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渡河(中)(1 / 2)

陣陣雷鳴般的聲音,對岸蠻族營地裏,千餘名騎兵帶著牛尾或馬尾做的旗標,也沿著瓜達幾維河川,和羅馬遊軍平行而走,這支遊軍在哪渡河,就在哪堵截,兩支隊伍就像夾河的兩支蛇,朝著同一方向疾馳。

大約走了十斯塔狄亞的距離後,李必達軍的橋頭堡的弩砲和投射器火力突然更加猛烈起來,火箭和標槍飛舞的軌跡,幾乎能遮蔽整個橋梁的上空,而後在牆壁和山丘後暗藏的四個主力大隊的步兵,舉著旗標和武器立起身子,輕裝推著羊皮囊筏子下了河,在對岸燃燒的火光裏,趟著渾濁的河流,猛然朝對岸已經空虛的蠻族營地殺去。而一個大隊的老兵,則列著盾牆,在弩砲掩護下,沿著橋梁正步朝對岸慢慢逼近。

盧西塔尼亞人不過一千五百人上下,他們在看到也足有相當軍力的“大隊羅馬人”,朝河流上遊行去,便抽調了主力去堵截,但他們卻被李必達給欺騙了:那所謂的羅馬人,隻有縱列的外麵兩列是標準的軍團新兵,帶著齊備的頭盔和鎧甲做樣子迷惑的,而裏麵的大部分,都是昨天從加地斯臨時召來的非軍事人員,往上遊去的“遊軍”,其實隻有兩三個百人隊,而真正的主力全被李必達藏在了橋頭堡周圍,待到盧西塔尼亞人防衛出現空虛與破綻後,再一鼓強渡。

營地裏留守的蠻族軍大為驚駭,他們急忙派出傳令兵騎著快馬,叫主力回來協防,但李必達的羊皮囊筏子是很快的,因為其上的兵士全是輕簡裝束,很多人就是短劍加標槍,身著件短衫就衝上去了,他們追求的是速度,當前沿人馬到了對岸灘頭上時,蠻族營地開始拋射石塊和箭矢了,但他們大多是輕裝騎兵,攜帶的裝備有限,所以李必達的部下把羊皮囊筏子翻過來,就形成了道木女牆,還掛著防水的皮革簾,擋住了蠻族人的射擊,上麵插著密集的箭羽尾巴,緩緩而穩定往營地方向推進。

當在上遊得知營地被襲消息的蠻族主力騎兵,開始慌張地回頭來救援,但這時羅馬人位於上遊的三個百人隊也涉水渡過了淺瀨。

這樣,蠻族的河川防禦被李必達完全突破,幾乎同時,來自土狄坦尼亞宿營地的一支羅馬ala騎兵隊,也聞訊自背後殺來加入戰團,這時的盧西塔尼亞人全都翻上馬背,朝四麵八方逃逸而去,他們的馬術霎是精妙,羅馬的騎兵是追趕不上的,李必達帶著頭盔,舉著喀提林鐵手旗標,騎著“貓頭鷹”單騎穿過橋梁,在一片火光裏來到攻占蠻族河防營地的兵士前,大聲要求:“隻有一個大隊進去,收集清點戰利品,所有的按照事先規定的來,其餘的人圍繞營地設置哨兵線,防止蠻族的回頭反撲!”羅馬人在繳獲輜重時陣形散亂,被伊伯利亞諸多蠻族騎兵反撲得手,不光是路庫拉斯於《伊伯利亞戰史》裏反複論及的慘痛過往,也是前日擺在所有人麵前的血淋淋的教訓。

營地前,李必達和土狄坦尼亞的ala騎兵會合,互相行禮後,李必達才看到,這支騎兵是原十三軍團軍事護民官阿庇斯親自帶領的,“感謝您的及時來援,閣下。”李必達表示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