!這個三公我曾在講述陶淵明的時候講過,即司徒、司空、太尉,是總攬朝政的大官。

通過這段記述,我們可以看出,山濤這個人有理想,有抱負。同時,也有真才實學。否則,他也不會如此“大言不慚”,要位居三公了。當然,也證明了,山濤是在等待機會,隻要機會一到,他肯定不會放過的。後來,山濤真的做到了位居三公的官位。可以說,在竹林七賢中,山濤的官是做得最大的。不過,有一個問題需要提一下,這就是,山濤在35歲的時候,他是有機會做官的,可他為什麼沒有做官呢,而非要等到40的時候才做官。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