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是武帝的孫子,昌邑哀王的兒子。到了以後,就位,行為淫亂。霍光又擔憂又氣忿,單獨問親信的老部下大司農田延年。田延年說:“將軍是國家的柱子和基石,看這個人不行,為什麼不向皇太後建議,另選賢明的立為皇帝?”霍光說:“現在想這樣,在古代有過這種例子麼?”田延年說:“伊尹任殷朝的丞相,放逐太甲而保全了王室,後世稱道他忠。將軍如果能做到這點,也就是漢朝的伊尹了。”霍光就引薦田延年當了給事中,暗底下跟車騎將軍張安世考慮大計,於是召集丞相、禦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在未央宮開會討論。霍光說:“昌邑王行為昏亂,恐怕要危害國家,怎麼辦?”眾大臣都驚愕得變了臉色,沒人敢開口說話,隻是唯唯諾諾而已。田延年走上前,離開席位手按劍柄,說:“先帝把年幼的孤兒托付給將軍,把大漢的天下委任給將軍,是因為將軍忠誠而賢能,能夠安定劉氏的江山。現在下邊議論得像鼎水沸騰,國家可能傾覆,況且漢天子的諡號常帶‘孝’字,就為長久保有天下,使宗廟祭祀不斷啊。如果使漢皇室斷了祭祀,將軍就是死了,又有什麼臉在地下見先帝呢?今天的會議,不準轉過腳跟去不表態。諸位大臣有回答得晚的,我請求用劍把他殺了。”霍光自責說:“九卿指責霍光指責得對。天下騷擾不安,霍光應該受到責難。”於是參加會議的都叩頭,說:“天下萬姓,命都在將軍手裏,隻等大將軍下令了。”霍光立即跟眾大臣一起見告皇太後,列舉昌邑王不能繼承宗廟的種種情況。皇太後就坐車駕臨未央宮承明殿,下詔各官門不準放昌邑王的眾臣子進入。昌邑王入朝太後回去,乘車想回溫室,中黃門的宦者分別把持著門扇,昌邑王一進來,就把門關上,跟著昌邑來的臣子不得進。昌邑王說:“幹什麼?”大將軍霍光跪下說:“有皇太後的詔令,不準放入昌邑的眾臣。”昌邑王說:“慢慢地嘛,為什麼像這樣嚇人!”霍光命人把昌邑的臣子們全都趕出去,安置在金馬門外麵。車騎將軍張安世帶著羽林騎把二百多人綁起來,都送到廷尉和詔獄看押。命令過去做過昭帝侍中的內臣看好昌邑王。霍光下令左右:“仔細值班警衛,昌邑王如果發生什麼意外自殺身亡,會叫我對不起天下人,背上殺主上的罪名。”昌邑王還不知道自己要被廢黜了,對左右說:“我過去的臣子跟我來做官有什麼罪,而大將軍要把他們抓起來呢?”一會兒,有皇太後的詔令召見昌邑王。昌邑王聽到召見,心中著慌,就說:“我有什麼罪要召見我啊!”皇太後身被珍珠短襖,盛妝坐在武帳中,幾百名侍禦都拿著武器,期門武士執戟護陛,排列在殿下。眾大臣依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在殿前聽詔。霍光與眾大臣聯名參奏昌邑王……荒淫迷惑,全失帝王的禮義,擾亂了漢朝的製度……應當廢黜。……皇太後下詔說:“同意”。霍光叫昌邑王起身下拜接受詔令,昌邑王說:“聽說天下隻要有諍臣七個,即使無道也不會失天下。”霍光說:“皇太後已詔令廢黜,哪來的天子!”當即抓住他的手,解脫他的璽和綬帶,捧給皇太後,扶著昌邑王下殿,出金馬門,眾大臣跟著送行。昌邑王向西拜了一拜,說:“又笨又傻,幹不了漢朝的事。”起身上了天子乘輿的副車。大將軍霍光送到昌邑王的住所。霍光自責道:“王的行為自絕於天,臣子等無能而膽怯,不能殺身以報恩德。臣子寧肯對不起王,不敢對不起國家。希望王能自愛,臣子今後長時期內不能再見到尊敬的王上了。”霍光流淚哭泣而去。眾大臣進奏說:“古代廢黜的人要棄逐到遠方,不讓他接觸朝政,請求把昌邑王賀遷徒到漢中郡房陵縣去。”皇太後詔令把劉賀送回昌邑,賜給他私邑二千戶。昌邑帶來的一批臣子因輔導不當,使王陷入邪惡,霍光把二百多人全殺了。這些人被推出執行死刑時,在市中號叫:“該決斷時不決斷,反而遭受他禍害。”
霍光坐在朝廷中間,會合丞相以下大臣討論決定立誰。廣陵王已經不用在前,還有燕刺王因謀反而被誅滅,他兒子不在討論範圍中。近親隻有衛太子的孫子號皇曾孫的在民間,大家都稱道他。霍光就跟丞相楊敞等上奏書說:“《禮記》說:‘人道愛自己的親人,所以尊崇祖先;尊崇祖先,所以敬重宗室。’大宗沒有子息,選擇宗支子孫中賢能的作為繼承人。孝武皇帝的曾孫病已,武帝在世時有詔命令掖庭養育照看,到今年十八歲了,從先王那裏受學《詩經》、《論語》、《孝經》,親自實行節儉,仁慈而能愛他人,可以嗣承孝昭皇帝之後,事奉祖宗之廟,愛萬姓如子。臣子冒死讓太後知情。”皇太後下詔說:“同意。”霍光派宗正劉德到尚冠裏曾孫家中,讓他沐浴以後賜給他皇帝之服,太仆用輕便車迎接曾孫到宗正府用齋,然後進未央宮見皇太後,受封為陽武侯。霍光捧上皇帝的璽和綬帶,進謁了高皇帝廟,這就是孝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