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元夕至(1 / 2)

大年初七這一天,陸雲迎來了遲遲未行的加冠之禮。

因為陸伯遠傷勢的緣故,這一場原本應該極為隆重的儀式被刪繁就簡流程隨意了許多。但陸府還是在禮成後宴請了揚州城裏與陸氏交好的許多府門老爺前來見證,各行各業魚龍混雜大都是和陸字鏢局有生意上的往來。眾人也給足了陸府麵子,畢竟陸家在揚州城還是有些名望和分量的。一些家主眼見陸家公子確實儀表堂堂氣質不凡,便覺著此子日後恐非池中之物,於是私下裏多方打探陸伯遠可曾為其令郎許下婚配之事,後來知曉了陸雲早已和姑蘇慕容家的小姐指腹為婚,便不免有人暗歎可惜。當然大多是麵子功夫,私底下各自的心思多半還是出於家族利益考慮。

顏老是親自主持冠禮的,陸伯遠拖著傷病之軀應酬交際。陸雲對這個儒雅博學的老頭挺有好感,自己按理說也算是他的門生,在外人眼裏這是極大的榮幸,不過陸雲並不以為然,隻是該遵守的禮節卻是絲毫不差。

玄服素冠,祭祖告天。顏老風度雍容地正式贈予了他一個表字,禦之,陸禦之。

端朝的文化氛圍其實更貼近宋時,男子隻要滿十五歲便可加冠,但陸伯遠過去在這方麵是不怎麼注重講究的,畢竟陸氏如今也非書香門第,再者陸雲這幾年從軍西北因此這事便被一拖再拖。陸雲是到了晚上聽夏蟲說起才知道這個表字的由來,倒是感覺挺稱心,寓意不俗。

一入新正,燈火日盛。這個新年過得喜氣洋洋,很快上元將至。

也就是元宵燈節。

聽夏蟲說,到了這一天,揚州城裏的大街小巷處處都是花燈點綴,堆壘如山,將整個城市映照的流光溢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尤其是城裏最熱鬧的幾條主幹街道,遊人如織,摩肩接踵,各種樂音喧雜,歌舞百戲,鱗鱗相切,層出不窮。酒樓茶肆裏,燈燭恢宏齊燃,四麵八方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燈火綿延百裏徹夜不絕。

隻要出門,便盡是盛世紅妝。

陸雲作為一個現代人自然對古時這樣氛圍濃厚的節日光景有極大的興趣。

在前世,許多傳統節慶日的韻味已經被逐漸淡化甚至是變了味,比如清明、重陽原本是該祭奠先祖緬懷先烈的嚴肅日子,卻反而成了一些年輕人認知中旅遊出行、娛樂消遣的固定假期。甚至是許多優良的傳統習俗也逐漸被摒棄和遺忘,一些西方世界的文化理念卻越來越受到追捧和重視。陸雲以前身居上位看得遠也想的多,總覺得這是一種病態的社會現象。一個民族就好比一棵樹,無論身上的枝葉與時俱進開得有多繁盛,但若是忽略了根的作用那麼成長的空間終究是有限的,甚至最後會長成畸形模樣。

在端朝,官府和民間是會自發的舉辦一些燈會活動的,這麼多年下來也早已形成了有各自地域特色的傳統。這其中有財大氣粗的豪紳富賈或官宦權貴出資自辦,有住在一條街巷中鄰裏百姓自發歡聚嬉鬧,也有各種各樣的團體組織出麵包場。而在揚州府,規格最大門檻最高也最隆重的則要屬由揚州官府、淮左文道院和在江淮一帶排得上字號的大家族聯合舉辦的“江都燈宴”了。屆時,名門彙聚、富商雲集、士子如鱗的揚州城裏,但凡有點身份的人物基本上都會蜂擁至此,而自認為有點才華的讀書人們更是趨之若鶩渴望展露頭角,極有獨領風騷的大場麵和大氣派。因此這“江都燈宴”又被稱作是“元夕文會”。地點設在二十四橋。其中的重頭戲,自然是風流才子們競相揮毫文采飛馳時的勃發英姿,胭脂河兩畔秦樓楚館中當紅的姑娘們也會被請去烘托氣氛登台獻藝,謂之真正的風雅盛會。

從元夕夜起連續三日是不設宵禁的,整個城內流光似帶燈火如龍,而二十四橋處更是徹夜通明如晝。這一天,無論是府門深閨裏的婦人小姐抑或是平常人家的大姑娘小女孩也都會成群結伴的上街遊玩,可以暫時擺脫那些繁瑣的禮製約束。對於門第高一點的府門小姐們來說,則更是尋找心中理想才子的良宵佳節,少女情懷總是詩。

黃昏漸晚。

城裏各處的花燈已經開始一團一團的亮起來了,熱烈的場麵開始迅速升溫。

陸府中,晚姨正認真叮囑著。

“春梅、秋蘭你們兩個年紀稍長出門要處處留心,好生看著四周情況尤其是看緊雨兒切莫讓她帶頭瘋玩瘋跑,燈會裏人多手雜可別出什麼亂子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