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3 / 3)

歇歇走走,走走停停,羊群不能掉膘,馬牛不能勞累,如領一群頑童出遊,玩玩耍要走到目的地。

還在冬牧場,牧民們就做著夏天的夢,夢裏他們趕著牧群走進夏牧場。

——碧草品晶的夏牧場,綠樹紅花的夏牧場,百鳥鳴囀的夏牧場,潺潺流水的夏牧場……牧民們從一個夢走進另一個夢。

夏牧場的酒歌中,牧民們又唱出冬天的夢,揚著笑語飄著肉香從一個夢又走進另一個夢。

三月一過,把羔子接了,把羊毛剪了,趕著馬牛,帶著羊群往山裏走,春天是在路上迎來的。

八月一過,把小羊喂大了,把母羊配種了,趕羊牧群往山外走,秋天是在路上送走的。

一戶跟著一戶,一群跟著一群。象移動著的一座座村鎮,象奔流著的一條條河流。

氈房馱在犛牛背上,嬰兒躺在馬背的搖藍裏,老人斜坐在毛驢背上,牧人和他的女人騎在馬背上……

長久的路程,茫茫的原野,一切重壓在牲靈之上。

晚上住下,或在小溪邊,或在山穀裏,或在泉水地,或在草地上,男人搭氈房,女人奶孩子,老人燒奶茶……

一家一戶又隔開,一群一群又分離,牧狗依舊在月亮升起的時候汪汪吠叫,酥油燈依然燦燦融入星海。好像白天不曾有走動,好象自古以來的牧人就住在這兒。

咿呀咿呀是牧人的歌聲,踢踏踢踏是牧人的舞步。歌舞著不滅的希望,歌舞著草原的興旺。

這樣的旅途不知走了多少代。

這樣的生活不知經過了多少代。

牧民們的曆史就是在轉場中寫成的。

牧民們的繁榮就是在遷徙中誕生的。

轉場,對草原牧民來說,象母羊下羔子那麼自然。遷徙,則象女人們愛打扮一樣自然。

一首民歌是這樣講的:牧民是草原的靈魂,所有的足跡在書寫這都美麗的史詩。

生活對民歌做了反複的驗證。

於是,我讀懂了這部史詩。

9.天池

一泓清洌的湖水,靜靜地躺在博格達冰蜂的懷抱中,如銀鏡一座。

溢彩流光,閃爍耀眼,一會兒映刻上了雪峰,刺繡上了塔鬆,把湖光山色融為晶瑩一體;一會兒又隨著陣陣輕風蕩起漣漪,宛若千萬條銀魚在穿遊。我走向湖畔,一池碧水,從眼伸展出來,一直到那水天相連的盡頭,分不出那裏是天,那裏是水。習習的山風,從浩渺的湖麵吹來,吻人麵龐,拂人衣角,使我仿佛身臨大海,心胸為之開闊!

天池,如果說,你是西王母娘娘在此梳妝時留下來的銀鏡,還映出她盛宴款待周穆王奏樂舉觴的隆重場麵,那麼,這麵嵌在古絲綢之路彩帶上的銀鏡,更映現過許許多多東西方人民經濟、文化交流的情景。今天,你將以你的天生麗質攝取更多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動人生活。

10.大板城起風了

太陽似被吹得涼冰冰的,沒有了一丁點兒光彩,沒有了絲兒溫暖。桔葉、碎草在盲目地打旋,飄在空中象一群驚弓之鳥,急急地飛著,叫著,濃密的飛塵浪滔,象漲潮的海水,象狂奔的野馬,肆無忌憚……

大板城起風了,在板城風好大。

沒有了觀賞你的妹妹,觀賞你的嫁妝的興致,沒有了品嚐西瓜大又甜的欲望,一切都在大風中顫抖、一切都卷在大風的呼嘯中!

唯獨大板城的樹,那在戈壁石頭縫裏伸展著枝翼的樹,依舊有著翡翠色的生命,有著熱情洋溢的感情,搖蕩著釋放出你的愛讓它流動。

選擇了這一塊土地,埋下了根基,就有著承受風刮的準備。

樹彎了。無數次風的襲擊之後,歪向一邊,這是形式。

咬住每一根新的枝條,咬住受折磨的思想實體,咬緊根基,決不倒下。

信念總會通往最後一片葉尖。

11.葡萄溝

太陽是紅的,

紅光灼灼;

沙漠是黃的,

地熱蒸蒸。

天地之間的綠色喲,你是生命的希望,是這樣令人垂青。

驕陽可畏,空氣燙臉,地上烙腳,熱得出奇,奇熱難當。在這“火洲”的腹地火焰山下,卻生存著一片盎然的葡萄溝。

墨綠的濃蔭,碧綠的流水,嫩綠的藤芽,一串串,一廊廊,形如珍珠,綠如翡翠,伸手可及,沁出的芳香是這樣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