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政治與社會是否持續穩定與安定。繁榮的股市有賴穩定的政治與安定的社會以作支撐,倘若政局動蕩不安,經濟發展必受影響,社會混亂,則降低企業投資意願,股市轉入熊市亦屬勢所必然。
綜上所述可知:如果經濟呈現衰退,進出口貿易大幅萎縮,通貨膨脹日益惡化,利率走高,房地產景氣衰退,本幣大幅升值或資金大量外流,股市非理性暴漲,則股市勢必由牛市轉入熊市。
從盤麵上看,則應注意下列熊市來臨的信號:
1.散股交易中買方大大高於賣方,證明證券交易中新手受前段價格的上升吸引湧入市場,經驗證明這是熊市來前之兆。
2.價格大幅度持續上漲,市場人氣沸騰瘋狂搶進,熊市很快會來到。
3.價格上漲速度趨緩,表明正受到上升阻力。
4.債券價格猛降,吸引許多股票投資者轉向,會引起熊市。
5.投資者由風險較大的證券轉入安全型債券,標誌著證券市場上悲觀和保守心理增加,會引發熊市。
6.隻有當股價上升到頂峰時,企業才能從新發行股票中收取最多資金,頂峰過後往往是大跌,所以企業發行新股往往是熊市之前。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幾種標誌和征兆出現並不代表熊市就會立即來臨,而需經曆一段時間,有時竟要1~2年。原因是大量的新手進入增強了買方的力量,推動牛市繼續一段時間;加上投機者狂熱的炒買炒賣也可維持著一段時間的牛市;並且牛市本身也有一種慣性力,隻要慣性力仍大於阻力,牛市仍會維持下去。熊市來臨後也不是一跌到底,期間也多有反複,呈現大跌小漲的走勢。其原因,一是在下跌市道中,投資者大多虧損累累,急於撈本,一有機會便會出手企圖奪回損失,使股價跌勢受阻而回升;二是投機行為操縱,使股價上下震蕩,波瀾起伏;三是隨著股價下跌,其投資價值日益顯露,一些投資者擋不住低價誘惑,重新入場,造成跌勢受阻;還有一些投資者判勢不同,認為投資時機來到,紛紛入市買進,短期內可能出現多方力量大於空方力量,股價就會止跌回升。因此熊市的走勢是相當複雜的,我們不能因為在跌勢中出現上漲就否定熊市的基本趨勢。
同牛市來臨時的情況一樣,熊市來臨時也是極其隱蔽的,當大多數投資者還沉浸在牛市狂漲的興奮之中時,熊市則已悄悄地溜進了市場,而此時絕大多數投資者沒有絲毫的防備,一直等到熊市的特征暴露無遺,投資者手中的股票已經縮水了許多,這時就是想出貨也沒有機會了。對此許多投資者有著非常深刻的教訓。1992年2月18日,上交所試行放開延中實業、飛樂股份的股票價格,當天延中實業即上漲70%,飛樂股份上漲46%。隨後整個股市也穩步上揚,大部分股票都呈狂漲之勢。5月2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放開所有上市股票的票價,取消漲跌停限幅,取消流量控製,長期壓抑的能量得以釋放,上海股市的股價再次空前的狂漲。二紡機當日漲幅312%;輕工機械當時漲幅達470.80%,上證指數也由前一天的616.64點一躍突破千點大關,一天就上竄600多點;第二天再上升113.16點,達到1339.25點。1992年5月26日創下1420.79點的曆史收盤新高。此時,上海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高達200倍左右,同期深圳為60倍左右。這樣高的市盈率,遠遠超過一個成熟股市的一般標準。東南亞股市的市盈率一般為10~15倍,紐約股市一般在20倍左右,東京股市為亞洲最高,亦不過40~60倍。如果是一個成熟的投資者,一定會覺察到這種瘋狂的上漲是非理性的,是牛市見頂熊市即將來臨的前兆,立即撤離、出局觀望是最佳選擇。但許多股民卻絲毫沒有牛市見頂熊市來臨的意識,一見股市上漲就熱血沸騰,總以為今天漲了明天還會漲,翻了一倍還會翻兩倍。一些輿論也不是及時提醒股市風險,反而推波助瀾,進行了許多不負責任的宣傳。以至一時間全國盡說股票好,許多機關、企業緊急召開動員會議,大舉集資炒股。各個證券網點人聲鼎沸,紙上富貴令許多人狂喜不已,使股市成了脫韁的野馬狂奔不止。結果隨著8月10日的股市暴跌,盲目追高的股民無一幸免,全部在高位套牢。短短三天時間,上證指數暴跌400餘點,16隻上市A股平均下跌27%以上。許多股民斷臂吐血,虧盡半生血汗積蓄的有之,債台高築惶惶不可終日者有之,由百萬富翁而至一貧如洗者有之,惟有發現熊市來臨征兆並果斷撤離的股民,才真正笑傲股市,成為最大的贏家。
