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龍元秀遇賢結金蘭 林卯兒立誌求正聘(2 / 3)

龍元秀亦有此意,便上去向男子行禮,主動說讓房間給對方。那男子十分欣喜,再三向龍元秀道謝,要替他們付食宿錢,龍元秀推辭道:“大家出門在外,理應相互扶持,些些小忙不過舉手之勞,先生勿要掛懷。”

男子稱謝不已,安頓好妻子隨從,捧出些禮物來非要龍元秀收下不可。龍元秀看禮物中有雲錦和雨花茶等物,便問:“這是金陵的特產,先生剛從那邊來麼?”

男子笑道:“在下的嶽父在金陵為官,去歲陪拙荊歸寧,在金陵住了一年,眼下準備回京城。”

龍元秀喜道:“我也要去京城,先生不如和我們結伴同行,一路多個照應。”

男子正缺個平輩人說話解悶,欣賞龍元秀品貌性情,立刻接受了這個建議。二人互報名諱,龍元秀這才知道,對方是開國功臣靖北候玉平的嫡孫玉桂。

這玉桂祖父兩代都是朝廷重臣,到了他這代卻無心仕途,襲了世襲爵位,也不出去做官,平日鍾情山水,時常四處周遊,如閑雲野鶴一般,五六年間足跡遍布各地名山大川,直到一年前迎娶了江南沈家的小姐方才安定下來,如今打算帶妻子回京城定居。

龍元秀對貴族存有成見,不喜歡和這類人交往,但見玉桂謙和斯文,渾身散發著讀書人特有的儒雅氣質,絕無半點勢力俗氣,更兼常年旅行見聞豐富,講起話來真是頭頭是道,舌燦蓮花,使聽者欲罷不能。龍元秀沒讀過多少書,遇得此等超然風度,怎不敬慕。二人高談了半夜,不知不覺忘卻睡眠,此後沿路朝夕相對,談笑風生,交情直如交往多年的老友相似。

不一日抵達京城,兩個人依依惜別,都有不舍之意。玉桂便說:“我與賢弟一見如故,這一路多蒙照顧,心裏實在感激得緊。如果賢弟願意,我想和你結為金蘭之交,做對異姓兄弟,不知意下如何?”

龍元秀做夢都盼不到這等好事,大喜下拜道:“我一個無名鼠輩能得玉大哥這樣的名士青睞,實屬三生有幸。我沒有兄弟姐妹,大哥肯和我結拜,以後便是我親生兄長,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玉桂滿心歡喜,當下和龍元秀燃香設供,行了八拜之禮,過後帶他去拜見兄嫂。玉桂的妻子沈蘭馨溫婉和氣,這幾日同行常和卯兒做伴,感情融洽。聽說丈夫和龍元秀結拜,也很高興,馬上贈釵環給卯兒做表禮。兩家約定常常來往,永結通家至好。

轉眼已至除夕,一家人吃過年飯,龍母裝了幾筐饅頭外加幾千錢,命龍元秀拿出去布施乞丐。此時城內燈火輝煌,但見紅燈高掛,爆竹連天,唯有乞丐聚居的城隍廟一帶破敗冷清。

龍元秀拿狼皮大褥墊了街沿,坐下來,命小廝召集乞丐們出來領錢。乞丐們饑寒交迫,天幸來了大善人施舍錢糧,一個個歡天喜地前來拜謝,隻有一人縮首縮腳躲在人群後,張望幾眼卻不敢靠近。

龍元秀仔細打量,發現這人竟是曾和自己動過幹戈的風大郎,當日他因拐買人口被官府收押,其後不知下落,兩年不見,竟在這裏相遇。龍元秀主動過去行禮,向他詢問境況,風大郎難堪得抬不起頭,抱愧道:“當年因為幹那拐子的營生,被府引老爺發配到北方戍邊,今年趕上太後七十壽辰,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返回原籍。我不在的這兩年,我那兩個不成器的兄弟吃酒賭錢,把家產敗得磬空,我不能讓老娘活活餓死,隻好沿街乞討,混幾口殘羹剩菜吊命。”

龍元秀問他為什麼不找份差事,風大郎苦笑:“我是戴罪之人,況且早年名聲就不好,左鄰右舍人人鄙視,誰肯雇我?”

龍元秀聽後頗為憐憫,當日他路見不平,揭發了風大郎罪行,其實與對方並無冤仇,對風大郎也還有幾分賞識,不忍見他落魄到這種地步,便說:“我鋪子上現缺一個管帳的,你要是認識字,我就把這差事派給你,每個月報酬足以供養家小,不知你肯不肯去。”

風大郎不奢望有這好事,吃驚得答不上話,半晌方狐疑道:“我日思夜想就巴望著有份差事糊口,可是你真信得過我麼?”

龍元秀笑道:“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嘛,當年要不是我告發,你也不會有今日,我如今拉你一把,算補償你這兩年受的苦楚。我這個人恩怨分明,隻要你認認真真幹活,我絕不會虧待你。”

風大郎打消顧慮,向龍元秀重重磕了幾個頭,龍元秀先送他十兩銀子回去和家人好好過年,等過了元宵節便領他到鋪子上交代事務。風大郎感激龍元秀不計前嫌雪中送炭,做起事來兢兢業業,手中來往帳目秋毫分明,替龍元秀增加了許多盈利。龍元秀看他能幹,後來將其他幾個鋪子的生意也一並交他打理,日常的機密也多和他商量,視之為心腹。

龍家近年來日子自是芝麻開花節節高,龍母百事皆足,便想早日抱孫子,於是催促兒子成婚。卯兒覺出龍母的意思,對龍元秀說:“你過去答應我的事現在可以兌現了,我和你在貧賤中相識,跟你走南闖北,水裏來火裏去,可謂患難之交。總算黃天不負有心人,掙下這偌大一份家私,你捫心自問應該怎麼謝我?”

龍元秀在她眉心輕輕一彈,微笑道:“你別拐彎抹角試探我了,你的心思我還能不明白?你等著,今晚我就跟媽說,正式收你做妾。”

卯兒不見半分喜悅,正色道:“誰稀罕做你們家的妾,我林卯兒早就發過誓,這輩子要做隻做正房正妻,你真心跟我長長久久在一起,就明媒下聘,使大花轎抬我進門,不然我立馬離了這裏,一刻不多呆。”

龍元秀拿卯兒當心肝寶貝,從來有求必應,也樂意娶她做原配,隻擔心母親不同意,想到龍母和靜觀師太要好,便偷偷去梅花庵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