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養成生活好習慣——切莫打亂生物鍾(1)(1 / 3)

睡前保健四良方

中醫養生家指出:背、脊、腋、腹是人體重要的保健特區。加強這些部位的保健,可以促進血脈流暢,調節氣息,滋養全身器官,是強健體魄、祛病延年的有效保健手段。特別是夫妻間睡前保健,操作更簡單,效果明顯,輕輕鬆鬆達到健身的目的。

1.推背

一方俯臥於床上,不枕枕頭,頭側向一方,上肢放鬆。另一方立於床邊,麵向俯者頭部,雙腿拉開小弓字步,雙手五指展伸,並列平放於俯者背上部(注意手掌與背部貼緊),然後將腰腿部的力量作用於前臂和掌上,力量適中,向前推出,使背部皮膚肌肉在瞬間隨手掌迅速推移,自上而下,推至腰部。推10次左右,再令俯者將頭倒向另一方,仍按上法推10次左右。然後,操作方右手握拳,用腕力捶背,力量適中,自上而下捶打數遍,即可停止。現代醫學證實,人的背部皮下蘊藏著大量“戰鬥力很強”的免疫細胞,通過推背,可以激活這些免疫細胞,達到疏通經絡、流暢氣血、調和髒腑、祛寒止痛之目的。

2.捏脊

一方俯於床上,暴露整個背部。另一方沿脊椎兩旁二指處,用雙手食指和拇指從尾骶骨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然後將皮膚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下最高的脊椎部位,算作1遍,由下而上連續捏拿4~6遍,算作1次。第2或第3遍時,每捏3下須將皮膚斜向上方提起,如提法得當,可在第2~5腰椎處聽到輕微的響聲。最後,再用雙手拇指在腰部兩側的腎俞穴上(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間旁開4.5cm)揉按一會兒,每晚 1次。長期堅持,可健脾養胃,使人胃口好轉,麵色紅潤,並可防治營養不良症的發生發展。

3.觸腋

腋窩部蘊藏著豐富的血管、神經、淋巴結,如他人用手觸摸,被觸者就會大笑,被專家稱為“腋窩運動”,夫妻間行此運動,則更加簡便可行。一方可趁另一方不注意時,輕觸腋窩,使其發笑,或經常輕撫、輕撓腋窩部,保持笑口常開。

其強身奧秘,至少有兩點:一是刺激此處的神經、血管、淋巴結,可以加速神經體液循環,從而帶動全身其他器官獲得更多的氧氣和養分。二是觸腋致笑,笑能帶動身體所有器官都得到運動,有益於健康的激素、酶類和乙酰膽堿的分泌,提高肌體的抵抗力,預防多種疾病的發生,尤對腦、心、肺最為有益。

4.摩腹

可兩人操作,亦可自我保健。睡前平臥於床,搓熱雙手,手在臍腹周圍,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摩腹數十圈,注意力量適中。後以肚臍為中心,再按逆時針方向摩腹數十圈即可。現代醫學證實,堅持摩腹可以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改善胃腸功能,有利於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利於胃的納容和消化。而且,摩腹可以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肌體代謝,能夠防止和減少腹部脂肪的形成、堆積,是減肥的一劑良方。

老人睡眠留心四個錯

1.睡眠過多

有的老年人,睡眠時間超過10個小時。其實,嗜睡與老人血管硬化有關,睡眠時間過長的老人比睡眠少的同齡老人,心髒病發生率高出1倍,腦卒中高出4倍。另外,入睡狀態心率較慢,血液流動速度減緩,容易出現血栓。

2.午睡不當

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以30~60分鍾為宜。避免睡在風口上,腹部要蓋點東西,以免受風寒。飯前午睡效果更好,即使隻睡半小時也比飯後睡兩小時消除疲勞的效果好。

3.坐著打盹

有些老年人飯後經常坐在椅子上、沙發上打盹,醒來卻感覺頭暈、耳鳴、腿軟、視物模糊及麵色蒼白等,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能逐漸恢複到正常狀態。

4.睡“回籠覺”

有的老年人晨練回家後,喜歡繼續睡覺。這樣的習慣不僅會影響晨練效果,還不利於心肺功能恢複。而且,晨練時肌肉產生的代謝物——乳酸不易清除,反而使人感到精神恍惚,四肢鬆弛無力。

老年人睡眠十忌

充足的睡眠對老年人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據有關資料顯示,老年人每天至少要保證6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除此之外,在睡眠的準備、姿勢和習慣方麵還要特別留意一些睡眠時的忌諱:

1.忌睡前吃東西

人進入睡眠狀態後,機體部分活動節奏放慢,進入休息狀態。如果臨睡前吃東西,腸胃等又要忙碌起來,這樣加重了它們的負擔,身體其他部分也無法得到良好休息,不但影響入睡,還有損健康。

2.忌睡前說話

因為說話太多容易使大腦興奮,思維活躍,從而使人難以入睡。

3.忌睡前過度用腦

晚上如有工作和學習的習慣,要把較傷腦筋的事先做完,臨睡前則做些較輕鬆的事,使腦子放鬆,這樣便容易入睡。否則,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即使躺在床上也難以入睡,時間長了,還容易失眠。

4.忌睡前情緒激動

人的喜怒哀樂都容易引起神經中樞的興奮或紊亂,使人難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因此,睡前要盡量避免大喜大怒或憂思惱怒,使情緒平穩。

5.忌睡前飲濃茶、喝咖啡

濃茶、咖啡等屬刺激性飲料,含有能使人精神亢奮的咖啡因等物質,睡前喝這類飲料易造成入睡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