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絕對痛苦的愉悅(1 / 1)

賈羽

直到我麵對著它們,我才深深地意識到,這樣的創作實在是一種痛苦的體驗。或許沒有人願意承認這種體驗,或許他們無法放下被喧囂包圍的凡心,那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切開自己的動脈,植入一種叫做回憶的受精卵,讓它憑借可憐的體溫成長。

已成為上個世紀的1998年深秋,我有幸出席了中國作家協會在江蘇省張家港召開的全國詩會,麵對中國近50位頂尖詩家,我實在無法在此時回憶自己無比幽暗的心情。從此,我決心廢除長期以來恪守的創作原則,立誓要改變自己的創作語言和結構,改變一切早已落後的寫作模式,重塑一個全新的自我。收入《立體的船舶》中的百餘首詩作,幾乎就是在如此心境下製作完成的。

憑心而論,製作這樣的詩歌,常常產生一種脫胎換骨的幻覺。

而每製成一首,都有著大病一場的體驗。就這樣,我一次次地強撐著頭顱,在沉默的立體時空中獨享著愉悅。

這的確是源自於生命深處的愉悅,是由心累而產生的愉悅,是過去從來不曾有的一種誕生般的筒悅,是經曆了痛苦才最終獲得的愉悅,我畢生惟一崇尚心靈的真實。

我無心描述完成這些作品的動意,因為它們從來就沒有類似於動意的理念,這隻是將自己心靈中庫存的密碼做些簡單的破譯、歸類而已。因此它們屬於我的心靈,相信它們也必定會屬於那些願意放下一切浮躁間的俗欲,從而靜靜地體驗生死、放大胸懷的朋友。

需要說明的是,位體的船舶黼部分作品在發表過程中,得到了寧夏、北京、新疆、四川、湖北、內蒙古、雲南、廣東及台灣等地的師(詩潑們的積極肯定與尖銳批評,著名詩人、文學批評家栗原小荻是一位活躍於文壇的充滿銳氣的作家,他甚至幾敬通過長途電話與我交談並於百忙中為這部詩集作序。這些肯定或批評成為了我的愉悅與浮躁的資本。這是我寫詩20餘載難得的愉悅與浮躁啊!

我真誠地感謝寄予我愉悅和浮躁的人們。願人們饒恕我的愉悅,也饒恕我的浮躁。

2000.2.15.聰聾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