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旅遊含義的相關解釋(2 / 3)

四、旅遊的分類

(一)按地理範圍分類

按旅遊者到達目的地的地理範圍劃分,旅遊活動可以分為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

1.國際旅遊

國際旅遊是指跨越國界的旅遊活動,分為入境旅遊和出境旅遊。入境旅遊是指他國公民到本國進行的旅遊活動,出境旅遊是指本國公民到他國的旅遊活動。

1937年由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統計委員會提出旅遊者的定義為:離開自己的居住國家到另一個國家訪問超過24小時以上的人。並且界定以下幾種人為旅遊者:①為娛樂、家庭和健康原因而旅行的人。②為參加國際會議而旅行的人。③為商業原因而旅行的人。④在海上巡遊途中停靠某地,即使逗留時間不超過24小時的人。

界定以下幾種人不屬於旅遊者:①無論是否簽了合同而到另一個國家從事某一職業的人。②到國外居住的人。③寄宿在學校的學生。④居住在邊境地區而跨越邊界到鄰國工作的人。⑤途經一個國家但不停留的旅行者,包括那些旅行時間超過24小時的人。

1979年,我國國家統計局對國際旅遊者作了如下規定:凡是來我國參觀、旅行、探親、訪友、休養、考察或從事貿易、業務、體育、宗教活動、參加會議等的外國人、外籍華裔、華僑和港澳同胞,均屬我國的國際旅遊者。規定來華旅遊入境人數不包括下列人員:應邀來華訪問的政府部長以上官員,外國駐華使領館官員、外交人員以及隨行的家庭服務人員和受贍養者,常住我國一年以上的外國專家、留學生、記者、商務機構人員等,乘坐國際航班過境不需要通過護照檢查進入我國口岸的中轉旅客,邊境地區往來的邊民,回大陸定居的華僑、港澳台同胞,已在我國定居的外國人和原已出境又返回在我國定居的外國僑民,已歸國的我國出國人員。

2.國內旅遊

國內旅遊是指人們在居住國內進行的旅遊活動,包括本國公民在國內的旅遊活動,也指在一國長期居住,工作的外國人在該國內進行的旅遊活動。從旅遊發展的曆程看,國內旅遊是一國旅遊業發展的基礎,國際旅遊是國內旅遊的延伸和發展。與國際旅遊相比,國內旅遊消費層次一般較低,逗留時間一般較短,旅遊的開展一般很少存在語言障礙,國內旅遊消費隻是促使國內財富在地區間重新分配,並不直接帶來國家財富總量的增加。

知識鏈接

旅遊小竅門

◆旅遊景區避“熱”就“冷”

旅遊旺季,外出旅遊的人較多,而且人們都喜歡到熱點景區去,從而使得這些旅遊景區的旅遊資源和各類服務因供不應求而價格上漲,特別在節假日期間,情況更甚。如果這時到這些地方去旅遊,無疑要增加很多費用。而有意識地避開旅遊熱點地區的遊客高峰期,到相對較冷特別是那些新開發的景區去旅遊,就能省下不少經費。

◆交通工具避“天”就“地”

在國家延長節日假期後,不少人旅遊時間還是比較充足的,如果不是到較遠的地方去旅遊,非得坐價格較貴的飛機搶時間不可,就完全可以坐火車、乘汽車。這樣,不但可以一路上領略窗外風景,而且花費也要少得多。

◆入住旅社避“洋”就“土”

外出旅遊是較累的,因此,有個安靜、舒適的住宿休息的環境很重要,但這並不意味著就要住星級賓館。所以,選擇入住旅社完全不必貪“洋”追“星”,而應從實用、實惠出發,選擇那些價格雖廉但條件也還可以且服務不錯的招待所為好。

◆一日三餐避“大”就“小”

旅遊景點的飲食一般都比較貴,特別是在酒店點菜吃飯,價格更是不菲,而各個旅遊點的地方風味小吃,反倒價廉物美。這樣,不但可以省下不少錢來,而且也可通過品嚐風味小吃,領略各地不同風格的食文化。

◆景點門票避“通”就“分”

近年來,不少旅遊區都出售“通票”,這種一票通的門票,雖然有節約旅遊售票時間的好處,而且比分別單個買旅遊景點的門票所花的錢加起來也要便宜一些,但是,大多數旅遊者往往不可能將一個旅遊區的所有景點都玩個遍。鑒於此,遊客可不必買通票,而改為玩一個景點買一張單票。這樣,反倒能省下些錢來。

