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2 / 3)

仙李璠根自昔寬,

況複盈庭是芝蘭。

尊前不斷函關紫,

篋裏長餘勾漏丹。

種得名花曾並蒂,

插將枯枝亦成竿。

尋常卻笑鷹揚叟,

何事輕辭渭水灘。

如是索稔此詩,今觀鳳翼舊作新錄,當有指益,凝視篇中最後幾句,輕聲吟誦:

插將枯枝亦成竿。

尋常卻笑鷹揚叟,

何事輕辭渭水濺。

此首七律,厥為先賢翰墨遺珍,乃今日範鳳翼研究之重要資料。卻亦屢屢被當今書籍刊物將其中重要詞句錯誤著錄,勾漏丹誤作色漏丹,考勾漏丹出自西晉葛洪勾漏山煉丹之典故。世無色漏丹一說。

"書不飽蠹魚,不經俗子誤改,書之福也。"誠哉!阮元斯言,尤為警煉。

此刻,範公更覺此石於此際浮出人間,非比尋常,複觀圖錄後慨然曰:"明季賢淑女史之遺珍尤當佑護。錢謙益晚年於吳江故地遇才女柳如是,誠宗伯之大幸,不久即迎娶柳如是為續夫人,而非堂下妾。宗怕得如是,足慰晚境。何似龔芝麓恬做貢貳臣,仕清致老,死不悔心,為人恥笑。芝麓妾正是與柳如是同為‘秦淮八豔"之顧眉生,矧觀顧肩生之氣節,實不堪與柳如是相垺,亦不如李香君。龔芝麓不殉崇禎,托育竟是‘餘本欲殉國,無奈眉生阻爾不肯"。宗伯晚年深明如是大義,感荷至深,反清複明,輒無反顧。餘先祖範文正公南通一脈,詩文賡續,以詩世家薪承火繼至十三代,且與虞山錢氏一族詩文相交、情契相投四百年,當代國學大師錢仲聯先生正錢氏後裔,其對範氏詩曾作如是說:‘清代惜抱大桐城古文之派,以迄今日,厥傳未絕,南通範氏其執吟壇牛耳者哉。門南通範氏既高據詩界昆侖之巔,其一家之世業撰則又不止詩也。"餘與仲聯先生緣慳一麵,然卻私心傾慕,神交已久。今日若可得仲聯先祖絳雲樓舊藏靈石於競拍場上,天地因緣有如斯奇巧者,可為喟歎!一俟落槌克定,亦物有主矣,亦物之幸也。"範公此一番話,推譚情深,情理懇達。說罷起身,囑托玄岩:"拍下為好。"

翌日,玄岩來到都會賓館多功能廳拍賣會場參加競投。現場號牌林立,人頭攢動,拍賣師的唱號報價聲,競投人的應價競投聲,此起彼伏,買氣熾盛。

靈璧山子,由十五萬元起價,拍至六十萬元,這一段價位用了不到兩分鍾。六十萬元以後,甩下了一大批競購者。拍賣師報出八十萬元後,玄岩才舉起三十六號牌應投,全場嘩然。這在多數在商言商的業內行家看來,六十萬元是這山子的時下行情價,做生意已不大容易贏利了。八十萬元,絕對無利可圖,買下了留不住,急著賣還要賠錢。

大廳左側的電話委托席,鈴聲響起,工作人員報出:"電話委托八十八萬元。"拍賣師和兩位助手,把目光集中在三十六號,三十六號伸出兩個手指,這是拍賣師和業內人士都能看懂的手勢,加兩萬。"好九十萬,三十六號出價九十萬。"電話委托九十二萬,三十六號九十四萬,電話委托九十六萬,"一百萬!"三十六號大喝一聲,"一百萬!"

拍賣師用更為激動振奮的聲音喊出,"一百萬!"全場鴉雀無聲,這短暫的沉寂不及幾秒鍾,暴雨般的掌聲驟起。這方古石能競投至一百萬元,甭說在場人士沒有想到,玄岩也始料不及。昨天在與範先生商琢競投價位時,範先生說"還是以買下為好。"有了這句話,玄岩心裏有了底。玄岩分析此石拍賣場的價位應在八十萬以下,如果我們勢在必得,那麼一百萬元是心理極限價位,到此為止。如有黑馬殺出,由它蹄騰,到了這個價位,買不到也不後悔。此時拍賣師兩眼放光,他也十分滿意由十五萬元一路飆升至一百萬元,這種情況,在一次大拍上,也屬罕見,隻見他左手半舉著紫檀小木槌,做將要落槌的動作,這是拍賣師調動場上氣氛的一個慣用動作,激發一下其他競投者,希圖有人再舉牌、創新高,勇突一百萬元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