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自接了胤禛旨意,便著人暗中混進了興隆寺,訪查假經本之事,興隆寺外稱是座家廟,但又廣納信緣,來往之人非富即貴,往寺中參禪是假,密謀薦舉構陷之當才是真。實胤禩心內覺得皇帝真意並非隻因幾個假和尚作妖而發狠,恐是朝中的幾個能臣動了胤禛的忌諱,故而皇帝才不肯甘休。
胤禩深析宮闈朝堂內的種種陰私,便有些舉棋不定。胤禩與胤禛暗查之時,一頭撞到親衛鑾儀使,以至皇帝惱怒之色擺到了明麵上。胤禩與隆科多麵上親善,實則仇人一般。他本想借此機會扯上隆科多,但皇帝又慣看中佟家,胤禩與皇帝關係微妙,此事最好不由他本人出麵。
這天胤禩在屋內烹茶,見天氣晴好,便喚道:“外頭誰在聽差?”
隻一個伶俐小太監從廊下進來,在屋外跪倒:“奴婢帽兒,聽王爺吩咐。”
胤禩看了一眼,這小孩不過十三四歲,稍有幾分眼熟,便問道:“你倒機靈,是從哪裏來的?”
小太監答:“奴婢三月前從宮裏發出來的,與奴婢一同發派出來的還有禦膳房的佩兒,閆總管日前吩咐奴婢到王爺書房外服侍,佩兒便被派去了廚下做采買。”
胤禩聽他這樣講,便想了起來,正是康熙駕崩,幾個兄弟日日在宮裏哭靈。胤禛體恤兄弟們辛苦,便每人給了幾個小太監貼身伺候,待治喪畢,隻叫各人帶回了府中隨侍。
胤禩道:你在宮內時是在哪裏當差?“
小太監道:”回王爺話,奴婢在宮中時,屬永和宮管轄,跟著師傅伺候宮內花草。“
胤禩聽他說是在永和宮,心內不由一動,便道:”你既在宮內當差,手腳也是利落的,日後便在房內管紙筆罷。“說完又隨手拽下一個腰佩,扔了過去。
小太監接住了,也不張煌,叩首後,恭敬回道:”奴婢領王爺諭,謝王爺賞。“
胤禩看他舉止倒有幾分氣度,道:”你去吩咐下頭備車,爺要出去。“
小太監喏了,便出去張羅。
胤禩又在屋內看了片刻閑書,到院子裏吹了半個時辰簫,看已到了辰時,便換了便服,又喚帽兒進來,問道:”方才吩咐的事兒辦妥了沒有?“
帽兒答:”奴婢跟閆總管要了一領馬車,現下正在偏門候著。“
胤禩怒道:”糊塗,爺乃總理親王,出行皆有規製仗儀,怎可如此草率?你經事如此不上心,莫非在宮中也這般領事。“
帽兒跪下答道:”王爺息怒。回王爺話,方才奴婢聽王爺吩咐,隻說要備車,並未說時辰,又未曾宣諭隨行人等,故奴婢妄猜,王爺恐是要便服出府,便告了閆總管。閆總管聽了,隻說備一領馬車在偏門候著即可。“
胤禩見帽兒果然處事周全,不似一般宮人,便暗暗點頭,麵上卻是不顯,斥道:”伶牙利嘴!“
胤禩領著帽兒,又有一隨行車夫,駕車繞過王府大門,往西而去,帽兒跟著在車內伺候,見車已駛出了北新橋,乃問道:”王爺,咱們往何處去?“
胤禩閉著眼養神:”國子監。“
帽兒忙告訴了車夫,一行三人便往國子監而行。旦等到了國子監,隻看門口官役進出繁忙,嗡嗡一片亂相。車夫將車停下,胤禩下車後不進門,卻直往對過兒的恣德樓而去。此時時辰尚早,又剛出了喪期,說書唱曲等伶人不敢早來,胤禩信步上了樓上雅座,倒是覺得清淨。
帽兒服侍著主子坐一靠牆桌旁,胤禩便從隨身的行囊中掏出一封事帖,對帽兒道:”你去對麵,在仆役房裏找一個叫舒來福的,將這個帖子給他,然後回來即可。“
小太監忙將帖子揣在懷裏,跑下了樓,胤禩一邊喝茶,一麵看懷表算著時候。果然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帽兒便回來了,後頭跟著一個三十出頭的青年官員,此人孔雀方補,紅石冠頂,正是太子太保,吏部尚書隆科多的嫡子---一等護國公嶽興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