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個階段,大家質量差不多都上來了,一般都不太注重服務,因為服務投資太大。我們那時就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服務網絡,這個隊伍(包括一些到用戶家的服務)算起來非常不合算,比如到新疆坐飛機去修一次,從局部看非常不合算。所以我覺得搞企業恐怕不應該先去算數,更多地應該算帳,這個帳算得過來,總歸會有數的。
現在這個階段,等於通貨緊縮,大家都在降價,對於企業來講搞不好就會應收賬款上升。我想企業就是三張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我認為前兩張表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現金流量表。如果沒現金流量,使你的應收賬款大幅上升,那麼在損益表上看即使可能有利潤,但最終肯定要垮台。
現在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應是種什麼觀念呢?存貨和應收賬款應視同固定資產投資,因為現在的流動資產,它實實在在的流動性並不好,隻要你把貨發出去了,再想把貨收回來非常困難,何況現在外地廠家還有很多惡意破產,到時候什麼錢也找不回來。所以我們內部對各單位控製很嚴,流動資金年周轉次數不能低於3次,如果低於3次,我就不給你資金。現在我看了一個材料,說全國的大型國企流動資金上半年流動不到1.1次,這不但占用你大量資金,而且應收賬款的金額上升之後,賬齡加長,馬上就會成為不良資產,最後實際上轉化為虧損。所以企業單純去追求利潤,最後就追求不到,必須以市場為中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利潤,這是我對市場的看法。
麵對加入WT0,中國企業怎麼辦?我想講三點,第一是怎麼想,第二是怎麼做,第三是怎麼贏。
第一,怎麼想
麵對加入wTO,中國企業怎麼想?我認為必須成為狼。
那麼,怎麼成為狼?所有到中國市場來的外國企業,不是慈善機構,他們的競爭原則非常簡單,就是“贏家通吃”,不給中國企業留一點餘地,通通吃掉。中國企業對此不能沒有認識,如果不成狼,把自己擺在羊的位置,你就會被吃掉;如果成為狼,就有條件和他們競爭。
成為狼的標準是什麼?我認為有兩條:第一,必須熟悉和了解國際市場競爭遊戲規則,按國際慣例來競爭;第二,必須勇於、敢於和善於參與這個競爭。如果不了解國際市場的競爭規則或者是不敢參與競爭,就沒有成為狼的可能。
“中國加入WTO,挑戰機遇並存”,我認為應該這樣說:“隻有麵對挑戰,才有可能有機遇”。
第二,怎麼做
我認為我們麵對的挑戰不隻是對中國企業,對全世界所有企業都是一樣:一是全球一體化的挑戰;二是信息化的挑戰;三是用戶製定市場規則的挑戰。
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們麵對的不僅僅是國內市場、國外市場,而是全球市場、全球用戶。
“不強”,也就是說,如果企業在國內市場沒有競爭力,就不可能真正地進入國際市場。如果隻在國內市場做得很好,不進入國際市場,那麼優勢也是暫時的。海爾到國外打市場的時候,非常艱難,有人說,“國內有很多的肉可以吃,為什麼要到國外去啃骨頭?”如果中國的企業都在國內吃肉,那麼國內這塊肉很快也會成為骨頭。所以,作為一個企業,應該擺正國內和國外市場的關係。因為加入wT0之後,不再有國內國外之分,都是國際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