◆遊山玩水避“懶”就“勤”

一些遊客逛旅遊景區,常常怕跑,往往進園坐遊覽車,上山坐纜車,山上坐轎子……這種懶惰式的遊覽,雖然少累些,但卻要多花好多錢,而且也不利於旅遊健身。

◆旅遊購物避“景”就“市”

旅遊景區的物價一般都較高,所以,無論是購買旅遊紀念品還是購買旅遊中的食物、飲料,抑或購買當地的土特產品和名牌產品,都不必在旅遊景區買,而改為專門花上一點時間跑跑市場,甚至可以逛夜市購買。如此,既可買到價廉物美的商品,又能看到不同地方的“市景”。

◆旅遊保險避“重”就“輕”

越來越多的人已不滿足於在國內旅遊,將旅遊目的地延伸到國外,旅遊保險成為旅途不得不考慮的部分,尤其對於出國旅遊的朋友尤為重要。旅遊險投保要遵循“避重就輕”的原則,也就是說,要綜合考慮旅遊的地區、時間、行程安排等,挑選最有利於自己的投保。

資料來源:http://baike.baidu.com

(二)按旅遊性質和目的分類

按旅遊性質和人們出遊的目的劃分,旅遊活動可分為以下六大類。

1.休閑娛樂度假類

屬於這一類旅遊活動的有觀光旅遊,度假旅遊,娛樂旅遊等。休閑旅遊,是指以旅遊資源為依托,以休閑為主要目的,以旅遊設施為條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觀和服務項目為內容,為離開定居地而到異地逗留一定時期的遊覽、娛樂、觀光和休息。休閑旅遊與其他旅遊不同之處在於,一“動”一“靜”,一“行”一“居”,一“累”一“閑”,它是旅遊者占據了較多的閑暇時間和可自由支配的經濟收入,旅遊地有了一定服務設施條件下而逐漸形成的,是旅遊得以豐富發展的產物。度假旅遊是利用假日外出,以度假和休閑為主要目的和內容的,進行令精神和身體放鬆的康體休閑方式(J.D.Strapp,1988)。由此可知,度假旅遊即是以度假(消磨閑暇、健身康體……)為主要目的,具有明確的目的地(良好的度假環境)的旅遊活動。

2.探親訪友類

探親訪友是一種混合式旅遊形式,是旅遊業一個非常重要但常常被忽視的細分市場。探親訪友旅遊在世界範圍內都在不斷增長,在一些種族或移民群體的重要性要比以前我們所認為的大得多。目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旅遊,探親訪友旅遊人次在許多旅遊目的地/國的旅遊總人次中都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3.商務專業訪問類

屬於這一類的旅遊活動有商務旅遊、會議旅遊、修學旅遊、考察旅遊和專項旅遊等,也可將獎勵旅遊歸入這一類,因為獎勵旅遊與遊客個人職業及所在單位的經濟活動存在緊密關係。

商務旅遊(business travel)是指商務旅遊者以商務為主要目的,離開自己的常住地到外地或外國所進行旅遊的商務活動及其他活動。商務旅遊活動通常包括談判、會議、展覽、科技文化交流活動以及隨之帶來的住宿、餐飲、交通、遊覽、休閑、通信等活動。總之,幾乎與商務旅遊者發生的所有活動相關的活動都可稱之為商務旅遊活動。

會議旅遊(convention tour)是指通過接待大型國際性會議來發展旅遊業。由跨國界或跨地域的人員參加的,以組織、參加會議為主要目的,並提供參觀遊覽服務的一種旅遊活動。

獎勵旅遊的目的是協助企業達到特定的目標,並對達到該目標的參與人士,給予一個盡情享受、難以忘懷的旅遊假期作為獎勵。

4.健康醫療類

主要是指體育旅遊,保健旅遊,生態旅遊等。其中,體育旅遊作為旅遊產業和體育產業交叉滲透產生的一個新的領域,是以體育資源為基礎,吸引人們參加與感受體育活動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種新的旅遊形式,是體育與旅遊相結合的一種特殊的休閑生活方式,也是體育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保健旅遊,是一種既達到旅遊目的,又達到健身目的的專項特殊旅遊項目。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可一邊旅遊一邊學習武術、學習氣功,進行醫學學術交流和求醫治療等,可使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既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又學到一些健身養生的方法。生態旅遊(ecotourism)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的。當時就生態旅遊給出了兩個要點:其一是生態旅遊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態旅遊的物件不應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