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正紅道:“這個我已經做出來了,我們這個項目最大的問題就是開發成本過高,總費用支出中,流向政府一部分。主要是土地成本加總稅收所占比例為49.42%,這些還不包括我們參與市政設施建設所投入的資金。希望政府能在一些始終沒有鬆口的政策上予以支持。”
“這可能嗎?”南民敏笑道。
我說:“一切皆有可能,通過調整房地產稅收,可以減輕企業資金負擔,增強降價承受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量。但是,在政府大的政策沒出來之前,我們還得自救。”
“你的意思是我們將一些尾盤和不好的戶型打折?”張小瑩問。
“對,我們今年的業績目標隻有一個,跑贏大市!”我回答。
會議結束以後,贏家中心的促銷宣傳就拉開了序幕。考慮到突然降價的影響,我們沒有高舉高打,而是選擇手機短信這個“精準媒體”。宣傳思路很清晰:第一步,手機短信開路,讓全市1000萬手機用戶都能收到項目信息,連續發送7天;第二步,本地報紙軟文加溫,用整版或半版的篇幅描繪“城市新商圈地標式項目”;第三步,置業顧問電話跟蹤。根據發送短信息的手機號碼直接電話聯係,告知項目已經開始認購,現在認購可享受超低價格和特殊優惠。為鼓勵客戶交款,我們還特別推出30套特價內鋪,一次性付清房款更是折上再折!
你的定位是什麼,你的客群是誰,需要搭配什麼樣的業態組合,這是有規律可循的。服務於某一客群的百貨,需要搭配這個客群的餐飲與休閑方式,品類要相同才行。我們以前搞的第一購物之所以成為整個城市運營得比較成功的購物中心,就在於它的業態、品牌組合都是以CBD奢侈品消費為特征的,業態組合與定位高度匹配。
在商業領域內,如果說超市經營的是商品,百貨經營的是品牌,那麼購物中心經營的就是業態。作為一種集合了多種功能的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對各種業態的組合、搭配,無疑是決定其能否成功經營的關鍵。
在這點上,我們前期的策劃還算是成功的。隻是,我們的運氣不好,遇到了這次行業的嚴冬。隻有房地產公司本身更強壯,才有可能在嚴冬的環境下活得比別人更瀟灑。
一場因為金融調控政策引發的樓市調整逐步升級,樓市進入了漫長的冬季。在冬季裏,除了降價,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賣房?
“目前不要指望政府救市,因為房地產行業還不是宏觀經濟政策中的主要矛盾。”南民敏這樣對我說。看我還想聽下去,他繼續說,“房地產業麵臨兩年的調整期,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安慰大家情緒。現在看來,調整期絕對不是兩年,從西方國家的經驗來看,房地產的經濟周期是7年,其中向下運動為3到4年。”
我問:“你覺得我們能挺過去嗎?”
“怎麼,你沒有信心了?”南民敏反問。
“那倒不是,我這幾天一直在思考應對策略。首先,資金鏈不能斷,並且絕不能停工,一旦停工就極可能引起原購房戶鬧事。鑒於銷售的資金已經嚴重跟不上需求,公司高層決定集體出動,想盡一切辦法,通過各種可能的渠道融資。第二,加大優惠幅度,不公開承認降價,減小銷售費用,盡量以人力戰拓展銷售業務。隻是,我不知道結局會怎麼樣?”
“關鍵是我們要活著,現在確實是寒冬,不過更多是心理上的。寒冬前期的房地產價格調整還隻是從緊的貨幣政策引起的短期調整。但是,一旦美元彙率反轉,也就是人民幣的流動性將要發生逆轉,這種貨幣價格引起的資產價格的調整時間和幅度將是非常大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房地產行業的嚴冬還沒有真正到來,但是已經臨近了。這個行業的格局在數九寒天裏將發生巨大的變化。一些看似龐大的恐龍將在冰川期滅絕。不經過冰川期,哺乳動物不會繁盛。”南民敏道。
“我隻是擔心,真正的嚴冬還沒有到來。遠遠超出民眾購買力的高房價、失業率的攀升……從大趨勢來看,房地產的冬天才剛剛開始,在這個冬天,房地產將進行一場殘酷的大洗牌。”我憂慮地說。
由於信貸政策緊縮、股市委靡等因素,房地產企業已經步入深秋,正經受著秋風掃落葉的痛苦。地產行業未來將經曆一場巨變,而這未知的巨變對地產界意味著什麼?地產企業將如何麵對?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方向將轉向何方?
我是願意讓房價降下來的,有的人以為房價過高都是地產商黑心,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房價高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價太高,各種行政性事業收費以及稅收過高造成的。要把國內房地產市場泡沫擠出,就得讓釘在天花板的房價調整下降,讓更多的居民有能力買得起需要的住房,更多的居民有能力進入房地產市場,市場需求就會擴大,房地產市場才能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