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傑攜裘:《集異記》記載:武則天賜給寵臣張昌宗一件集翠裘,並讓宰相狄仁傑和張昌宗賭博。張昌宗以集翠裘為賭注,狄仁傑指著自己的紫袍說:“我賭這件袍子。”武則天說:“兩者價值恐怕不相當啊。”狄仁傑說:“這是大臣朝見皇帝時的著裝,怎麼不相當?”於是兩人開始賭博。張昌宗連賭連敗,狄仁傑帶著贏來的集翠裘出宮去了。
子將月旦,安國陽秋。
【典故】
子將月旦:《後漢書·許劭傳》記載:東漢末期名士許劭(字子將)和堂兄許靖都喜歡評論同鄉的人物,每月都會重新作一次評價,所以他們的家鄉有“月旦評”的習俗。後來,“月旦”就成為評論人物的代名詞。月旦:每月的第一天。
安國陽秋:《晉書·孫盛傳》記載:東晉史學家孫盛(字安國)著有《晉陽秋》一書,其中記載了大將桓溫北伐打敗仗的事情。桓溫看到後非常生氣,對孫盛的兒子說:“那次確實是打了敗仗,但何至於像你父親說的那樣呢?如果這部書在世上通行,你們家將有滅頂之災。”孫盛的兒子為了安全,便私下修改了。
德輿西掖,庾亮南樓。
【典故】
德輿西掖:《舊唐書·權德輿傳》記載:唐代大臣權德輿於德宗朝在西掖(唐朝中書省在宮城的西麵,因此稱中書省為西掖。中書省是唐代的決策機構)任職八年。
庾亮南樓:《世說新語·容止》記載:東晉大臣庾亮的下屬殷浩等人秋夜登上南樓(在今武昌)吟詩,庾亮帶著隨從步行前來。殷浩等人想起身避開,庾亮說:“諸位再留一會兒吧,我今天很有興致。”於是便與殷浩等人閑談歌詠,一直到第二天早晨。
梁吟傀儡,莊夢髑髏。
【典故】
梁吟傀儡:唐代人梁鍠寫過一首《傀儡吟》,內容是:“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發與真同。須臾弄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夢中。”
莊夢髑髏:《莊子·至樂》記載:戰國中期思想家莊子在路上見到一個髑髏(指死人的頭骨),莊子問它:“你是為了生計落到這一步的呢?還是因為亡國或者犯罪變成這樣的?”說完,就把髑髏當枕頭睡著了。後來,莊子夢見髑髏對他說:“你說的都是活人受累的事情,死了以後沒有君臣,沒有四時,即使是王者的樂趣也不能相比。”
孟稱清發,殷號風流。
【典故】
孟稱清發:《唐詩紀事》記載: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清新雅致,為人也非常清高。王士源說:“孟浩然清明煥發,和他的名字完全相符。”
殷號風流:《晉書·殷浩傳》記載:東晉大臣殷浩見識高遠。他去世後,大臣顧悅之說:“殷浩風采過人,名聲高出當世。”
見譏子敬,犯忌楊修。
【典故】
見譏子敬:《世說新語·方正》記載:東晉書法家、詩人王獻之(字子敬)小時候看見父親的幾個門生賭博。王獻之說:“要輸。”一個門生譏笑他說:“這孩子看事情,就像通過一根管子看豹子,隻能看到豹皮上的一個斑點罷了。”王獻之非常生氣,轉身就走了。
犯忌楊修:《後漢書·楊修傳》記載:東漢人楊修有事外出,他預計上司曹操會詢問某些事情,就預先準備好回答的文章交給守門人。不久,曹操果然派人來詢問問題。這樣的事情發生幾次後,曹操感到很奇怪,便派人查問。得知真相後,曹操便開始疑忌楊修,最終找個理由把他殺了。
荀息累卵,王基載舟。
【典故】
荀息累卵:《說苑》記載:春秋時期,晉靈公造九層台,三年沒完工,國力損耗很大。大夫荀息進諫說:“我能重疊起十二顆棋子,再在上麵加九個雞蛋。”靈公說:“太危險了!”荀息說:“這算不上危險。您造九層台,三年不成,男子不能耕地,女子不能織布,哪有比這個更危險的?”晉靈公聽後立即下令停工。
王基載舟:《三國誌·魏書·王基傳》記載: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經常大興土木,官員王基上疏說:“古人用水比喻百姓,說:‘水可以承載船,也可以弄翻船。’現在人民太苦,夫妻不能團聚,希望陛下認真思考水舟之喻。”
沙鷗可狎,蕉鹿難求。
【典故】
沙鷗可狎:《列子·黃帝》記載:有一個住在海濱的人,每天早上都到海上與海鷗一起玩。他的父親說:“我聽說海鷗都和你一起玩,你也抓一隻回來給我玩吧。”第二天,此人再到海上去,海鷗都隻在他的頭頂飛,不肯落下來了。狎:親近而不莊重。
蕉鹿難求:《列子·周穆王》記載:鄭國一個砍柴人,在野外打死一頭鹿,怕被人看到,就把鹿藏到壕溝裏,上麵蓋上柴草,但不久就忘記藏哪兒了,以為是自己做夢。有人聽說這件事後,就去尋找,果然找到了鹿。於是藏鹿的人拉著找到鹿的人去打官司,法官判決兩人平分這頭鹿。蕉鹿:柴草下蓋著的鹿。蕉,通“樵”。
黃聯池上,楊詠樓頭。
【典故】
黃聯池上:《李康靖聞見錄》記載:北宋官員、學者黃鑒七歲時還不會說話。一次,他的祖父帶他到水池旁去玩,說道:“水馬池中走。”黃鑒突然對道:“遊魚波上浮。”從此就會說話了。
楊詠樓頭:《古今詩話》記載:北宋文學家楊億幾歲時還不會說話。一天家人帶他到高樓上,不小心碰到了他的頭,楊億就吟詩道:“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曹兵迅速,李使遲留。
【典故】
曹兵迅速:《三國誌·蜀書·先主傳》記載:曹操南征時,知道江陵(今湖北荊州)有軍事物資。他怕劉備先占據此地,於是率領三千精銳騎兵一天一夜走了三百多裏地,並在長阪坡打敗了劉備。
李使遲留:《後漢書·方術傳》記載:漢中太守要給大將軍竇憲送禮,正做郡吏的李郃對太守說:“竇憲倒台是眼前的事情,請您不要再和他交往了。”太守不聽,於是李郃要求自己去送禮物。李郃路上故意拖延時間,走到半路的時候,竇憲果然在政治鬥爭中失敗,凡與他結交的人都被免了職。由於李郃的拖延,漢中太守沒有被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