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我們永遠站立在十字路口(3 / 3)

他詩心不老,又寫了兩首詩,在天津日報上發表。詩被劉穎西看到了,她竟激動地痛哭起來。

從天津日報社問到地址,輾轉見到了魯藜,此時魯藜已經是66歲的老人,而她也是42歲的中年人了。

在958年他們再次見麵時,劉穎西就表明要嫁給魯藜,魯藜十分感動,但他告訴她要到勞改農場去接受改造,勸她死了這條心,劉穎西則表示要等他回來。現在見麵,劉穎西已經有了丈夫與女兒。

她把普藜的生活情況,詳鈿地講給丈夫聽。丈夫聽了以後,嘸同精,又歎息,最後極誡懇地對她說:你去照料他吧!於是,対穎否帶著女兒來到了魯鼙家,替他料理一切家務。

劉穎西發現,魯藜越來越離不開她了,她又高興又苦怯!往日的夢想又不是焊麼單燉,這使她陷入了癇苦為難的困惑之中。有一天,她實在憋悶得難忍了,就懷著一種肽疚不安的心情向丈夫吐露了心亊,她說她真感到左右為難丈夫聽後,顯得非常冷錚,絲毫也沒有責怪劉穎西,反而向她表示自己對這一切都能理解。劉箱西哭了。她沁我已等了他3年,沒想到遲至今日,命運才把他送到我的麵前,一切都已太晚,我不能。

丈夫雖是普通工人,但肚責卻很大,境界也很高。他沉吟片剜,救然對妻子說:我們共同生活了十多年,這十多年我是惑到幸福的。我理解你長久以來的心願,我願意讓你田到他的身邊:不久,他們和平地分手了。

982年,香藜和劉穎西終於結婚了。仨卻也由此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因為眘藜的徹底平反,他分到了一套像樣的房子,國家還補發了他二十多年的工資。於是,兒女們找上門未,盡管他們早已改姓王,二十多年沒有想起眘蓑這位親生父親,現在卻未認他了。他們要住這套新分得的房子,還要魯藜補發的壞一大筆錢,他們甚至不允許繼母劉穎由進門。

在這個真實的故事裏,劉穎西麵臨的就是—個兩難問題,她一方麵已經與那位工人丈夫結婚了十多年,並且有了自己的女兒,另一方麵又始終愛著魯藜,想與他結為夫妻,這個願望也許埋藏在她的心頭近3年了。我們在這個故事裏隻看到了一丁點兒她兩難的敘述,其實她在麵對這個難題時的決心是十分難下的。或許她千思萬慮、百轉愁腸,不知道要經過多少思想鬥爭。尤其她怎麼對丈夫開口,一定為難了許久許久。當然,她現在是做出了與魯藜結合的決定7但另一邊有她十多年來和她在一起和睦生活的丈夫,料想她的心頭還存在著不少的依依不舍之情。這些,憑我們的估計一定是能猜到八九不離十的。由此可見,每個人都會碰到兩難的問題,需要你去認真抉擇,並且我們相信一個人一生中會碰到不止一次這樣的難題。

有鑒於此,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人的一生的整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人站立在前途未卜的十字路口時,如何選擇前進之路的問題。

選擇,伴隨了我們的一生。我們的選擇水平高與不高,選擇檔次高與不高,選擇道路對與不對,關乎著我們的一生是否活得有價值,是否活得順遂、安康、幸福。

選擇可以分為一般性的選擇和關鍵性的選擇,一般性的選擇若是錯了一次,我們還可以設法回頭,頂多是多走了些許彎路,浪費了一些時間;或者這次沒有選擇對,下次努力一下也就彌補過來了。關鍵性的決定性的選擇卻是決計錯不得的,一旦錯了就是一輩子的遺憾、愧疾。小則是個人的懊惱,大則葬送了一個企業一個國家。永遠沒有後悔藥可以吃,沒有回頭路可以走。也許,曆史上的許多憾事,多是這樣造成的,令後來的說書人和評論家去演說、評點,留下了後人感喟的眼淚。

