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藝術感覺 (1)(3 / 3)

[7]褒公,褒國公段誌玄;鄂公,那國公尉遲敬德。

[8]揮,宮廷的台階;間闔,天門,代指宮門。

[9]拂絹素,代指作畫。

[10]斯須,須臾,一會;九重,代指皇宮。

[11]至尊,皇帝;圍人太仆,掌管皇宮車馬的官員;惆悵,被畫中逼真的馬對比真馬而悵然若失發出的讚歎。

[12]韓斡,唐時畫家,曾師從曹霸;人室,得其師傳。

[13]寫真,人物畫像。

[14]坎壤(16n).困頓失誌.遭遇艱辛。

解讀

本詩向以氣勢充盛為人稱道,清代翁方綱曾言為“古今七言詩第一壓卷之作”。詩開篇先言曹氏乃魏武之後,而今卻淪為庶人,感歎其祖先業績和辭采豐韻猶存於身,對之在書畫上之用功進取,沉於丹青的品德予以稱讚。寫“學書’,是襯托,寫“丹青”是點題。主次分明,抑揚頓挫,錯落有致。開元八句,集中頌揚曹氏人物畫的成就。“將軍”八句,感慨如此技藝高超的畫師如今卻淪落至賣畫為生的地步,聯係自身晚年的失意悵惘發出世態炎涼的感慨。詩在結構上錯綜神奇,然賓主分明。情感上抑揚起伏,搖曳多姿。詩的結句,更為曆代詩人所讚賞。

話題

藝術化人生有時在生活中會坎坷不順.我們如何處理藝術與生活的矛盾?

杜甫

參見《同諸公登慈恩寺塔》一詩。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1]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炫如界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騷龍翔。[2]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3]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4]

與餘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頑洞昏王室。[5]

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6]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7]

瑕筵急管曲複終,樂極哀來月東出。[8]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9]

[1]公孫大娘,唐時舞蹈家,擅劍器;弟子,李十二娘;劍器,古代一種武舞。

[2]堰,閃爍;矯,矯健。

[3l絳唇,代指歌曲;珠袖,代指舞蹈。

[4]臨潁美人,公孫大娘弟子李十二娘。

[5」反掌,形容時光飛逝如梭;澒洞,彌漫無際。

[6l餘姿,公孫大娘舞劍器的餘韻猶存。

[7金粟堆,唐玄宗的墓穴泰陵,在陝西蒲城;瞿塘石城,夔州(今重慶奉節)。

[81袱筵,以歡用等裝飾餐具奉侍的奢華的宴席;管

[9]老夫,杜甫自指。拱,樹木長大到需要兩手合抱,管弦音樂。

解讀

詩人目睹李十二娘的舞姿而想起昔年觀看公孫大娘之劍舞,觸景生情,撫今思昔。詩開頭八句,先寫公孫大娘技藝精深,“界射九日”、“駭龍飛翔”。“絳唇”六句,寫公孫死後,技藝沉寂,“宜春”、“梨園”的人才也早已消散。到如今隻有殘存的教坊藝人李十二娘。“金粟”六句是尾聲,感慨身世悲涼。全詩氣勢雄渾,沉鬱悲壯。見劍器而傷往事,撫事慷慨,大有時序不同,人事磋蹌之感。詠公孫而思先帝,寄托作者念念不忘先帝盛世,慨歎當今衰落之情。全詩節奏明快,語言壯麗,描寫劍舞形象生動,氣勢迫人。

話題

試了解中國古代詩歌源頭詩、歌、舞三位一體的形態對後代文學的影響。

一、參讀篇目

1.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李白《觀胡人吹笛》: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聲。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愁聞出塞曲,淚滿逐臣纓。卻望長安道,空懷戀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