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餘成對這首詩歌最高的評價。
記者群也震動了,目瞪口呆,半天都反應不過來。
他們本想為難蘇文,製造話題,對於他現場作的詩文並沒有太大的期待,可現實告訴他們,蘇文就是蘇文,不愧是文學第一少年天才。
他出色地完成了《再別半橋》,雖然隻是記者,可畢竟都玩筆杆子的,怎麼可能理解不了這首詩的經典成分呢?
這是一首足以載入詩壇史冊的詩歌!
就連剛才提問的記者也傻眼了,沒想到自己刻意的一問,會造就一首經典的詩歌出來。
蘇文製造,真的難逃經典之作嗎?
現場的掌聲實在是太熱烈了,持續了差不多兩分鍾才停下來。
蘇文吸了一口氣之後,又以深沉地語氣說道:“這首《再別半橋》送給我的母校。我隻希望沒有辱沒它……最後,即將離校,我隻想說一句話,那就是:今日我以母校為榮,他日母校以我為榮!這就是我最大的奢望了!謝謝大家!”
今日我以母校為榮,他日母校以我為榮!
這是蘇文的誌氣,也是他的願望,更是他的豪氣!
這一刻,沒有人覺得他在說大話。
“好!”校長大人又是帶頭鼓起掌來,他覺得自己喜歡上蘇文了,喜歡他的豪氣,喜歡他的名氣,更喜歡他的成績。
今天之後,蘇文就是他們學校的一張名片,蘇文名氣越大,他們學校得益就越大!
作為校長,他是真心實意希望蘇文能一路走好。
蘇文沒有什麼話要說的了,從台上走下來,下麵的學弟學門一陣呼喊,說要簽名什麼的,他都不理,與校長、餘成打了招呼之後,在記者來不及反應的情況下,撒腿就跑出了學校,跑得遠遠的!
記者們反應過來,連追不及,隻能連連頓腳,沒有辦法的他們,又隻能回頭找校長要點資料,比如說打聽一下蘇文要選哪一所大學就讀。
校長大人自然有他應付媒體的一套,與他們周旋去了。
餘成看著蘇文遠去的背影,想起一事來,給方承世打了一個電話,說及蘇文當場賦詩的事情。他無法記起原文,不過對於第一和最後一節印象太深刻了,隨口都能背誦出來。
方承世隻是聽了前後兩節,就大呼大叫詩仙降世了,捶胸頓足,大恨今天沒有到現場,是他人生的遺憾。
餘成提醒他說現場有記者采訪,應該有錄音,另外,他們《粵州晚報》也有記者到場了,他可以找記者要錄音聽一聽。
“找什麼記者,我直接找蘇文要原文!”方承世立刻有了主意,“雖然說是蘇文現場背誦出的詩歌,不過涉及到版權問題,記者回去報道之後,一般也隻能遴選一些經典的句子來做報道,不能原文刊發的。想要發表,還是要看誰先拿到版權!這詩誰也別想和我們《粵州晚報》搶!”
吼完之後,方承世掛了電話,留下被唬得不輕的餘成……方承世的語氣,就好像餘成是那個要搶他生意的人一樣,簡直可以與殺父之仇一樣不共戴天!
一首《再別半橋》帶給人享受的同時,也將帶來詩壇的風起雲湧……
來過現場的記者們回去之後,各顯神通,從各個方位報道蘇文回母校的軼事。
國內最著名的名牌大學的入讀邀請函,顯然是一大話題與噱頭,熱炒一番沒有任何問題,除了引起大家的羨慕外,還能提高華夏中學生文學大賽的關注度。
至少,在粵州,在廣東行省,因為蘇文獲得了這一大賽的第一名,大家對他的關注就大大增加了。如今因為這個第一能入讀最頂尖的學府,那就更要以最大的精力來關注了。
學生們希望下一屆他們也能參加獲得上佳成績,家長們也希望能培養一下子女這方麵的特長,希望能一炮打響,成為蘇文第二!
當然,媒體報道的時候提得更多的是蘇文現場吟詠的詩歌《再別半橋》。
在他們的文章中,都報以最高的讚譽,說這詩歌美到了極致,是詩壇的一大傑作,凡是學詩的人都應該仔細閱讀,享受其中的魅力。
不過因為顧忌,他們無法照抄原文,隻是在文中稍微提到其中的幾句,讓大家隻能窺得一鱗半爪。
這些人都以前後兩節示例,把“輕輕的我”和“悄悄的我”反複提起,引起了眾人的興趣,可又無法看得全貌,心癢難耐。
他們很快就不用失望了,隻是第二天下午,《粵州晚報》就全文刊發了蘇文的最新詩作《再別半橋》!
比吟詠更具體更立體的文字出現在大家麵前,那一三行首字突出,二四行首字縮入的結構,震住了不少人。
全篇結構,美的炫目!
此詩一出,如餘成所料,把詩壇的很多大拿都炸了出來,紛紛發表評論,形成了一股論詩的風潮。
蘇文也再一次成為文壇的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