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建黨偉業(2 / 3)

孫中山在廣州非常國會上悲憤地說:“民國之精神是自由、平等、博愛。然而平等被無視,自由被蹂躪,博愛精神蕩然無存!這還是我無數先烈為之流血犧牲所換來的共和民國嗎?這一切國會不答應,法律不答應,四萬萬民眾更不會答應!”

在全國一片反對聲中,張勳複辟的鬧劇僅僅維持了短短12天,就草草收場了。段祺瑞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組成討逆軍,防守的“辮軍”一觸即潰,張勳在德國人的保護下逃入荷蘭使館。複辟醜劇僅僅上演了12天,就在萬人唾罵聲中收場了。

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他采取“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邀請陳獨秀、李大釗、辜鴻銘、胡適等一大批新人物任教,使北大麵貌煥然一新。蔡元培采取一些民主進步的措施,使北大一時間不僅成為學術研究的先鋒陣地,而且還成為民主與進步的楷模。蔡元培以“學詣為主”,羅致各類學術人才,使北大教師隊伍一時出現流派紛呈的局麵。如在文科教師隊伍中,聘用了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沈尹默等;也有政治上保守而舊學深沉的學者,如黃侃、劉師培、黃節、辜鴻銘、崔適、陳漢章等。當時的北大,《新潮》與《國故》對壘,白話與文言相爭,百家爭鳴,盛極一時。

在北大召開的聘用教授發布會上,輪到英文教授辜鴻銘上台時,他的打扮和他的辮子,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辜鴻銘用手杖把辮子摟到胸前說:“可笑嗎?我的辮子長在腦後。笑我的人,辮子長在心頭。老夫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而諸公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聞聽此言,狂傲的北大學生一時啞口無言,大廳的一片靜默。

為了反對專製與迷信,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以“民主”與“科學”為旗幟,掀起了一場新文化運動。新舊文化在北大展開了激烈的交鋒。辜鴻銘不支持新文化運動,更反對打倒孔子。他說:“兩千年前之孔子何罪於今人哪?孔子教人之方法如數學家之加減乘除,兩千年前是三三得九,今日仍是。自家不精將題目算錯,卻怪發明之人,毫無道理。若這也算新文化,那就是瞎扯!”看到台下人議論紛紛,胡適起身辯解:“文化總該革新的,因為時間在前行。有人講文言文文雅古樸,而白話文粗鄙不文。科舉誤國,誤在八股文言,不會做事,隻會考試。我們的國家需實務人才,腳踏實地,強健國力!”

蔡元培認為中國的變革一會兒以日為師,一會兒以歐美為師。他向陳獨秀發問:“你覺得該學哪個?”陳獨秀覺得這不是學誰的問題,這是新文化和舊文化的問題。他說:“要振興民國,啟發民智,就必須廢除舊文化,普及新文化,如此變化,國家民族才有新生。”陳獨秀繼續說道:“美國也好,法國也好,日本也好,俄國也好,哪個能救中國,便學哪個。”辜鴻銘冷冷的反駁道:“笑話,縱觀世界,哪個國家統治的精神,不是自己國家和文化所孕育出的思想。”這時李大釗走到台中央,慷慨激昂地說:“放眼世界,從更加宏觀的視野看人類未來,何談可笑。在俄國,有一個叫列寧的人,他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革命已經成功,他所引進的思想就是德國的馬克思主義。”

台下的同學不明白什麼是布爾什維克,李大釗解釋說:“布爾什維克就是多數的意思,什麼是多數?是農民,是工人,是千千萬萬被壓迫被奴役的勞動人民。俄國的勝利,是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勝利,是庶民的勝利,是無產者的勝利,這是人類曆史上的第一次,最最偉大的第一次。”李大釗的精彩講演博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

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出現了一批又一批追隨革命,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社會主義在中國開始成為具有深遠影響的思想潮流。

袁世凱倒台後,出現全國範圍內的軍閥混戰。孫中山發動的護法運動慘遭失敗,廣州中華民國大元帥府裏亂作一團,孫中山一行離開廣州回到上海。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等人在湖南成立了新民學會。為了赴法勤工儉學,他們決定分北京、上海和廣州三路籌集經費。毛澤東選擇了北京,他想看望在北大任教的楊昌濟先生。1918年8月,風塵仆仆的毛澤東來到北京,來到論文北大。在楊昌濟的引薦下,毛澤東結識了來訪的北大教授李大釗。李大釗給毛澤東安排了一個圖書館助理員的工作。李大釗問:“很辛苦的,你幹得了嗎?”毛澤東興奮極了,連說:“行,行!白天黑夜我都可以做事情的!”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4萬華工浴血奮戰為中國贏得戰勝國身份。消息傳來,舉國歡騰。群眾自發來到火車站,歡送出席巴黎和會的政府代表團。外交總長陸徵祥感慨萬千,說:“近百年來,第一次以戰勝國的身份出使國際。我們一定不負舉國百姓的重托,挺起中國人的胸膛,收複山東。一定!”人們高呼“中國必勝”等口號。梁啟超對談判代表顧維鈞說:“你看,在我們的身後站著四萬萬同胞。”顧維鈞卻憂心忡忡地說:“弱國無外交啊。”

