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紅薯收獲與儲藏(1 / 2)

(一)適時收獲

紅薯的塊根是無性營養體,沒有明顯的成熟期、成熟標準和收獲期,隻要氣候適宜,就能繼續生長,生長期越長,營養積累越多,產量也就越高。南方栽培紅薯無霜期長,產量比較容易提高。但紅薯收獲的早晚對產量、留種、儲藏、加工利用,輪作倒茬都有密切的關係,所以紅薯收獲期要因地製宜,根據栽培的用途、儲藏的需要、市場銷售等諸多因素綜合考慮,收獲過早會降低產量,收獲過晚會受低溫冷害而影響儲藏。紅薯的收獲一般是氣溫在10℃以上或地溫在12℃以上時收獲完畢,湖南省一般在11月氣溫高於7℃時,選擇晴天挖薯。如果低於7℃紅薯塊根會受輕微凍害。收獲時還要注意紅薯塊根組織脆嫩,挖薯時要小心,盡量不要將薯塊挖爛,也不要損傷薯的表皮,因為傷口一旦產生,極易感染病菌引起腐爛。挖好的薯塊可就地在田間日曬,以利傷口愈合。具體講挖薯時要做到“三輕”、“五防”。“三輕”即:輕挖、輕運、輕入窖。“五防”即:防霜凍、防雨淋、防過夜、防碰傷、防病害。大麵積種植應采用機械收獲,機械收獲工效高,成本低,薯塊破損率一般隻有3%左右。

(二)薯塊消毒

挖好的紅薯,最好是不過夜就用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500~800倍液處理薯塊。一般用籮筐等瀝水器具裝薯塊,放在下麵鋪設了薄膜裝水的架子上,舀取藥液反複衝淋薯塊,要求衝透、淋勻、瀝幹藥液後即可儲藏。架下接的藥液可反複使用,也可將薯塊直接浸入藥液中撈出瀝幹,還可結合室內碼堆儲藏時,一層一層用噴霧器噴藥,將薯塊表麵全部噴到藥水。

(三)儲藏方法

紅薯儲藏,說到底是人為地利用外界條件促進塊根休眠。不過它的生理生化活動並沒有停止,如愈合組織的形成和呼吸作用就始終沒有停止,薯塊中的水分、澱粉、糖類都在發生變化。紅薯皮薄,水分含量高,容易受到損傷,容易感染病害,導致腐爛;在儲藏期間還怕熱、怕冷、怕幹、怕濕、怕悶。因此,紅薯儲藏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做到當天收,當天消毒,當天運,當天入窖,不在地裏過夜。入窖時要剔除破傷及病害薯塊,以保證安全儲藏。

其次,保持適宜的窖溫和濕度:不論采用哪種儲藏方法,保持適宜的窖溫和濕度,都是儲藏好紅薯的關鍵。溫度低,易受凍害;溫度過高,病菌容易繁殖而發生病害。入窖後溫度最好控製在10℃~13℃,最高不應超過15℃。濕度一般在85%~90%。濕度過高容易爛窖。

第三,操作人員不準喝酒,因為乙醇會導致種薯發酵腐爛。

1.儲藏室簡易儲藏

湘南地區冬季不是太冷,可選擇背風向陽的房屋一角或一間(視儲量而定),打掃幹淨,用上述紅薯消毒液噴濕,即可將經消毒處理並瀝幹藥液的薯塊,在儲藏室碼成堆,呈饅頭形。待堆完後,在薯塊上撒一層新鮮幹燥的草木灰。氣溫高時(5℃~10℃),可略見薯塊。氣溫低時(0℃~5℃),增加草木灰的厚度,嚴冬(0℃以下)可再增加草木灰厚度或增蓋一層稻草保溫。此法用草木灰能透氣保溫殺菌兼防鼠,且可隨時取用,很方便。也可用河沙或未淋過雨的火土灰,一層河沙或火土灰,一層紅薯,最上麵蓋一層河沙或火土灰,可碼堆高1.5~2米。氣溫低時(0℃以下),可再增蓋一層稻草,上麵加蓋一層薄膜保溫。在冬天溫度低於-9℃,且低溫持續時間長的地區應先做試驗,待取得經驗後再推廣應用。

2.室外簡易坑儲藏

湘南地區還可以在室外,選擇排水良好、背風向陽的高燥地方,挖深50~70厘米的淺土坑,長視儲量而定,寬小於準備的薄膜。用上述紅薯消毒液噴坑的四周,然後將經消毒處理好的薯塊入坑堆好,厚30~50厘米,略成饅頭形,再在薯塊上勻鋪一層厚5~10厘米的稻草,在稻草上麵蓋上薄膜,最後將挖坑取出的泥土回鋪到薄膜上,稍高出地麵,也略成饅頭形。注意輕放泥土,不要打破薄膜。儲期不需特殊管理,來年取出作種用,此法不宜儲藏傷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