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鍾頭馬上就接上“半畝地來一攏草”,意思“別小瞧你爺爺我,我拿起鋤頭就能種地,拿起鐮刀就能割草!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道上朋友多,輩分比你大!”大有點兒家底殷實的意思。
老鍾頭給我們說,這倒鬥的行當裏,現在不講什麼輩分不輩分的了,都是亂盜一氣,憑的是設備先進、消息靈通、膽子大,但以前那些老一輩的“手藝人”卻特別講究輩分。
“倒鬥”行當裏,清末民初的時候出過三個人,這三人都可以算是頂尖高手中的頂尖高手了。
第一個要數浙江的“任老大”,“任老大”本名叫“任智仙”。人如其名,這人倒鬥知識之精深,手段之高超,已經達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傳說他足不出戶就能算出哪裏哪裏有大鬥,哪裏哪裏的老鬥被人撬了,哪裏哪裏的鬥不能去,裏麵有害人的東西,是個精通風水、玄學的神乎其神的人物。就為這個,很多人慕名而來當他徒弟,他就收了這麼一大群徒弟,然後金盆洗手了,但是經常算出一些鬥的位置讓徒弟去盜,可他自己卻從來不去。為什麼?因為他沒必要去,他覺得再沒有什麼值得自己心動的大鬥了。
可他後來還是去了一個鬥,那是他金盆洗手後去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傳說去之前占了一卦,就告訴他的徒弟們,他要找的是成吉思汗的陵墓,在家裏怎麼算都算不出來方位,自己的一生都在惦記能盜這麼個大鬥再收山,但此卦凶多吉少。果真,他這一去就再沒回來過。從此這個神話般的人物就在民間神話般地消失了,誰也不知道他的下落。
第二個就是山東的“定乾坤”,這也是江湖人送他的綽號,本名叫“丁震乾”。
他收了上百個徒弟,按理說不管有沒有徒弟,倒鬥也得找個搭檔或幫手什麼的,因為畢竟一個人想刨一個大點兒的坑實在太難了。可這人不管倒什麼鬥,從來都是獨來獨往。他好像會什麼妖術,從不讓徒弟跟著。被他刨的坑,太陽剛落山的時候開始動手,三更天就可以背著明器出來,最遲不超過五更,而且還會將那坑填的完整如初,讓行家看了都不會懷疑這坑已經空了。其速度之快,手段之高超,由此可見一斑。
這老小子陽壽長,活了八十多歲,而且還是老死的,就是一般人常說的無病無災自然死亡,也可以說是善終了。
“雪上跑”的真名叫“薛尚寶”,是第三個人。這人倒鬥的手段也絲毫不亞於前麵那倆人,在巴蜀一帶是聲名顯赫的,據說收的徒弟比一個連還多,巴蜀一些自古有名的陵寢很多都被他和他徒弟進去走了一遭。
這三人據說沒有見過麵,隻是互相仰慕,至於後來徒弟們太多,在江湖上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那是徒弟們的事了。
但行裏卻給這三人按手段高低排了這麼一個座次,傳來傳去將他們三個傳成了近代盜墓業的泰鬥,而且徒弟和徒弟們在一起為了給自己的師父爭個大小名分,設立了個“輩分帖”。上麵以“天”字輩為最大,就隻能是他們三人了,而“天”字輩的這三人裏又以“任老大”為第一。“天”的下麵才是“地”字輩、“萬”字輩,都是他們的徒弟、徒子、徒孫之類的雲雲。
可“任老大”死的早,他死後有人勸“定乾坤”的徒弟去改輩分帖,將“任老大”的名字劃掉,把“定乾坤”的名字放在“天字輩”第一位。
而“定乾坤”聽了微微一笑說,人死為大,就算咱幹的是倒鬥刨坑的行當,對那麼多古人的墓都不尊重,也得尊重“任老大”的名分,畢竟自己還是很仰慕他的。老大已死,老二又不敢當最大的,這才定下來“老二”實際上是最大的這麼個不成文的規矩。
所以趙大鬥問老鍾頭“山上有什麼”的意思就是說“你是誰的傳人?”老鍾頭回答他“這山望著那山高”就是在說“我是老二‘定乾坤’的徒子、徒孫,難不成你是‘任老大’的師父嗎?就算是我也不怕,這山東倒鬥刨坑的老一輩有幾個不是‘定乾坤’的徒弟?你小子別跟你爺我來這套,老子發火你吃不了兜著走!”
趙大鬥既然會暗語,就說明他也是有點背景的,隻是看樣子背景太小,輩分太低,所以一下就被老鍾頭給嚇住了,對我們交了實底兒。
聽到這裏我徹底對老鍾頭佩服的五體投地了,胖子和向茹更是,我們四個越聊越起勁兒,趕緊找了個館子撮了一頓,為的就是好好地聽聽老鍾頭講這些學問。
我們這幾天又準備了些東西,剛賺的那點錢,算來算去都買了東西帶交給鐵道部了,這年頭錢實在不經花。
上次老鍾頭弄的那把短獵槍已經還給別人了,至於那兩把“五四”我是實在不想用了,但是胖子和向茹非要帶上,說是有備無患。我就讓老鍾頭又弄了幾十發子彈,誰知老鍾頭竟然還弄了幾支自製炸藥,說是昆侖山上多石,有這玩意兒興許能派上用場,我也就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