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這種方式收場,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心態。陸戰長出了一口氣。說心裏話,這幾日,他一直提心吊膽,因為他從這位主任推出的各種舉措中,看到了前幾任主任所不具備的公道正派,他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主任自然還是主任,隻是精簡整編的步伐減緩了些。有一次他對人講:“在這裏幹事,比想象得難。”
漸漸又恢複了常態,該當領導的當領導,該幹活的幹活,辦公室裏仍然是笑話連篇、牢騷滿腹。
之後,主任作風很深入地去了每個辦公室。他的眼窩有些凹陷,精力卻很充沛。他禮節性地問大家累不累?有什麼困難?後來人們才明白了他的用意,是在告訴所有的人:我仍然是主任,經得起查。
主任來到傳記組時,老譚從蜷縮的椅子裏跳出來,主動迎上前,雙手握著主任伸過來的手,微笑著不住地點頭。那神態,和他背後對主任恨之入骨的表情,判若兩人。陸戰和主任握手的時候,他看到主任笑容裏包含著幾分真情。
薑晴在主任麵前一點也不發怵,大大咧咧地說:“我們就是需要你這樣有魄力的領導。”此言顯然是口是心非,聽起來,好像有點嘲諷的味道。
主任沒有接話,卻看著薑晴微微點頭。
主任走後,陸戰趕緊鋪開攤子,撰寫烈士傳記,他想:工作還是要往前趕,自己不能和別人比,說一千道一萬,還是靠“幹”字當家,他第一次見這位主任就看到了希望。
本來趨於平靜的辦公室,隨著主任的深入走訪,又掀起波浪,人們又開始重新議論起來,有的說主任在向某些人示威,有的說是檢查工作秩序,還有的說是考察骨幹。其實,人們的心裏是不會平靜的,在這個文人成堆的劇場裏,大戲還在上演。
民主測評繼續進行,傳記組的測評結果為:薑晴和陸戰均為兩票“好”,最終評出的先進是薑晴。老譚最後集中民主意見,說:“薑晴和陸戰兩個同誌都不錯,薑晴來得早些,又是女同誌,先進就給她吧。”
薑晴低下頭,臉色重了些,但仍掩飾不住她的喜悅。
其實,陸戰對這次測評結果早有預料。老譚肯定在做“和事佬”,他不可能隻選擇自己,不選薑晴。陸戰斷定,測評前,老譚也對薑晴說過和自己同樣的話。老譚想要個正式任命,也想利用薑晴在市委宣傳部工作的親戚關係。薑晴也有求於老譚,作為直接領導,想正式調進來,沒他點頭不行。
接著是中層領導測評。中層領導們對這次測評都很重視,是關乎他們升遷的大問題,因此競爭十分激烈,不少人提前下了功夫。請客送禮、登門示好、群發短信,紛紛暗中較勁。老譚作為傳記組臨時負責人,也參加了測評,但隻有他按兵不動,看似已胸有成竹。
測評前,老譚吃了瀉藥,拖著虛弱的身體堅持工作,中午飯都沒吃,後來暈倒在崗位上。中午打了一針,開了些藥,仍然繼續工作。下午,老譚的老母親氣喘噓噓地來到單位,說老伴因突發心髒病住院一周了,連兒子的影子都沒見,總不能光工作不顧家吧?單位的人聽後都很感動,有的還陪著淚水。
事後,陸戰暗自好笑。他覺得追名逐利實在沒什麼意思,真不如幹點自己喜歡的。此時,他想起了梅林說過的話。便暗暗告誡自己:那支寫詩的筆可不能放下。於是,那首《默禱》生動地展現在他的腦海裏,快把他的心充滿了,他要盡快把它寫出來。
日月更替,草木又逢春。
春節一過,人們帶著特有的懶散返回各自崗位。
陸戰步入大樓的時候,正遇主任,他禮貌地問了主任“過年好!”並為主任開了電梯。主任精神抖擻,充滿活力,電梯裏,溫和地對陸戰說:“你們幾個見習人員的情況,我心裏有數,好好幹,我會給你們提供平台。”
陸戰很激動,不住地向主任點頭。
春節後的收心會上鬆散而混亂,大家互相說著問候的話。但隨後主任的講話,卻是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主任說:“進入新紀年,要開好局、起好步,要有新氣象。我們要加緊精簡整編,下決心改變人浮於事的局麵,確保精幹、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