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叫李實的京兆尹。這個人我曾在“非常心:中國知識精英的那點心事兒”係列第一部裏講到過,此人專橫殘暴,陰險至極。在貞元年間,關中發生了很嚴重的旱災,他不但不關心民間疾苦,反而虛報為豐收,強迫農民照常納稅,逼得百姓拆毀房屋變賣瓦木,賣兒賣女,買糧食納稅,百姓對此是恨之入骨。革新派對此人肯定是要嚴厲打擊的,因此,罷免了李實的京兆尹官職,貶為通州長史。
3.取消進奉。地方藩鎮節度使為了討好皇帝,他們就想著用錢去進奉。有的每月進貢一次,稱為月進,有的每日進奉一次,稱為日進。後來州刺吏,甚至幕僚也都效仿,向皇帝進奉。
唐德宗時期,據說每年收到的進奉錢多到50萬緡。這些錢財從哪裏來,還不是從老百姓身上搜刮。不僅如此,一些貪官借進奉為名,大肆搜刮民財,百姓苦不堪言。革新派上台後肯定要禁止主要的事再發生。於是,除規定的常貢外,不許有別的進奉。
4.削減宦官勢力。自古宦官專權,禍及江山社稷。革新派也深知其中的道理,於是便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抑製他們的勢力。一是裁減宮中閑雜人員,停發內侍郭忠政等19人的俸錢。二是革新派從宦官手中奪回禁軍兵權。
第一條倒是成功實現,那些宦官大不了少收入一些錢財,沒什麼大礙。但第二條要奪取宦官手中的禁軍兵權這下可惹惱了他們,當時的宦官頭子叫俱文珍。但革新派也不是僅憑說說而已,他們還采取了具體的應對措施。具體來說,革新派任用老將範希朝為京西神策諸軍節度使,用韓泰為神策行營行軍司馬。
但是,這個消息不僅而走,宦官發現革新派要奪取他們的兵權,說如果革新派的計劃實現,我們這幫人都要死無葬身之地,決不能讓他們的計劃得逞。於是,宦官趕緊通知神策軍諸軍不要把兵權交給範、韓兩人。所以,第二條沒能成功。
5.抑製藩鎮。這個說白了就是要重建中央集權。這一條可是大手筆啊!革新派勢力本來就薄弱,豈能成功。不過革新派在實施這一內容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勇氣還是讓人欽佩的。比如,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曾派劉辟到京都對王叔文進行威脅利誘,想完全領有劍南三川,以擴大割據地盤。王叔文拒絕了韋皋的要求,並要斬劉辟,劉辟狼狽逃走。
現在,我們不禁要提出這樣的疑問,柳宗元在永貞革新中都做了些什麼,或者說柳宗元在這次改革中起了什麼樣的作用?我們來看《資治通鑒》中的一段記載,“外當則韓泰、柳宗元、劉禹錫等主采聽外事。謀議唱和,日夜汲汲如狂。”
意思是說,革新派在外的同黨有韓泰、柳宗元、劉禹錫等人,他們這幫人主要負責什麼呢?負責收集信息情報,探聽輿論動向,不僅如此,他們還夜以繼日的在一起籌劃聚義,彼此之間相互應和,天天都行色匆匆,仿佛有忙不完的事。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柳宗元應該是在為革新派改革的內容提供一些依據來源,畢竟你改革不能想當然的,必須要做到周全且有理有據,這是一點。
另外一點,有了這些依據,按照柳宗元的才學,我想他應該是參與到具體的革新內容的擬定的。
當然,以上兩點是從《資治通鑒》記載的這段話而分析出來的。如果從柳宗元當時任職的官位來講,柳宗元是禮部員外郎,劉禹錫是屯田員外郎,他們都是在具體負責執行改革內容中的各項措施。
我們再看柳宗元的一篇名為《六逆論》的文章,“《春秋左氏》言衛州籲之事,因載六逆之說曰: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小加大、淫破義,六者,亂之本也……其為理本大矣,而可舍之以從斯言乎?此其不可固也”。柳宗元寫這篇文章所論述的政治背景是什麼呢?原來,唐順宗李誦即位後,病情一直沒見好轉。作為一個皇帝,不能一直開不了口說話呀!如此一來,朝廷上下是人心浮動。因為,他們不知道在那一天皇帝突然駕崩了,唯一的辦法就是早點冊立太子,協助唐順宗打理朝政。
不過,革新派們卻並不希望馬上冊立太子,目的是為了能夠集中權利。其實,革新派的這種做法完全是應該的,畢竟他們基礎不穩,需要時間來穩固。然而,以俱文珍為首的宦官派坐不住了,如果再不動手還擊,那將後悔晚矣。於是,他們便聯合翰林學士鄭絪以及李程、王涯等人直接麵見唐順宗,要求唐順宗立李純為太子。由於唐順宗不能說話,鄭絪在看了唐順宗的表情後,以“善解人意”的做法——還沒請示唐順宗,他就在紙上寫了“立嫡以長”四個字。然後,唐順宗點了點頭,既然點了點頭,那應該是同意了。對此,《資治通鑒》裏有確切的記載:“不複請,書紙為‘立嫡以長’字呈上;上頷之。”李純就這樣被立為太子了。
李純被立為太子對革新派來講無疑是一個很沉重的打擊。因為,這意味著李純被反革新派拉攏了。如此一來,革新派不但沒有得到李純的支持,反而成為了他的政敵。連王叔文都感到事情已經相當嚴重了,他神色凝重的暗歎回天無力,革新派恐怕要遭厄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