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消化係統疾病診治進展(二)(3 / 3)

0.05)核酸鈉組未發現副作用,激素組中6例患者發生頭痛、情緒不安和胃區短暫燒灼感等副作用。此方法的機理是核酸鈉能刺激A合成,形成改善細胞分化過程,且能興奮機體原發性和繼發性免疫反應,激活巨細胞吞噬機能與T和8淋巴細胞協同作用,矯正後天獲得性免疫缺陷,因而不僅刺激,也能起到調節免疫作用。作者認為核酸鈉療法安全、療程短、緩解時間長,是治療慢性胃炎有前途的製劑。

1.2米索前列醇 是新合成的前列腺素同類物,其作用為刺激粘膜上皮細胞分泌保護性粘液,刺激分泌NaHCO3,抑製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維持胃腸粘膜的微循環,其對胃粘膜的保護作用還可能與多巴胺及多巴胺類末梢神經受體有關。該藥主要與損傷胃粘膜的藥物阿司匹林和消炎痛合用以減輕胃粘膜損傷,不列入慢性胃炎的常規應用藥物。用法:200μg,4次/d。副作用有輕度腹瀉,少數有輕度惡心、頭痛、眩暈和腹部不適。一般口服1600μg;無明顯毒性反應,但對腦血管病和冠狀動脈硬化者要慎用。

1.3鋅製劑鋅對體內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及機體造血過程有重要作用,是維持細胞呼吸酶及DNA多聚酶活力的物質,故能促進粘膜的再生,減輕炎症,緩解症狀。甘草鋅1片,3次/d,4周為1療程。副作用有水腫、低血鉀及高血壓。

1.4生胃酮是甘草酸水解後製成的琥珀酸半酯,能增強胃粘膜粘液的分泌,延長胃上皮細胞的壽命及輕度抑製胃蛋白酶活力,故能保護胃枯膜不受膽汁損傷避免口逆擴散。用法:100mg/L,3次/,2周後改為50mg,3次/d,餐前半小時服,4~5周為1療程。因其不減少胃酸分泌,可與抗酸劑合用。副作用為水鈉瀦留及排鉀,故宜同時服用氫氯噻嗪和鉀鹽。

1.5蓋胃平內含藻酸、三矽酸鎂及氫氧化鋁,藻酸能與唾液及胃酸起作用,產生一種浮遊的粘性凝膠,保護發炎的粘膜。用法:每次4片,3次/d,6~8周為1療程。無副作用。

2消除胃粘膜損害因素的藥物

2.1抗菌消炎藥近年來發現幽門螺杆菌(HP)與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動性胃炎關係密切,殺滅HP的藥物有利於治療慢性胃炎。體外試驗HP對青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鏈黴素、先鋒黴素、林可黴素及鉍劑敏感,痢特靈、甲硝噠唑亦有殺滅的作用。筆者常選用下列藥物:慶大黴素片8萬u,3次/d;鏈黴素片0.3g、4次/d,痢特靈0.1g、3次/d,黃連素0.3g,3次/d。均以4周為1療程。

2.2胃壁細胞受體阻滯劑 組織胺H2受體、胃泌素受體和乙酰膽堿受阻滯劑,均能減少胃酸分泌而用於治療胃炎,尤其對高胃酸者較宜。臨床常用的有西咪替T、雷尼替T、法莫替T等;丙穀胺、阿托品、普魯苯辛等已少應用於本病的治療。呱吡氮平能選擇性地抑製胃酸分泌,而對心率、瞳孔、前列腺素及胃腸運動均無明顯影響。用法:每次50mg,2次/d。

2.3促進胃排空的藥物由於幽門功能紊亂,膽汁反流破壞胃粘膜屏障而致胃炎,故可用胃複胺、止嘔靈、嗎丁啉及西沙比利等治療,此類藥物均有促進胃排空,防止反流的作用。用法:胃複胺5~10mg,3次/d,止嘔靈50~100mg/L,3次/d,餐前半小時服,6~8周為1療程。副作用有嗜睡、乏力及一過性錐體外束綜合征。嗎丁啉10~20mg,3~4次/d,山西沙比利5~10mg,3~4次/d,均為餐前15min服用,6~8周為1療程。副作用少,少數有一過性腹痛、腸鳴及腹瀉,罕有發生錐體外束綜合征者。少數女性患者有溢乳現象。

2.4複合抗酸劑臨床上應用的複合抗酸劑較多,其中以含鉍複合抗酸劑對胃炎療效較好,國產製劑有胃得樂、胃速樂;進口製劑有樂得胃、胃必治等。近年來已廣泛應用國產三鉀二枸櫞酸鉍(即一口),其作用機理為:①在酸性環境時沉澱並與糖蛋白結合保護胃粘膜,免受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損害;②增加胃粘膜前列腺素的合成,保護胃粘膜;③抑製幽門螵杆菌消除胃粘膜的損害因素。劑量與用法;乳劑5ml稀釋在20ml水中,3~4次/d,衝劑1包,4次/d,片劑2片,3~4次/d。於餐前半小時和睡前服用。本品無嚴重副作用,但有氨味、鉍在腸道與硫酸結合形成硫酸鉍可引起黑便。長期服用有引起神經毒及腎中毒之可能,有嚴重腎病者不宜用此藥,服藥期間不能喝牛奶和製酸劑以免幹擾藥理作用。

2.5抗胃蛋白酶藥物硫化多糖能與胃蛋白酶結合而使之滅活,避免胃粘膜受損,常用者有硫糖鋁,用量為1g,3次/d餐前服用,約10%患者發生便秘。近年來筆者應用硫酸軟骨素治療胃炎及潰瘍病取得了一定效果,該藥不僅能抑製胃蛋白酶的活力,還對髒器有解毒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環有非特異性免疫作用,提高機體的防衛能力,亦有抗過敏、利尿、鎮痛、鎮靜以及軟化瘢痕組織等作用,而無副作用。用法:每次0.6g,3次/d。均以4周為1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