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名書名文精典集錦(34)(1 / 3)

漢昭帝登位,幾年後,匈奴和漢達成和議。漢廷尋求蘇武等人,匈奴撒謊說蘇武已死。後來漢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請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見到了漢使,原原本本地述說了幾年來在匈奴的情況。告訴漢使者要他對單於說:“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係著帛書,上麵說蘇武等人在北海。”漢使者萬分高興,按照常惠所教的話去責問單於。單幹看著身邊的人十分驚訝,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等人的確還活著。”於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蘇武祝賀,說:“今天你還歸,在匈奴中揚名,在漢皇族中功績顯赫。即使古代史書所記載的事跡,圖畫所繪的人物,怎能超過你!我李陵雖然無能和膽怯,假如漢廷姑且寬恕我的罪過,不殺我的老母,使我能實現在奇恥大辱下積蓄已久的誌願,這就同曹沫在柯邑訂盟可能差不多,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記的!逮捕殺戮我的全家,成為當世的奇恥大辱,我還再顧念什麼呢?算了吧,讓你了解我的心罷了!我已成異國之人,這一別就永遠隔絕了!”李陵起舞,唱道:“走過萬裏行程啊穿過了沙漠,為君王帶兵啊奮戰匈奴。歸路斷絕啊刀箭毀壞,兵士們全部死亡啊我的名聲已敗壞。老母已死,雖想報恩何處歸!”李陵淚下縱橫,於是同蘇武永別。單於召集蘇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經投降和死亡的,總共跟隨蘇武回來的有九人。

蘇武於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長安。昭帝下令叫蘇武帶一份祭品去拜謁武帝的陵墓和祠廟。任命蘇武做典屬國,俸祿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官田二頃,住宅一處。常惠、徐聖、趙終根都任命為皇帝的侍衛官,賜給絲綢各二百匹。其餘六人,年紀大了,回家,賜錢每人十萬,終身免除徭役。常惠後來做到右將軍,封為列侯,他自己也有傳記。蘇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當初壯年出使,等到回來,胡須頭發全都白了。

蘇武歸漢第二年,上官桀、子安等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蘇武的兒子蘇元因參與上官安的陰謀,而被處死。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上官桀父子屢次把霍光的過失記下交給燕王,使燕王上書給皇帝,告發霍光。又說蘇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漢廷後,隻做典屬國。而大將軍屬下的長史官並無功勞,卻被提升為搜粟都尉,霍光專權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謀反,被殺,追查處治同謀的人,蘇武一向與上官桀、桑弘羊有舊交,燕王又因蘇武功高而官小數次上書,替他抱不平,他的兒子又參與了謀反,主管刑獄的官員上書請求逮捕蘇武。霍光把刑獄官的奏章擱置起來,隻免去了蘇武的官職。

過了幾年,昭帝死了。蘇武以從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參與了謀立宣帝的計劃,賜封爵位關內侯,食邑三百戶。過了很久,衛將軍張安世推薦說蘇武通達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遺言曾講到蘇武的這兩點長處。宣帝召來蘇武在宦者令的衙門聽候宣召。多次進見,又做了右曹典屬國。因蘇武是節操顯著的老臣,隻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兩日入朝,尊稱他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優寵他。蘇武把所得的賞賜,全部施送給弟弟蘇賢和過去的鄰裏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點財物。皇後的父親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樂昌侯、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禦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蘇武。

蘇武年老了,他的兒子以前被處死,皇帝憐憫他。問左右的人:“蘇武在匈奴很久,有兒子嗎?”蘇武通過平恩侯向宣帝陳述:“以前在匈奴發配時,娶的匈奴婦人正好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通國,有消息傳來,想通過漢使者送去金銀、絲綢,把男孩贖回來。”皇帝答應了。後來通國隨漢使者回到漢朝,皇帝讓他做了郎官。又讓蘇武弟弟的兒子做了右曹。

蘇武活到八十多歲,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賞讀

“蘇武牧羊”在我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曆史故事。這個曆史故事最初的源頭便出自《漢書》。在曲藝、京劇等說唱表演藝術中,蘇武牧羊的故事,至今仍傳唱不衰,可見其生命力之盛。本傳主要記載蘇武在匈奴的艱難處境、種種遭遇,表現蘇武忠君愛國、視死如歸的高尚民族節操。作者以良史之才、生花之筆塑造了一個光彩照人的愛國英雄形象。

我們試讀本傳“單於使衛律召武受辭“至”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複窮厄”這一大段文字,不能不被這位民族英雄堅忍不拔的民族氣節和高昂的愛國精神所感動。班固在非常生動地描繪蘇武這一形象的同時,也對衛律、張勝這些貪圖利祿的叛徒們的醜惡嘴臉給予充分的暴露,其感染力是非常強烈的。

當然,傾於排偶,入於艱深,勇效昔言,怯書今語,不能不說是《漢書》在語言上的缺點:但“文贍事詳”正是《漢書》獨特的散文風格。“風格即是人”。如果“千人一麵”,也就無從談論什麼文章的不同風格了。

霍光傳——《漢書》

題解

本文選自《漢書·霍光傳》。霍光(?—前68年),靠同父異母兄長霍去病的提攜,從一個小縣吏的兒子平步青雲,得到漢武帝親信,受遺詔,輔少主,在皇親國戚的爭鬥中,變成權傾一時,威震人主,可以左右皇位繼承人的實力人物,前後秉政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