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注意事項:①防止溶血:溶血分為體內溶血和體外溶血。造成體外溶血的因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幹燥、不清潔;淤血時間過長;穿刺不順利,組織損傷過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時未取下針頭或注入速度過快產生大量泡沫;震蕩過於劇烈;若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後,未取針頭直接將血注入真空管內,也易造成溶血。溶血可造成細胞內外成分分布的改變(如鉀、鈉、ALT、LDH等),幹擾測定反應過程(如使膽紅素JG法結果偏低),所以應盡量避免人為的溶血。②避免充血和血液濃縮:采血動作應迅速,盡可能縮短止血帶使用時間,最好在30s內完成,以避免局部血液濃縮,血氧含量降低,乳酸增加,使生化結果升高或下降。③輸液:輸液患者應充分衝洗留置血導管,否則可能影響葡萄糖、脂類、電解質尤其是鉀離子的測定結果。且輸液患者不要在同一肢體上取血,而應在對側肢體取血。④采血時隻能向外抽,決不能向靜脈內推,以免注入空氣,形成氣栓而造成嚴重後果。
(2)毛細血管采血法:成人常用手指或耳垂采血,嬰兒用拇指或足跟采血,大麵積燒傷患者可選擇皮膚完整處采血。穿刺取血的深度要適當,以避免擠壓後組織液混入血液而影響檢測結果。毛細血管采血法雖易被患者接受,但由於局部血液循環較差,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檢測結果波動也較大。目前仍推薦使用靜脈血。
(3)動脈采血法:肱動脈、股動脈、橈動脈以及其他任何部位的動脈都可以作為采血點,但多選擇肱動脈和橈動脈。在摸到明顯搏動處,按常規消毒,左手固定搏動處,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成60°刺入,血液將自動進入注射器內。動脈采血一般用於血氣分析。
(4)真空采血管的分類:采取血標本時要根據檢驗項目選擇合適的抗凝劑。目前標準真空采血管采用國際通用的頭蓋和標簽顏色顯示采血管內添加劑種類和試驗用途,可根據需要選擇相應的試管。
1)普通血清管:紅色頭蓋,采血管內不含添加劑,利用血液自然凝固的原理使血液凝固,等血清自然析出後,離心使用。用於常規血清生化、血庫和血清學相關檢驗。
2)快速血清管:橘紅色頭蓋,采血管內有促凝劑,可激活纖維蛋白酶,使可溶性纖維蛋白變為不可溶的纖維蛋白多聚體,進而形成穩定的纖維蛋白凝塊。適用於急診血清生化試驗。
3)惰性分離膠促凝管:金黃頭蓋,采血管內添加有惰性分離膠和促凝劑。標本離心後,惰性分離膠能夠將血液中的液體成分(血清或血漿) 和固體成分(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纖維蛋白等)徹底分開並完全積聚在試管中央而形成屏障,離心後血清中不產生油滴,因此不會堵塞機器。標本在48 h內保持穩定。促凝劑可快速激活凝血機製,加速凝血過程,適用於急診血清生化試驗。
4)肝素抗凝管:綠色頭蓋,肝素是一種含有硫酸基團的黏多糖,帶有強大的負電荷,具有加強抗凝血酶Ⅲ滅活絲氨酸蛋白酶的作用,從而阻止凝血酶的形成,並有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種抗凝作用。肝素管一般用於急診生化及血流變的檢測,是電解質檢測的最佳選擇,檢驗血標本中的鈉離子時,不能使用肝素鈉抗凝,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5)EDTA 抗凝管:紫色頭蓋,乙二胺四乙酸(EDTA,相對分子質量292) 及其鹽是一種氨基多羧基酸,可以有效地螯合血液標本中的鈣離子。螯合鈣或將鈣從反應位點移去將阻滯和終止內源性或外源性凝血過程,從而防止血液標本凝固。與其他抗凝劑比較而言,其對血球的凝集及血細胞的形態影響較小,故通常使用EDTA鹽(2K、3K、2Na)作為抗凝劑。用於一般血液學檢查。
6)枸櫞酸鈉抗凝管:淺藍頭蓋,枸櫞酸鈉主要通過與血樣中鈣離子螯合而起抗凝作用。適用於凝血實驗,抗凝劑與血液的比例是1DK(∶DK)9 。主要用於纖溶係統檢查。采血時應注意采足血量,以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采血後應立即顛倒混勻5~8次。
7)枸櫞酸鈉血沉試驗管:黑色頭蓋,血沉試驗要求的枸櫞酸鈉濃度是3.2 % (相當於0.109 mol/L),抗凝劑與血液的比例為1DK(∶DK)4 。
8)草酸鉀/氟化鈉管:灰色頭蓋,氟化鈉是一種弱效抗凝劑,有良好的防止血糖降解作用,是血糖檢測的優良保存劑,使用時應注意緩慢顛倒混勻。一般用於血糖檢測。
(5)采血順序 :血培養——血凝管——血常規管——血沉管——生化及其他管。注:血常規管不要在第一管采血。
2.尿液標本的采集
(1)采集方法:尿液標本有隨機尿、清晨空腹尿、定時尿(3h、12h、24h尿)、餐後尿及特殊體位尿等,根據檢查項目選擇標本的采集類型。定量生化分析多收集24h尿液,其采集方法如下:囑患者於清晨7時排空膀胱,棄去尿液,記錄開始留尿時間,患者解第一次尿時即應加防腐劑,使之與尿液混合,防止尿變質;至次晨7時排盡最後一次尿,即24h尿液,混合後取部分送檢。
(2)注意事項:收集尿標本的容器必須清潔幹燥, 最好是一次性使用的容器。若容器反複使用,則須用洗滌液和自來水清洗, 再用蒸餾水衝洗;尿標本要防止混入月經血、陰道分泌物、精液、前列腺液、糞便等異物;尿標本收集後應12h內送檢,以免細菌作用和化學成分分解。若不能及時檢驗(如收集24h尿液),將標本置冰箱保存,若加入防腐劑,保存效果更佳;細菌學檢查標本應根據檢驗要求和患者狀況采用導尿術或清洗外陰後采集中段尿,收集於滅菌的容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