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昨夜星辰 (1)(3 / 3)

新戰友們,展現在你們麵前的是部隊這個大舞台,生活就像一張白紙,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生活就像一麵鏡子,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可曾留神:“當你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當你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當你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戰友,你可曾挽留,可曾歎息。

……

王鵬飛滔滔不絕地還講了許多。可說來也怪,那天王鵬飛好像已經預料到要發生什麼,本該在新兵連結束時講的話,一股腦都在這時給說完了。

上午的實彈射擊進行得十分順利,而且成績也非常好。下午實彈投擲,按照平時訓練要求,進行流水作業。就是一個新兵站在投擲點時,由一個教練班長進行指導,下一個新兵要在上一個新兵身後幾米處臥倒等候,其餘人員隱蔽在後邊十來米的戰壕裏,待投擲完的新兵回到戰壕裏邊後,臥倒等候的新兵再替補上場,這樣依次類推。

說話間就輪到迷糊。迷糊的實彈射擊成績位居全連第七,他還想在實彈投擲上再向前擠一擠,這兩項成績好了,總評的成績就能提高,評選尖兵就有希望。迷糊不錯眼珠地盯著他前邊的新兵投擲,隻見那新兵按要領拉下弦,用力一甩。但手榴彈沒有向前飛,卻脫手掉在他身後不遠處,班長大喊一聲:“臥倒!”將那新兵按倒在地。按照手榴彈的爆炸特點分析,如果手榴彈在落點爆炸,那新兵、班長和迷糊都有可能負傷,但不會致命。沒想到這時臥倒在後麵的迷糊異常機靈,騰地躍起,一個箭步衝上去,抓起手榴彈就甩了出去。

手榴彈甩出去不遠就在空中爆炸了,幾塊彈皮打在了迷糊的頭上。戰友們紛紛躍出戰壕,撲向迷糊。

王鵬飛搶前抱起迷糊,不住地呼喚著他的名字:“王誌軍,堅持!王誌軍,堅持住!我們馬上送你去醫院。”

迷糊睜開雙眼,環顧大家,微笑著對王鵬飛說:“我這次沒犯迷糊吧?!”

王鵬飛真想說一句:“你不該……”可話到嘴邊就又止住了。麵對這樣純樸的士兵,此時此刻即使有萬般個不該,也不該說出口,不該讓迷糊帶著愧疚離去。

事後,大家才了解了迷糊的身世。他出生在一個貧困山區,九歲那年,父母上山砍柴,不慎雙雙摔落山下,幸被附近駐地趕來的解放軍戰士救起,但由於父親傷勢過重不幸去世,母親也因右腿粉碎性骨折留下了終身殘疾,迷糊從此不得不輟學在家伺候母親和照看弟弟妹妹。迷糊十七歲這年,家境依然貧困,但正日趨好轉,就在這時母親卻偷偷為他報名參了軍,臨行前母親還硬往他的軍用掛包裏塞進了那包紅糖。

從此,戰友們每當提起此事,無一人再喚他迷糊,而是稱:烈士王——誌——軍。

王誌軍逝世後,軍直機關立即組成了調查組進駐新兵連調查。調查組一致認為,這是一起由於現場組織不力而引發的重大責任事故,主要原因是連長應該在場而沒在場,致使對手榴彈性能不太熟悉的迷糊自己跑上去而被炸身亡。作為指導員,王鵬飛站出來與連長分攬責任。他說,無論怎麼說,連隊死了人,我作為主官和黨支部書記,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應該是第一責任人。他把自己關進屋裏寫了一份深刻的檢查,並請求組織給自己處分。

軍直屬黨委作出的最終結論出乎意料,認定為一起舍己救人的英雄壯舉。隻是本該成為活英雄的王誌軍卻成了烈士,責任應歸於指導員王鵬飛救護不力。因為他負責救護工作,該準備的必要器械沒有準備,延誤了搶救時間,受到軍直通報批評。

隨即,一篇稿子登了報紙:《願灑熱血寫春秋》。稿子大力強調了政治工作的威力,使一個走進軍營短短幾十天的農村孩子變成了英雄,並記述了烈士王誌軍成長進步的曆程:隻是把撿自己帽子的事情,換成了撿別人帽子交公,把鞋穿成一順腳是為省鞋,喝紅糖水的事兒,變成了“憶苦思甜”等等。總之,稿子立即引起了強烈反響,幾家報紙進行了轉載,很多記者都來連隊采訪。很快軍裏下來工作組,總結出了他們“革命小熔爐”的經驗。期間,一個幹事曾給王鵬飛透露:“可能要給你們連隊榮記集體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