在李大釗的影響下,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說:“先生,我曾經以為體育可以救國,教育可以救國,現在看來這些都是皮毛法術。我讀了先生的《馬克思主義觀》,那裏麵講的才是真正的大道。”李大釗鼓勵說:“潤之啊,我這篇文章隻是管中窺豹,不足馬克思主義之萬一,你應該讀一讀《共產黨宣言》,大道盡在其中。”兩人邊走邊談,轉眼到了家門口,李大釗想起今天是除夕,想留毛澤東吃年夜飯。毛澤東婉言拒絕。原來,今晚他要陪楊開慧一起守夜,一起過年。在北京楊開慧的家裏,楊開慧準備了豐盛的年夜飯。隻見她掀開碗蓋大聲說道:“時間到了,吃年夜飯了。”碗裏盛著熱氣騰騰的飯菜。兩人深情相望,舉杯慶祝。新年到了,屋外傳來了“劈劈啪啪”的鞭炮聲。“潤之哥哥,我們去看放花。”楊開慧說著,拉著毛澤東跑出房間。兩人一起幸福地觀賞空中的煙花。

1919年5月3日,隨著報童的叫賣聲,中國外交失利的消息傳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德國霸占中國山東的主權又轉到了日本人手裏,中國的正義要求又一次遭到列強的踐踏。北大師生聚集在一起,商量對策。方豪憤慨地說:“日本妄圖接管山東一切權利的陰謀就要得逞了。如果山東被日本切分,我們國家領土的完整就會被破壞。領土不整,國家必亡。大家想一想,我們該怎麼辦?”陳獨秀按捺住心中的悲憤,起身發言:“同學們!一直以來我們對西方列強抱有幻想。可是現在,我們被那些在凡爾賽宮高談闊論的政客們出賣了,被那些在歐洲瓜分戰利品的列強們出賣了,而我們的政府卻要在這個喪權辱國的合約上落筆簽字!”最後,陳獨秀向大家莊重宣布,“同學們,重要時刻就要到了!”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學生像潮水一樣衝出校門,走上街頭。偉大的五四運動爆發了。學生們打著標語,舉著橫幅,高呼:“還我主權!”“還我青島!”“嚴懲國賊!”。揭露列強的無恥欺騙,痛斥政府的賣國行徑。李大釗站在學生們拉的車上,慷慨激昂地說:“我們今天的行動,是中國美好未來的先聲!所以,此刻,今日,能夠親身經曆這場前所未有的革命,我們感到無上光榮!”浩浩蕩蕩的遊行隊伍從四麵八方彙集到天安門廣場。聞訊趕來的大批軍警,阻攔住學生的遊行隊伍。方豪走到隊伍前,大聲疾呼道:“同學們!譚嗣同說,各國變法無有不犧牲者,今中國變法,流血犧牲自我輩始!”“衝啊!”學生們呼喊著,搬開鐵絲網架,衝過了軍警的警戒線。

在中南海新華門,一個女生跪在北洋政府門前,手中高舉著一幅白布,白布上寫著一個大大的“冤”字。老警長上前勸阻:“學生有冤情去檢察廳起訴,你跑到這來喊什麼冤啊?”女生眼含熱淚,說:“冤情太深,檢察廳接不了我的狀子!”老警長無奈地說:“你什麼意思啊?”女生呐喊起來:“我們是為四萬萬同胞喊冤!”遊行隊伍懷著滿腔怒火,直奔賣國賊曹汝霖居住的趙家樓。張國燾站在曹宅門口的石獅子上,大聲高呼:“同學們,國賊在裏麵!衝進去!”匡互生爬上牆頭,往下一瞧,隻見院子裏站滿荷槍實彈的軍警,一下子愣住了。鄧中夏、方豪與學生們抱起木樁撞擊緊閉的大門。門終於被撞開了一條門縫。鄧中夏探頭看著軍警,曉之以理:“同胞們,你們應該去山東打小鬼子,而不是在這兒幫賣國賊看家護院哪。”方豪把著門縫,動之以情:“同胞們,我們是一家人。你看看,被你們擋在門外的,都是你們的親兄弟、親姐妹。他們每一個都是愛國的學生!”一個女生擠過來,哭喊著:“讓我們進去!讓我們進去!”

麵對愛國學生,軍警們的心軟了。“弟兄們,我相信你們每一個人都是愛國的,是嗎?你們都是中國人,是嗎?那你們就別攔著我們!”鄧中夏一邊說一邊鑽過門縫,打開了大門。學生們湧進院子。軍警們一動不動地站著,沒有阻攔。“他在這兒哪!”張國燾發現牆角躲著個人。負責保護曹宅的警察廳廳長吳炳湘嚇得腿都軟了,趕緊站出來辯解:“同學,跟我沒關係啊!”沒有找到賣國賊,學生們一氣之下,放火把房子燒了。大批荷槍實彈的軍警趕來支援趙家樓。“警察來了!快跑啊!”學生們衝出院子,四處逃散。街麵上一片混亂,軍警到處殘酷鎮壓、抓捕學生。參加運動的青年學生中有32人被捕入獄。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它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根本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條件。五四運動的爆發,標誌著一場新的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開始,有力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工人階級第一次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曆史舞台。

在長沙,毛澤東組織學生聲援北京。他說:“縱觀中國兩千年的曆史,可曾聽說過學生殺人放火的典故?這是被逼無奈的反抗。如今徐大總統抓捕無辜之學子,在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作為學校的主事,我宣布罷課,直到釋放學生的那一天!”緊接著,全國範圍的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的浪潮使得北洋政府隻得釋放了全部被捕學生。被捕學生歸校的慶典舉行得熱火朝天,被釋放的學生被人們抬在肩上,和英雄般凱旋。陳獨秀認為五四運動的目的根本沒有達到。他失望地對李大釗說:“我們勝利了嗎?到了慶祝的時候了嗎?到了慶祝的時候了嗎?胡鬧!”夜裏,陳獨秀登上新世界遊藝場的樓頂,揚撒革命傳單。聞訊趕來的軍警逮捕了陳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