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名人名文精典集錦(6)(2 / 3)

原文

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貨視之。自毀齒已上,父兄鬻賣,以覬其利。不足,則盜取他室,束縛鉗梏之。至有須鬣者,力不勝,皆屈為僮。當道相賊殺以為俗。幸得壯大,則縛取麼弱者。漢官因以為己利,苟得僮,恣所為,不問。以是越中戶口滋耗。少得自脫,惟童區寄以十一歲勝,斯亦奇矣。桂部從事杜周士為餘言之。

童寄者,柳州蕘牧兒也。行牧且蕘,二豪賊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裏之墟所賣之。寄偽兒啼,恐栗為兒恒狀。賊易之,對飲酒醉。一人去為市,一人臥,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縛背刃,力下上,得絕,因取刃殺之。逃未及遠,市者還,得童大駭。將殺童,遽曰:“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誠見完與恩,無所不可。”市者良久計曰:“與其殺是僮,孰若賣之;與其賣而分,孰若吾得專焉。幸而殺彼,甚善。”即藏其屍,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縛牢甚。夜半,童自轉,以縛即爐火燒絕之,雖瘡手勿憚,複取刃殺市者。因大號,一墟皆驚。童曰:“我區氏兒童也,不當為僮。賊二人得我,我幸皆殺之矣,願以聞於官。”

墟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視,兒幼願耳。刺史顏證奇之,留為小吏,不肯。與衣裳,吏護還之鄉。鄉之行劫縛者,側目莫敢過其門。皆曰:“是兒少秦武陽二歲,而討殺二豪,豈可近耶!”

譯文

柳先生說:越地的人缺少恩愛之情,對所生的兒女總是把他們當財物看待。孩子到了七八歲以後,做父親、做兄長的就把他們賣出去,為的是貪圖賣掉孩子所得的錢財。自家孩子還未到換牙的年齡,便偷取別人家的孩子,把那孩子用鐵箍套住頸子,用繩子捆住。以至有些長有胡須的成年人,因為力氣敵不過人,也被迫做了奴仆。在大路上相互殘殺已成了風氣。一些孩子僥幸在家中長大了,他又去劫取那些弱小的孩子。漢人官吏借這種機會為自己謀利,隻要能得到僮仆,就放任他們胡作非為,從不過問。因此越地戶口更加減少了。很少有人能逃脫這種遭遇,隻有十一歲的兒童區寄卻戰勝了劫持他的人,這也是件稀奇事。這件事是在桂管經略觀察使衙門任職的杜周士告訴我的。

童子區寄,是柳州一個打柴、放牛的孩子。一天。他正在放牛和打柴,兩個強盜綁架了他,把他的雙手放到背後捆起來,還用布蒙住他的口,要把他弄到四十裏外的一個集市上去賣掉。區寄假裝哭著,做出小孩子通常那種恐懼發抖的樣子。於是強盜不把他放在眼裏,兩人相對飲酒,喝得大醉。其中一個到集市上去找買主,一個躺著,把刀插在路上。區寄暗中觀察等待,見他睡著了,就把綁手的繩子對著刀口,使勁一下一上地摩擦,結果把繩子弄斷了,於是拿過刀殺了那個強盜。他還未逃出好遠,那個到集市上找買主的強盜回來了,他抓住孩子後大吃一驚。強盜要殺死區寄,區寄急忙說:“我做兩個主人的僮仆,那裏比得上隻做一個主人的僮仆呢?他對我不好,主人你真能保全我並對我好的話,你怎麼使喚我都行。”那從集市回來的強盜盤算了很久,心想:“與其把這個小奴殺掉,還不如把他賣掉;與其把他賣掉兩人分錢,還不如我一個人獨得。幸好這小奴才殺死了他,太好了。”於是他藏好了那個強盜的屍體,帶著區寄到了店主人家中。到店中後,他把孩子捆得更緊。半夜時候,區寄自己轉動身子,把捆手的繩子湊近爐火燒斷,即使燒傷了手也不怕,繩子斷後,他又拿過刀殺了那個強盜。然後,他就大聲呼喊,把整個集市上的人都驚動了。孩子說:“我是區家的兒子,不應該去作僮仆,兩個強盜抓住了我,幸好我把他們都殺死了,我希望把這件事報告官府。”

管理集市的官吏將這事報告給州裏,州裏將這事報告上級。上級長官召見區寄,覺得他不過是個老實的小孩子。刺史顏證認為這孩子了不起,要把他留下來作個小吏,但區寄不願意。於是刺史送了些衣裳給他,派個小官吏送他回家鄉去。鄉裏那些搞搶劫、綁架活動的人,都不敢正麵看他,沒有誰敢從他門前經過。都說:“這孩子比當年秦武陽還小兩歲,卻殺死了兩個厲害角色,哪能觸犯他呢!”

賞讀

文章以議論入筆,首段就指出越中劫持幼兒成風是與漢官從中漁利、縱容不問分不開的,然後寫一個十一歲的孩子和兩個人口販子作鬥爭的故事,熱烈歌頌區寄這個勇敢機智、敢於反抗、終於戰勝強賊的少年英雄。

文中區寄是個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作者通過矛盾鬥爭來寫他的性格特征,用了許多細節描寫。當區寄被綁架後,他就裝出恐懼的樣子來麻痹對方。當隻有一個強盜且醉臥在地時,他便伺機等待,很巧妙地割斷繩子,殺死一個強盜。這第一回合的勝利就顯出他智慧勇氣不同一般,是所謂“奇”。第二個強盜回來了,捉住了他,並要殺死他,情況十分危急。區寄這時急忙說出一番話,利用強盜貪圖財利的心理,來穩住對方。到客店後,半夜裏他又強忍疼痛,用火燒斷捆手的繩子,隨即殺了第二個強盜。這也是“奇”了。幾個重要的細節就把一個小孩難得具備的勇敢機智、大膽沉著的特點寫出來了。最後寫刺史要留區寄為吏,他卻不肯。這一筆並非閑文。既照應篇首議論,說明劫賣兒童的惡俗並未引起官家的重視。同時也寫出了區寄這個小英雄內心深處的東西,使人覺得他不僅有智有勇,而且樸實可愛。使人物性格更為完整。此外,文中也勾勒出兩個利欲熏心、而又愚昧透頂的暴徒的形象,他們的性格特征也對區寄的“奇童”形象起了襯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