(二)熊市階段的市麵分析
與牛市一樣,熊市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不同的階段也有不同的市麵特征。
1.分配階段的市麵特征
這一階段緊接著前麵一輪牛市的末升段,並且兩個階段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在分配階段,一些有遠見的投資者開始加速拋出股票,因為他們已從牛市初升段的低買和現階段的高賣中獲利頗豐,於是見好就收,平倉退出股票市場,持幣以尋找新的投資機會。這一階段的交易量往往很大,但股價的上漲幅度與成交量的比例不協調。
2.恐慌階段的市麵特征
這一階段購買股票的投資者的購買信心有所動搖,出售股票的投資者則急於拋售股票,從而使股價加速下跌,令人心悸,於是大眾投資者更加恐慌,競相低價拋售,不計成本,成交量放大,這更促使股價的下跌,形成惡性循環。一段時間後,股價終於如決堤之水,一瀉千裏,勢不可擋。投資者的投資信心被完全擊碎,無人敢違大勢而為,股票市場整個成為空頭的天下。
3.緩跌階段的市麵特征
在這一階段,股價下降的速度逐漸趨緩,投資者在恐慌階段的恐懼心理與緊張心理已經放鬆。許多投資者認為,反正股價已經大幅下跌,再下跌空間已有限,割肉已不劃算,所以低價拋售股票的人已不多了。因此,此階段交易量不大。在此時,那些劣質股票終於被投資者所拋棄,股價已一落千丈。相反,那些品質優良的股票,由於其具有一定的內在價值,投資者對其信心較大,堅守不放,因此跌幅較小。此後,市場即進入牛市的初升段。
當然,在實際中,熊市的階段是很難如此清楚地劃分出來的,大多數情況是一個階段接著另一個階段,階段與階段之間相互重疊,相互交叉,對此我們不能機械地套用。總的來說,在熊市來臨的最初階段,一切看來頗為美好,投資者信心十足,躊躇滿誌;股市進入熊市後,大多數投資者仍然認為下跌不會持久;在熊市中間往往存在大反彈,許多投資者覺得股票最高價與最低價相比,下跌太多,因此認為股票拋售過度,並且在熊市反彈之時,成交量往往會很大,而投資者惟恐錯失升市良機而爭相搶反彈。盡管在熊市之中,已經有一些經濟指標出現不良訊號,但投資者對股市依然特別關注。當利空消息頻傳,投資者失去耐性,不計價格,務求將股票脫手時,則表明股市已經接近了熊市的底部階段。一般熊市的持續時間至少持續18個月至3年,有時會更長。熊市未終結的跡象是投資者心理仍有一線希望,每次反彈,投資者都有再次入市的欲望和衝動。而熊市正式見底時,投資者已完全絕望。
認清了熊市發展的這些規律,尤其是掌握了熊市不同階段的特征,投資者就可以改變以前跟隨投資大眾盲目追漲殺跌的操作方法,而在不同階段配合不同的投資策略與投資技巧,從而在股海的漲漲跌跌中立於不敗之地。比如在熊市的初跌階段應堅決清倉,盡管為時已晚也還來得及;在反彈中應考慮出貨而不是入貨;在熊市接近底部之時,則可考慮逢低買進股票。熊市的下跌是可怕的,但熊市大跌後,也可以為具有超凡眼光和富有耐性的投資者帶來良好的低價入市機會。可惜的是,許多投資者沒有掌握熊市發展的規律,該出貨時沒有出貨,不該進貨的時候又進了貨,以至當熊市底部來臨之時,許多股票已跌得麵目全非,投資價值明顯凸現,但絕大多數投資者卻已無資金和興趣入市了。
(三)熊市見底的跡象
就像牛市見頂特別重要一樣,熊市見底同樣特別受人關注,因為這是抄底的良機。被美國證券界稱為超級巨星的彼得·林奇就認為,“股市下跌就像科羅拉多一月的暴風雪一樣平常,如果你有準備,它並不能傷害你。下跌正是好機會,去撿那些慌忙逃離風暴的投資者丟下的廉價貨”。因此,敏銳而及時地發現熊市見底的跡象,並據此進行相應的操作,對於投資者來說極其重要。
