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細思極恐之神仙一樣的人物(1 / 1)

《近距離憂傷》主線條太過明顯,主要是男女主角的交往大事記,配角著墨較少,路人甲乙丙丁也隻閃亮登場後,多數沒有第二次出場機會。小說中有一個人物很特別,他不知劉一莎的過往,不涉劉一莎的未來,卻給予了劉一莎改變的力量,像西方電影中出現的天使的角色,他隻短暫出現,卻促成了劇情的轉變,《近距離憂傷》中的這個人物就是沈陽男孩肖楠。

肖楠是劉一莎在暑假返校的火車上認識的,隨後的國慶節,肖楠來長春旅遊,劉一莎做的導遊。劉一莎和肖楠在長春相處了2天,肖楠回到沈陽後,給劉一莎打了多次電話,劉一莎以為肖楠想追求自己,然後把這件事情和沈毅說了,劉一莎想讓沈毅冒充其現男友,如果肖楠再來長春,就帶沈毅見肖楠,打消肖楠可能的追求行動。沈毅拒絕了劉一莎的請求。

肖楠的故事就這麼多,但是肖楠的事情讓劉一莎下定決心改變。

改變一直是劉一莎的內心需求,但她猶豫不決,舍不得放棄沈毅。肖楠的出現激化了劉一莎,她對自己展現了勇氣,放棄的勇氣,放棄後獲得新生。

想想就神秘,肖楠像一個仙人,讓劉一莎認清了自己。

最近在看一本書《人類群星閃耀時》,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寫的,此版中文譯者是舒昌善。這是小型的人物傳記的合集,作家選擇了14個曆史著名人物在人生發生關鍵改變時的故事,有歌德、拿破侖、托爾斯泰……

其中,歌德在被年輕的愛慕對象及其家庭婉拒後,在馬車中悲傷地創作《瑪麗恩巴德悲歌》,很快完稿。斯蒂芬.茨威格認為這個創作讓老年歌德從新近產生的戀情中解脫,解脫後的歌德又產生了穩定的、旺盛的創作熱情,並且完成了其另一部代表作《浮士德》,這是一部從年輕時就開始寫,卻始終沒有完工的作品,在《瑪麗恩巴德悲歌》創作之後,歌德重新獲得了創作的激情。

在《近距離憂傷》中,劉一莎向沈毅解釋肖楠的出現,具有轉折意義。此前,劉一莎對自己的情緒狀態已經不滿,她找不到爆發點,肖楠的出現讓劉一莎情緒爆發了。

情緒得到宣泄的劉一莎安靜了,她重獲寧靜,又對讀書有了濃厚興趣,對別的男生也開始產生興趣,生活恢複到了該有的麵貌。

正如《近距離憂傷》其中一篇書評提到“這部小說寫得過於憂傷,生活本來的麵目是遺忘。”肖楠事件後,劉一莎懂得了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