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在旁邊私下提醒,凱撒可還在意大利伽等著我們呢,是否得盡快逃避糾纏,李必達沒好氣地說,都隔著河川糾纏上了,怎麼可能那麼容易結束?渡河的事我盡快考慮。
入夜後,李必達吩咐所有人點起火把,霍騰休斯的兒子,小霍騰休斯代替已死的父親受罰,和渡河的那個大隊殘存者一起,裸著上身挖壕做工,李必達甚至還立了個“假營”,和串聯其後的真營並列一起,並讓波普帶人,把己方這邊的橋頭用磚塊和木材,砌成個簡易的橋頭堡,來防止敵人來攻。隨後他便派人,帶著令牌和執政官命令,乘馬前往加地斯城去。
而盧西塔尼亞蠻族騎兵們,也在對岸的河穀斜坡上挖壕築營,雖說屬性是蠻族,但這些伊伯利亞半島的居民,對文明世界的土木工程並不陌生,築起營地來也是有模有樣,不但設置了崗哨、暗哨,還為馬隊設立了寬敞的出擊口,隨時可衝擊可能渡河的羅馬人。
次日,李必達部沒有任何強渡的表現,李必達讓人以橋頭堡為中核,沿著兩邊的河岸地修築約五羅馬尺高的牆壁,並在牆後敷設弩砲和火箭彈射器,隨後他讓老兵們留守營地,新兵則分成數隊,由經驗豐富的百夫長帶領,沿著河岸斥候,到處勘測有無可強渡的淺瀨。這樣是一舉兩得的,既能讓老兵保持決戰前的精力,也能盡量鍛煉新兵執行任務的決心和興趣。
這一切,蠻族騎兵也看在眼中,他們也展現了高度的警覺,李必達的斥候隊到什麼地方,他們也在對岸跟到什麼地方,以圖封鎖住李必達軍隊任何方位的奇襲。雙方就這樣來來回回的互相監視,消磨時間,直到加地斯城的受雇人群到來,這批人大約有兩千人左右,悉數是船匠、平民、被釋奴,李必達很小心地讓他們分為四隊,每隔兩刻鍾,才自後門或側門進入一隊進營地,而後便嚴令他們立刻接受基本的隊形操練,並把闊刃劍和盾牌放給他們,許諾給相當的報酬,要求他們跟隨自己行動。
來日,李必達軍隊在橋頭堡和牆壁後麵,突然朝對岸發射成群的投石、標槍和火箭,每隔一段時間就猛烈發射一波,蠻族軍的陣地四周硝煙彌漫,但盧西塔尼亞戰士保持了高度的沉著,他們在營地裏堅守崗位,並分散開來,連人帶馬都在工事後伏低姿勢,準備應付羅馬人渡河強襲。而一批羅馬人也確實舉著盾牌,推著用羊皮囊組成的簡易木筏,開始在橋頭堡附近的淺瀨渡河。
這時,一處木塔上的蠻族哨兵大喊大叫著,他們發現對岸牆壁後,和河穀間突然出現了打著林立旗幟的一支羅馬輕裝遊軍,足有五六個大隊的規模,火速朝著整個河川的上遊行軍。
原來,橋頭堡這兒的純屬佯攻,羅馬人準備派人繞到上遊某處讓主力渡河,這恰是聲東擊西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