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母截發,薑後脫簪。
【典故】
陶母截發:《世說新語·賢媛》記載:東晉名將陶侃年輕時家貧,有貴客來訪,他母親把坐臥的草墊切碎了喂客人的馬,又把頭發剪下來換酒食。貴客知道後,感歎道:“不是這樣的母親,生不出這樣的孩子。”
薑後脫簪:《列女傳·賢明傳》記載:周宣王有一次起床晚了,他的王後薑氏摘去發簪,披頭散發在囚禁宮女的地方待罪,並說:“讓君王晚起是我的罪過,請處罰我。”宣王說:“這是我的過錯,與你沒有關係。”從此便早早上朝。周朝因而中興。
達摩麵壁,彌勒同龕。
【典故】
達摩麵壁:《續高僧傳》記載:南北朝時,印度僧人達摩乘船到中國。梁武帝親自迎接他,但因兩人在教義上的認識不同,達摩離開梁朝,到了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在嵩山,達摩麵壁而坐,世人稱“勘壁觀”。
彌勒同龕:《淳化閣帖》記載:唐代書法家褚遂良給一個和尚寫信說道:“聽說您久已拋棄塵世,和彌勒同龕,每天吃一頓清齋,按時禪定誦經,道果一定不會退轉。”彌勒:佛教菩薩名,釋迦牟尼預言他在未來會成為佛。龕:供佛的小閣子。
龍逄極諫,王衍清談。
【典故】
龍逄極諫:《韓詩外傳》記載:夏桀荒淫無度,大臣關龍逄進諫說:“古代的君主,親身實踐禮義,愛民而節省花費,所以國家安定。您用錢沒有節製,殺人無數,如果不悔改,上天一定會降禍於您。”夏桀聽後下令把他處死。
王衍清談:《晉書·王衍傳》記載:西晉末期政治混亂,王衍身為大臣,卻專心於清談(以評議人物、辯論玄理為主要內容的一種議論,在魏晉時極為流行),被視為導致西晉滅亡的因素之一。
青威漠北,彬下江南。
【典故】
青威漠北:《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西漢時,有個刑徒給衛青相麵說:“你是位貴人,以後定會封侯。”漢武帝時,衛青七次出征匈奴,屢立大功,拜為大將軍,封長平侯。漠北:指瀚海沙漠群的北部,曆史上是匈奴人的活動中心。
彬下江南:《涑水記聞》記載:北宋名將曹彬奉命征南唐。戰前,曹彬突然稱病,眾將都來探望,曹彬說:“我的病不是用藥能治好的,眾位如果肯發誓,到時候不亂殺人,我的病自然就好了。”眾將對天發誓,並履行了誓言。
遐福郭令,上壽童參。
【典故】
遐福郭令:《太平廣記·郭子儀》記載:唐代名將郭子儀(因功晉升為中書令一職,故稱郭令)在七夕夜,看見空中有一輛車,車中坐一美女。他猜測這女子是織女,於是跪拜禱告。女子笑著說:“富貴,而且長壽。”後來郭子儀做了24年中書令,被封為汾陽郡王,兒子女婿都是高官,麾下的將士也都貴為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