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紅薯育苗(2 / 3)

電熱溫床育苗的具體方法是:選背風向陽、地勢平坦而稍高、靠近水源和電源的地方建苗床。苗床長50米,寬1.5米,深20厘米。牆高40厘米,厚25厘米左右,床底墊厚10厘米的碎草,草上鋪新鮮豬牛欄糞,再鋪厚7厘米篩細的床土,踩實平整(作保溫層用),然後在保溫層上麵鋪電熱線。鋪電熱線的方法是:用兩條長度等於苗床寬度的小木條,按中間稍稀、兩邊稍密釘上釘子,放在苗床兩頭固定好,然後布電熱線,功率密度以80~120瓦/平方米計算,平均線距為5厘米。要求布線平直,鬆緊一致(見圖2)。

布線通電檢查合格後,覆7厘米的床土壓住電熱線,再把木板條翻轉取出,即可澆水、覆蓋塑料薄膜通電加溫,達到要求的溫度後進行排薯。布線距離可根據需要而定,如要求升溫快,則線距縮小,反之線距放大。

使用電熱線應注意:電熱線長度是根據電熱線的型號功率確定的,不得隨意截短,否則會使電流加大,引起燒線;電熱線不能直接布在豬牛糞上;苗床排種薯前,要做通電試驗,若控溫儀指示燈不亮或電線不熱,需查清原因,及時補救;在測溫或管理苗床時,應先停電;電熱線外皮有破損處,要包上塑料絕緣膠布,以防燒焦;電熱溫床的加熱時間,要根據育苗所需要的溫度要求及內外部氣溫差的大小而決定,並及時調節,減少電量的消耗,節約用電;育苗結束收線時,要先清除床土,不要用鐵器挖床土,亦不可硬將電線拉出。取出線後,洗淨包好存放待用。

此外,北方還有火坑加溫溫床,南方很少使用,這裏就不介紹了。

排放種薯:以上幾種育苗方式排放種薯的方法是相同的。首先要落實種植春、夏薯麵積,每667平方米用種量因育苗方法、育苗時間不同而有差別。采用加溫育苗法的,每667平方米用種量一般不少於30千克。從節省種薯和苗床麵積以及培育壯苗等方麵考慮,每平方米約排種薯25千克。露地苗床可排稀些。薯塊大小差別較大,排種時最好大小分開;排種時將第二塊種薯的頭部壓在第一塊種薯1/3的尾部,使其頂端在同一水平線上,排完種薯後,立即覆蓋厚2~3厘米的表土,使種薯不外露。為了保證出苗整齊,應當保持上齊下不齊的排種方法。大塊的入土深些,小塊的淺些,使薯塊上麵頂部都處在一個水平麵上。排放種薯有斜排、平放、直排3種。直排種薯雖能經濟利用苗床,但種薯排放過密,薯苗纖細,栽後成活率不高,不應提倡。

(3)營養液育苗。又叫無土育苗。這種育苗方法的優點:一是種薯和種苗無病毒;二是種薯萌芽早、發芽多、出苗快、苗多苗壯;三是充分利用小薯塊發芽多的優勢,也有利於薯苗再生以及利用芽變體;四是充分利用太陽能,省工、省肥、省種薯。

①膜棚建造:膜棚建造應選背風向陽、坐北朝南、水源好的地方挖培養坑。坑長5~12米、寬1.5米、深25厘米,坑的周圍砌磚牆,北內牆高60厘米,北外牆高80厘米,南內牆高30厘米,南外牆高50厘米。內牆的四周留12~15厘米的台,作為搭蓋第一層薄膜的平台。東牆或西牆下端留一放水孔,通至牆外,接排水溝,以便放水。坑底鋪厚5厘米的稻草,上麵蓋塑料薄膜,堆放蛭石或卵石,再加營養液,表麵液深1~2厘米,每平方米加液75~100千克。坑麵蓋薄膜,當水溫達到25℃以上時即可排放種薯,並蓋嚴薄膜保溫。

②營養液配製:按氮∶磷∶鉀為2∶1∶0.5,再加微量元素配成多元營養液。營養液的總濃度為50%~70%。

③排放種薯:種薯直排,頂端向上,種薯入液內1/3,液外露2/3,間距3厘米,行距10厘米。種薯要大小分開排放,防止壯苗欺弱苗。種薯直放時可用木塊小框或繩索固定。

④及時換放營養液:營養液3~5天換一次,溫度升高,換液次數多些。當根尖由乳白色變為黃白色時就要換放營養液,每次換液量為50%~70%即可。

(4)高溫催芽,移栽育苗。這種方法首先把種薯放在催芽室用高溫催芽,然後移到保護地進行育苗。它的優點:一是溫濕度可以人為控製,不受自然條件的限製;二是出芽快而均勻;三是管理方便,省工、省料;四是在育苗前增溫至35℃~37℃,可以促進種薯傷口的愈合和防止黑斑病的發生。整個催芽期8~10天,芽長1厘米以上移栽到保護地排種育苗,條件好的在20天左右即可剪苗。

①催芽室建設:可新建也用舊房改造,隻要保溫效果好就行。要求四壁封閉,不透風漏氣,前後開一個小通氣窗,以通風換氣和調節溫濕度。50平方米的使用麵積可裝種薯5000~6000千克。地下埋三條火道燒火加熱。中間的主火道1/3埋地下,2/3露出地麵,成斜坡狀,坡度稍大,兩旁的回火道露出地麵,坡度稍平。爐灶要大,安放9根60厘米的爐條,兩個回火道通到室外高於屋頂的煙囪。房門進口留1米寬的人行道,主火道設在人行道上。人行道的兩旁搭堆放種薯的架子,上、中、下三層,每層間距50厘米,底層高出回火道40~50厘米。每層架子上鋪竹條片排放種薯。如果用筐堆放種薯,下麵隻要一層架子就可以了。

②堆放種薯:如果是在架子上散裝種薯塊,每層可裝高30厘米,每堆放1米的距離要留一個通氣孔,一則散熱通氣,二則使堆內溫濕度均勻。也可以用筐裝,每筐裝25千克,底層放在架子上,可以堆放3~4層。

③催芽室的管理:種薯排架前要淋一次水,然後在室溫達到20℃以上時開始裝薯塊,裝好薯塊後,爐灶要燒大火,使室溫盡快達到35℃~37℃。當室溫達到40℃或最上一層薯塊表麵溫度達到38℃時停止燒火。讓室內空氣對流,溫度基本一致。以後根據情況燒火加溫,保持室溫在35℃~37℃,時間為80小時。然後室溫維持在30℃~32℃,時間5~6天,薯芽長出後停止燒火,將種薯移到保護地育苗。如果此時遇到寒流,不要急於移出,可將催芽室的門窗打開,降低室溫,保持在15℃以上,控製芽苗生長。待天氣轉好,氣溫回升到15℃以上時再行移出到保護地育苗。高溫催芽需8~10天,保護地育苗一般需要25~30天,何時育苗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