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獨釣寒江雪柳宗元的硬骨頭人生(1)(2 / 3)

韓愈認為柳宗元在很小的時候就是一個敏捷細膩聰慧之人,沒有他不懂的道理,也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情,韓愈的這個說法無疑認定柳宗元就是一個神童。在柳宗元的父親活著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柳宗元雖然年輕,但是他已經具備成人的處世能力了。不僅如此,柳宗元21歲就考上了進士,並且開始嶄露頭角,至少這一點比韓愈強。

柳宗元26歲的時候就通過了博學宏詞科考試,授集賢殿正字。在唐代讀書人通過科舉及第後是不能立即入仕的,而是僅獲得一定的任職資格,想要入仕還需經過吏部的銓選考試方可受到正式的任命。集賢殿正字實際上就是一官名,這表明柳宗元在26歲時就開始做官了。根據《新唐書·百官誌》的記載,集賢殿書院正字乃官名,開元十三年的時候,改麗正修書院為集賢殿書院,到了貞元八年,置校書四人,正九品下,正字二人,從九品上。都是管校對的。那麼,柳宗元做的這個官實際上就是一做校對的,負責編校典籍,刊正文字,屬從九品上。

柳宗元這個人才智過人,性格剛毅。這其實也是我開頭說他是一個硬骨頭的主要原因。柳宗元對經史子集百家著作了如指掌,每次要發議論的時候,他總是旁征博引,做到有理有據,密不透風,在跟別人進行辯論的時候,不把對方辯倒他是絕不罷休的。這樣滿腹經綸,意氣風發,霸氣外露的一個人,時常讓很多人折服不已。柳宗元因此而聲名大噪,引來粉絲一大堆。不僅如此,很多王公大臣都爭著想要將柳宗元收為自己的弟子門生,並極力推薦他。

按照韓愈的這個記載,這柳宗元就是一搶手貨,超級明星。韓愈曾在《答貢士元公瑾論仕進書》中這樣說道:“始仆之誌學也,甚自尊大,頗慕古之大有為者。”意思是說,我韓愈自小的學習對象是那些大有作為之人,不是那些庸碌之輩。現在,我們再聯係到《柳子厚墓誌銘》一文,可見,韓愈對柳宗元的評價之高,難怪他要將柳宗元視為學習的偶像了。你說,柳宗元13歲寫出《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這樣的文章,有何疑問?

其實,柳宗元的考試經曆和考試心態比韓愈好多了。韓愈多次沒考上,給宰相寫信訴苦,發牢騷。但柳宗元與他不一樣,柳宗元壓根就沒把科舉考試放在眼裏,覺得這玩意太小兒科的,跟自己的遠大誌向相比,簡直是小菜一碟。柳宗元是挺牛叉的,因為他骨頭硬,有料,有一大堆粉絲,有王公大臣鼎力推薦。在給一名姓崔的高官寫信的時候,柳宗元就旗幟鮮明的顯露了這一點,“有愛錐刀者,以舉是科為悅者也……苟成其名,於遠大者何補焉”(《上大理崔大卿應製舉不敏啟》)。

這讀書人各不相同,有的人喜歡賣弄文字,有的人喜歡搞拉幫結派拓展地盤,有的人對那些權勢地位羨慕得流口水,有的人則以政治理想為己任。我呢?我認為隻有最後一種讀書目的才是最好的,我為有這樣的人感到高興。換句話說,科舉考試其實沒什麼價值,隻要自己真的有料,不是草包一個,那考試還不是輕而易舉就過了。再者,就算我通過了考試,我也不會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有多麼的了不起。反之,如果我落榜了,我也不會頹廢不已。更何況,我若是通過考試而依據成名了,對於我的遠大誌向而言,又有什麼特別的助益呢?

柳宗元說這話的意思,我倒覺得他是在站著說話不腰疼。為什麼這樣說,一句話,考上了的人就是牛叉,說什麼話都可以。要是沒考中,估計也得跟韓愈一樣,牢騷滿腹,到處寫信。但不管怎樣,作為一個年輕的柳宗元能有這樣的想法,也足見其不一般了。

這樣看來,我們可以推斷,柳宗元在年少時期的仕途挺順利的,沒有經過像杜甫、韓愈、等人的起起落落。也就是說,這個時期的柳宗元沒有受過挫折,沒有走過彎路。柳宗元21歲考上進士,26歲通過博學宏詞科考試,如此順風順水,難怪人家不把科舉考試放在眼裏。

韓愈考上進士後,曾在較長一段時期內找不到合適的位置,隻能走權宜之計,到地方節度使那裏去謀活,然後又經曆了不少風雨周折才做到了朝廷官員。而柳宗元比韓愈順利,仕途一開始就在朝廷的集賢殿書院裏做官,這是唐代仕途慣例中很好的開端。在柳宗元29歲的時候,他又升官了,擔任京兆府藍田縣的縣尉,縣尉是個什麼官呢?相當於現在的縣公安局局長。這在古代屬於正九品下。這不得了啊!這就意味著柳宗元極有可能在今後任皇帝身邊的官職。但是,根據史料記載,柳宗元並沒有去藍田縣赴任。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