熊市見底同熊市來臨一樣,也是極其隱秘的。但不管如何的隱秘,不可能不留下一點蛛絲馬跡,而這正是我們能夠進行熊市底部判斷的前提基礎。中外證券界分析人士根據大量的觀察與研究,歸納了許多熊市見底的信號,可供我們參考:
1.藍籌股或優質股在市場上一般具有最強的抗跌能力,隻有在熊市接近尾聲中才跌勢急速,投資者一般隻有在最後才會將其售出。因此,藍籌碼加入大跌的行列,一般已是股市進入穀底。
2.人氣極度渙散,市場一片恐慌,利空滿天飛,證券市場人丁稀少,甚至工作人員比投資者還多,投資者信心盡喪,由以往的狂熱與貪婪變得完全對股市不聞不問,及對股市回升不抱希望,連“死多頭”都紛紛割肉離場的時候,則多數時候是股市即將見底。
3.股市接近見底時所有的消息都是不利的,報紙上所刊載的新聞,皆是破產案大增,失業率上升,經紀行關門,汽車銷量減少,零售業不景氣等。並且股市真正見底時期,大多數投機者正焦頭爛額,無力東山再起,借錢投機者數目有限。
4.跌幅已深,跌期已久,股指股價連續多日發生橫盤並逐漸走向曆史的低位,創新低的股票數目異常,也代表大市即將見底。
5.成交量極度萎縮,成交創階段性地量(6~8個月的地量),同時大盤的加權換手率亦減至階段性低點,說明身處靠近底部區域的股民已不堪一再割肉,而惜售又將導致大量籌碼的鎖定,形成無量空跌的局勢,此時多空雙方都已歇手無力再戰,市場即將轉勢。
6.技術指標顯示底部信號。無論從乖離率、強弱指數、KD值、MACD、移動平均線等各種技術指標來看,股市均處於極度衰弱的市況當中。5日、10日、30日均線常常壓得日線難有“出頭之日”,KD線更像被抽了筋似的,“匍匐前進”,平均線、KD線“死叉”不斷,OBV與股指(股價)走勢亦嚴重背離,表明已有抄底大資金入場逢低吸納,悄然收集,隻待籌碼吃足後再行拉升。在這一時期大多數股民對股市退避三舍,但是精明的投資者卻已開始意識到,投資的黃金時節快要到來了。
除了以上的盤麵特征外,還有兩個基本因素值得投資者重視。一是熊市見底時,基本麵往往也有開始趨好的跡象。主要表現為:整個國家經濟形勢出現重大突破性好轉,如產值增加,通貨膨脹降低、失業率下降等;消費價格指數止跌回穩,投資的刺激作用開始顯現;經濟周期的低穀階段已經過去;上市公司在經營狀況和業績上出現整體性的上升,多數公司有明顯進步,不但規模擴大而且效益增加,這為股價向上盤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大多有政策麵的利好做支持。我國股市素有“政策市”一說,對底部的研判不能不考慮政策因素,因為管理者不會坐視股市下跌到影響社會的程度,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技術派人士每每預測股市還要繼續下行時,在政策的引導下,股指卻戛然而止,並扭頭向上。政策麵具體表現為:中央銀行降低利率,放鬆銀根,貸款規模擴大;出現對股市中長期的利好政策;近期內明顯沒有利空政策或利空消息刺激市場;前期公布或明朗的利空政策或消息已被市場充分消化;當市場出現的利空政策影響開始減弱,市場不跌反漲,利空被當做利多用,機構進場吸納;市場擴容節奏放慢並有新熱點產生,等等。
如同牛市的頂部判斷一樣,對於熊市的底部判斷,也可以運用黃金分割律來推算。當股價下跌,脫離高檔,從下跌的速度和持久性,依照黃金分割律,它的跌勢會在下跌幅度接近或達到0.382與0.618時發生變化。也就是說,與上升行情相似,當下跌幅度接近或超越38.2%或61.8%時,就容易出現支撐,有反轉上升而結束下跌行情的可能。與上升行情的黃金分割律公式相同,下跌行情展開時,除了0.382和0.618有支撐外,在0.191、0.809處均可能發揮支撐的效力。利用這一推算可以大致判斷底部出現的時機,雖然不很準確,但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