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紅薯田間管理(2 / 3)

(三)莖葉衰退、塊根膨大階段的管理

到9月下旬以後,紅薯進入生長後期,莖葉由緩慢生長直至停滯;養分輸向塊根,生長中心由地上轉到地下,管理上要保護莖葉維持正常生理功能,防止早衰,同時促進塊根迅速膨大。這個時期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

1.葉麵施肥

這個時期采用葉麵施肥,可事半功倍。葉麵施肥要根據植株長勢而定,長勢偏弱、有早衰跡象的以噴氮為主,配合磷、鉀肥。一般用0.5%尿素加1%磷酸二氫鉀混合液均勻噴施。長勢偏旺的主要噴磷、鉀肥,一般用1%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噴施。每隔15天噴一次,共噴兩次。另據介紹,用200倍的米醋溶液葉麵噴灑,每667平方米噴60~65千克,也有顯著的增產效果。

2.追施裂縫肥

這個時期由於薯塊膨大,壟麵出現裂縫,每667平方米用3千克尿素加5千克硫酸鉀,對水500千克,在田間普遍開始裂縫時,於陰天或晴天的午後進行,逐株順裂縫澆灌,要求追施均勻,順紅薯根部裂縫進行澆灌。這樣對防止紅薯早衰、加速紅薯塊根膨大有較好的效果。如果薯苗長勢不弱,則隻需用硫酸鉀即可。紅薯是喜鉀作物,應多施鉀肥。要用硫酸鉀,不要用硝酸鉀。

3.注意抗旱排澇

紅薯生育後期常遇秋旱或秋雨綿綿,如遇長期幹旱,不及時灌水,會導致減產,為確保增產,此時可灌水2~3次;如遇秋雨綿綿,造成漬水,則應及時排澇,以免造成土壤缺氧,影響塊根膨大,甚至造成薯塊腐爛。

(四)紅薯莖蔓生理切割增產技術

據煙台市萊山區農業局介紹,仿照果樹環割技術原理,按照生化規律,對紅薯莖蔓切割木質部導管,人為地控製根部養分向莖蔓輸送,並保證莖葉的養分能夠及時地回流到根部,有利於抑製莖葉生長,促進塊根發育。經紅薯莖蔓生理切割技術處理後,平均每667平方米麵積可增產15%~20%,效果十分顯著。莖蔓切割技術要點:

1.製作工具

用長約20厘米的8號粗鐵絲做成切割器。一端裝上木製或塑料手柄,另一端打磨成0.5厘米左右的鏟形刀刃。刀刃的最大寬度不超過0.7厘米,因為紅薯基部莖蔓的直徑通常在1厘米左右,如果刃麵過寬,易造成韌皮部損傷過大,傷口愈合慢,出現早衰現象。刃麵過窄則不能有效地切斷木質部,達不到增產目的。

2.對主莖蔓進行生理切割

切割的最佳部位是在壟麵以上2厘米處。切口不要離地麵太近,以防止土壤中有害病菌從切口處侵入。切割的最佳時間是莖葉盛長期轉向葉衰退期,莖葉生長量達最大重量,大量的同化物開始向根部回流。在此期切割可提早同化物回流時間,加快養分轉移,促進莖葉落黃。切割時最好在晴天的下午進行,避開中午的炎熱,防止莖葉因蒸發量過大而造成萎縮。切割時以切斷主莖木質部導管為目的,切割器要與主莖蔓垂直,切口深度達主莖蔓直徑的2/3,寬度為主莖蔓的1/2。切口不要過深或切透主莖,避免傷口過大;切口過淺或過窄則效果不理想。

(五)紅薯的間作套種

紅薯為喜溫短日照植物,地上部莖葉匍匐生長,不占空間,可以與其他作物間作套種,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

1.紅薯與幼齡果樹和油茶樹間作套種

幼齡果園的果樹行間距離大,空閑土地多,實行果薯間作套種,可充分利用土、肥、水、光、氣、熱等資源,且有利於防治病蟲和雜草,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紅薯間作套種應是以短養長、以短促長、長短結合,要有利於果樹和紅薯的生長發育,實現雙贏。紅薯種植壟要在果樹樹冠滴水處以外,耕層25厘米以上,施足基肥,壟麵適當加寬,以大壟雙行交叉種植的方式較好,既有利於紅薯高產,又有利於果樹根係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