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
◆勞倫斯
……男女之間的愛是世上最偉大、最完美的情感,因為它是雙重的,包括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麵。男女之間的愛是最完美的生活脈搏,心的收縮和舒張。
神聖的愛是無私的,追求的不是自己的利益。情人為自己的愛人獻身,隻求與她達成完美的統一。但男女之間的愛是完整的,它追求神聖和世俗的統一。世俗的愛尋求的是它自己。我在我的愛人身上尋求我自己,從她那兒爭搶出一個我來。我們不是清澈的個體,而是複雜的混合物。我寄寓在我的愛人之中,她也寄寓在我的身上。這種狀況是不應存在的,因為它隻是混雜和迷惑。因此,我必須徹底地收攏自己,從我愛人身上解脫出來,她也應該完全地從我身上分離出去。我們的靈魂像是黃昏,既不明亮也不黯然。光線應該收斂回去,變成十足的閃光,而黑暗也應該自立門戶。它們應該是互相對立的兩個完整體,互不參涉,涇渭分明。
我們像一朵玫瑰。男女雙方的激情既然完全分離,又美妙地結合,一種新的形狀,一種超然狀態在純潔統一的激情中,在尋求清晰與獨立的純潔激情中誕生了,兩者合而為一,被投進玫瑰般的完美的天堂中。
因此,男女之間的愛,如果是完整的話,應該是雙重的。這是融入純潔感情交流的境界,又是純粹性的摩擦,兩種狀況均存在。在感情的交流中,我被熔煉成一個完整的人,而在純潔的、激烈的性摩擦中,我又被燒成原先的自我。我從融合的基質中被趕了出來,進入高度的分離狀態,成為十足單獨的自我,神聖而獨特的自我,寶石從混雜的泥坯中被提煉出來時大概就是這樣的。我愛的女人和我,我們就是這類混雜的泥坯。隨後在熱烈的性愛中,在具有破壞性的烈焰中,我被毀了,貶低為她那個自我。這是毀滅性的欲火,世俗意義上的愛。但惟有這火才能使我們得到淨化,使我們從混雜的狀況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特的、如寶石一般純淨的個體。
所以說,完整的男女之愛是雙重的,既然是一種融化的運動,把兩者融合為一,又是一種強烈的、帶著摩擦和性激情的分力運動,兩者被燒毀,被燒得徹底分開,成為迥然不同的異體。但不是所有男女之間的愛都是完整的。它可以是溫柔的,慢慢地合二為一,如聖法蘭西斯和聖克萊爾,聖瑪麗和耶穌之間的愛。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沒有分離,看不到統一,也不存在獨特的異體。可見,這所謂神聖的愛其實隻是半個愛,這種愛卻知道什麼是最聖潔的幸福。另一方麵,愛又可能是一場性滿足的美妙戰鬥,動人而可怕的男女抗爭,就像特裏斯坦和艾索德。這些超越驕傲的情人,打著最崇高的旗幟,是寶石一般的異體。他是十足的男性,像寶石一般脫穎而出,桀驁不羈;而她則是純粹的女性,像一枝睡蓮,亭亭玉立於其女性的嫵媚和芬芳之中。這就是世俗的愛,它總是在欲火和分離的悲劇裏結束。到那時,這兩個如此出眾的情人會被死神分隔開。但是,如果說世俗的愛總是以痛心疾首的悲劇而告終,那麼神聖的愛則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它總是以強烈的渴求和無可奈何的悲哀而告結束。聖法蘭西斯最後死去,撇下聖克萊爾孑然一人,悲痛欲絕。
勢必會合二為一,永遠如此——感情交流而產生的甜蜜的愛和性滿足後產生的自豪的愛總是融合在一起的。那時,我們就像玫瑰,甚至超越了愛。愛被包圍、被超越了。我們成了完全融合的一對,同時又像寶石一樣是獨立的個體。玫瑰包圍並超越了我們。我們組成一朵玫瑰,而不是其他。
關於愛情
◆帕斯卡
人的精神中如果有濃烈柔美的部分的話,那麼這就是愛情。控製著這種濃烈柔美感情的是純粹的、上等的、高雅的、理性的活動……女性希望看到男性心中的濃烈柔美之情。我認為,這是能夠俘獲女性之心的最關鍵的一點。
如果以同一種觀點看,人的精神會疲勞衰弱。所以,盡管希望愛的歡樂是穩固的、長久的,但有時也有忘卻愛的必要。這不是犯了不忠實的罪,不是因為另有所愛,而是為了恢複可以更強烈去愛的力量。這是無意識地發生的。精神自然而然地趨向這樣,人的本性期望如此,命令人們如此行動。不過,正是這一事實,常常導致人的本性的悲慘結果。
在缺乏表露自己感情的勇氣時,愛的歡悅之中既有痛苦,又有快樂。為打動無限尊敬的人而製訂各種行動計劃時,那是一種怎樣狂熱的迷戀啊。每天苦苦思索,尋找表明心跡的方式。而且為此浪費了應當同所愛慕的女性相敘的時間……