決定性的時刻需要決定性的選擇,決定性的選擇需要決定性的勇氣和決心,至於如何選擇,我們可以放到後麵再談,因為這裏麵不僅需要勇氣和決斷,需要賭博的成分,也與一個人的環境影響、家庭教育,與他的性格與遺傳基因有關。因為筆者曾在某一本書中說過,人的行為是不自由的,是半鎖定的。你有什麼樣的遺傳基因,你有什麼樣的文化傳承,你交了什麼樣的朋友,你家族裏的人對你有什麼教育與影響,都會影響你的行為6從這方麵來說,我們的許許多多的選擇,實在是在壓力巨大的情況下無奈做出的,不是自己的意願所為。而且,選擇也的確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空間而異。胡適是那樣選擇愛情,若換了另外的一個人,例如魯迅先生,就不會那樣選擇了。並且這種選擇也與時代有關,我相信今天的青年人也不會像胡適先生那樣,完全遵從母命,去選擇沒有愛情的女子或男子,婚的。

人生的選擇看似容易,其實太難。當一個人在進行選擇時,不僅僅是說唔,我看還是應當走左邊的那條路。走右邊的那條路則是死路,然後,大著膽子朝左走去就得了。不,不是那麼簡單的。因為那個十字路口往往正是矛盾的焦點。這時候既可能是感情危機之時,也可能是信仰危機之時,也可能處於各種矛盾壓力的壓迫之中,甚至是國家危亡的嚴重關頭,而你的抉擇,很可能要麵對諸多的危險與艱辛,甚至冒著有可能丟掉自己性命的危險。所以,這種選擇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你得把全部的智慧、全部的期望都一下子押到這個決策點上,做一次勝與負、成與敗、生與死的豪賭,以求一把定輸蠃。這樣的賭博,如果掉以輕心,如果不三思而行,往往一著不慎,全盤皆輸。因此,對於這種抉擇,我們不能不慎之又慎,慎之又慎!

總的來說,一種是你可以自由進行的選擇,另一種是屈服於別的人或別的壓力之下進行的選擇。後一種是被動的,無可奈何的,具有極大的勉強性與無奈性。

這樣,我們就可以設想我們的人生的軌道曲線了。當你想直線行進時,遇到了十字路口,遇到了一次必要的選擇。在選擇中,方向是分岔的,趨向於兩個方向,一旦你的選擇確定了下來,你就隻能循著一個方向走了,你的行進路線就發生了偏折。然後,你又會遭遇到第二次的選擇,第二次的分岔,第二次的方向偏折。這種不斷發生的方向偏折構成了人一生的軌跡。到了這個人的老年之時,到了行將就木之時,他自己回頭審視一下自己走過的道路,也會感到大吃一驚,也會感到非常地奇怪,因為他所走到的終點遠非是他小時候的願望所在,早已經偏離得不成樣子了。而回首那十次重大的十字路口的抉擇,有七至八次是不如意的,無可奈何的,於是,我們就會感到人生的無常,人生的不如意。有的人便就此感歎:假如我的生命能夠重來一次可以這樣說,人生有時是由許多鬼才知道的因素逼著你選擇了這個而沒有選擇那個的,逼著你走這條路而沒有走那一條路的。因此,人生的軌跡很可能是一連串的偶然與無奈所畫出來的曲線,這條曲線決沒有固定的規律可循,也沒有特定的方程式可以建立,可以去解開這個方程而獲得解救。因此,我們必須指出這樣的一點:即使你是再聰明的人,即使你是對人生看得如此的透徹,你可能減少若幹的失誤,活得比別人多一些成功,多一些灑脫,但你仍然會留下許多的遺憾和不幸,這並不是因為你不能幹、不聰明,而是世界之事是由許多因素變量存在著、活躍著、作用著的,因此構成了人生數也數不清楚的混沌。我們有時所講的要戰勝命運,其實就是要戰勝混沌,而混沌是人很難戰勝的。對於遊泳的人來說,混沌就是一個巨大的旋渦。

即使有那麼多的無奈和無能,我們還是可以有一定的行為自主權,一定的個人決策能力,所以,我們還是可以把兩難境遇的問題拿出來研究一番,求得一個較透徹的了解,以便使自己的行一為更自覺一些而減少一些盲目性,多—些科學性與理智。這樣,起碼在我們的一生中可以減少若幹的錯誤,減少若幹的遺憾有了這個作用,我想我們也應當滿足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生是一台戲,這台戲有軎劇有悲劇才好看。故而世界足聯的一位官員在解釋998年在法國進行的第十六屆世界杯賽時曾經這樣說述裁判的錯判漏判固然不對,但是對於觀眾來說,這也是一道觀看的風景線,同時這也增加了足球的魅力廣人生何嚐不是如此?理想的十全十美的人生極少存在,而真實存在的人生都是帶著缺憾的。

在混沌的麵前,我們必須承認有缺憾的人生才是正常的,常規的。不過,這絲毫不影響我們談論這樣一個問題:兩難問題需要理智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