如此發展下去,這種充實感有時會凋萎,而且得不到愛情之源的灌溉,於是可悲地衰竭。心被與此相反的種種感情所占據,被割裂得百般零亂。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使其照射到一線希望之光,情緒無論低落到何等地步,仍然可以激起以往那樣的高潮。婦人有時就是以這種遊戲尋求歡樂的……
我們可以看到,在戀愛時,自己似乎與以往判若兩人,並且深信所有的人都會感到這一點。但是,沒有比這一推理更錯誤的了。不過,理性由於為感情所蒙蔽,並不能做出完全可靠的判斷。而且總是處於波動之中……
愛的道路越長,感情敏感的人越感到歡樂……
世上有需要長期持續地進行追求的人,這就是感情敏感的人。也有不能長期經受等待的人,這就是最粗獷的人。精神敏感的人愛得持久,得到的歡樂也多。粗獷的人愛得急切而自由奔放,愛的完結也早早降臨……
在愛情中,沉默優於言辭。無話可說,本非好事。但拙於言談,則會給對方造成更深的印象,這就是所謂無言的雄辯。所愛慕的男子遜於言辭,在其他方麵卻才氣橫溢,會以此而完全征服女子。口才無論怎樣敏捷的人,也有這種敏捷恰好消失的情形。所有這些,都沒有一定的規則、是未曾經過深思熟慮而發生的。因才能而征服對方的,也並非事先有所謀劃……
有人曾說,戀愛時,無論財產、父母、友人,都會完全置於腦後。我讚同他的意見。崇高的愛情來自內心深處。由於愛情深入內心,於是認為情人以外的一切都不再重要。精神因為被愛情所控,擔心與憂慮也沒有滲透的餘地。愛的激情如果不是這樣狂熱,就不能稱得上美好。所以,戀愛者連世間的傳言也不放在心上。他清楚,這一行動是基於正當的理由,因而決不應加以指責。於是他激情充溢,以致無隙認真思索……
偉大的靈魂,並不是愛得最頻繁的靈魂。我認為,它應當是愛得最強烈的靈魂。對於偉大的靈魂來說,熱情的狂潮是必需的,它會震撼靈魂,並使其得到充實。不過,偉大的靈魂一旦開始戀愛,其愛的方式就超乎尋常的熱烈……
論愛情
◆培根
愛情在舞台上要比在生活中更為美好。在舞台上,愛情隻是作為喜劇或悲劇的素材,而在真實的生活中,愛情卻常常伴隨著不幸。有時候,愛情像是魅力無窮的魔女,有時卻又像令人望而生畏的複仇女神。
一切真正的偉人(那些英名長存的古人今人),我們可以發現,沒有一個因愛情而發狂犯癲,偉大的事業抑製住了這種軟弱的感情……
古羅馬的埃比克拉斯曾經說過一句不那麼明智的話:“人生不過是一座大戲台。”本應全力追求高尚輝煌的人,似乎隻能玩偶般地逢場作戲。盡管做愛情的奴隸與隻管埋頭酒肉的禽獸不可同日而語,但畢竟也隻是追求眼目感官之樂的奴隸,而上帝賜人以雙目本是讓人有更崇高的目的。
在愛情上過度沉湎追求,必然使人的自身價值降低。顯而易見的是,在愛情的氛圍中,無休止地充滿了浮華逢迎之語。而這些詞語用之於任何其他場合,則隻能令人恥笑驚異。古人雲:“人總是把誇張的奉承留給他自己”——隻有對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為即使是最傲慢的人,也甘於在情人麵前俯首貼耳。
“在愛情麵前,即使神也難免糊塗”。古人這句話可謂一語中的。情人的這種弱點不僅為外人所明察,即使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會一目了然——除非她(他)也同時陷入了愛的漩渦。這是一種愛的代價,若不能得到愛的回應,對方心底就會生出難言的輕蔑。這是一條至真的定律。
因此,人們應當對這種感情抱以充分的警惕,因為愛情不但會使人產生迷惘,而且可以讓人失去尊嚴與人格。至於其他方麵的代價,古代詩人荷馬早就告訴我們,美女海倫的那位追求者,全部放棄了他的財富與智慧。
人最軟弱之時是愛情最易入侵之日——即春風得意和孤獨窘困之時——人最易於為愛情之火點燃。當然,愛情未必會降臨給那些一籌莫展的人。由此可見,“愛情”不過是“愚蠢”之子。但卻有一些人,即使心存愛意,也能加以約束,使之不致妨礙更為重大的事業。否則,情緒一受愛情之擾,便會阻滯人向遠大目標邁進。
比較而言,許多軍人更易墮入愛河,不知何故?或許這像軍人們嗜愛飲酒一般,險象環生的生活更需歡樂來填充。
在人的心中,可能普遍存有一種博愛傾向,若不施之於具體某個人,就必然廣播於大眾,像某些僧侶一般,成為仁愛行善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