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章如泣如訴如悲歌(2 / 2)

周光聽得淚流滿麵,他伸手拉起蝴蝶,競無語凝噎。

“我真恨不能跳下去把玲兒母子找回來。”周光有點捶胸頓足,終於說。

“學校裏接受的教育比較單純,一旦走向社會就弱不禁風。社會上的青年人,要有一個再學習,接受再教育的機會,每個地方,組織大小不等的團體,作家不要追風文學,醫生要有雙責能力。唉,玲兒的死,寫下了這一代人的悲哀和無知。”張博有憤恨,愛的憤恨。

“玲兒最喜歡聽我唱的歌,我給玲兒唱支歌。”蝴蝶不再流淚,說。

“唱吧,願她的靈魂能聽到你的歌聲。”周光祝願說。

“唱給的她聽吧,你們是好姐妹,好同學。”張博說,聲音象天籟之音。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蝴蝶的歌進展很大,音準氣韻,又情真意切,得益於她大哥哥的一次教誨。淚又重流。

“愛恨競在一瞬間。”周光想起了《貴妃醉酒》裏麵的一句歌詞。

“黃泉路上無老少,玲兒先去自遣遙,孟固禁鎖紅顏淚,不憶錢塘蘇小小。以後,這樣的事就不會在發了。社會在前進,嫦娥在升天,科學在發達,灰兒都能通人情。”張博抒發著自己的感情。

蝴蝶兒還在唱著歌,唱著歌兒給玲兒聽:“…風吹那個草底哎,見牛羊…。”

“大哥,我們回吧。”周光回到現實中來。說。

“回,玲兒的事很感人。即讓人恨,又讓人愛,即讓人同情,又讓人費解。”張博疑惑於這種性格。

“人們的愚蠢,如果這事處理得當,也不至於發生悲劇。”周光說。分析。

“你說的對,蝴蝶的弱點就很大,其實,真正不能承受社會不良習俗的人,才會發生這種問題,這種死,充分暴露了人的脆弱,一句話缺少知識,蝴蝶的奶奶就有變通之能。人生之知識。”張博說。

“我也讚同,聽著現代的歌,做著古人的事,唱著現代的曲,追著封建的魂。”周光對現實有了批判,剖析了玲兒悲劇的原因。

“死,每個人都可以死,但,不能做不肯過江東的傻事。”張博說。

“又怎麼聯係到楚霸王項羽身上去了。”周光不解,用手搔著頭皮。

“項羽力拔山兮氣蓋勢,被劉邦打敗,如果重返江東,再整旗鼓,接受教訓,劉邦焉能不敗?玲兒如果不死,向婦聯求救,重新出山拚搏,不一定沒有奮鬥之路。是非屈直,留給願意評論的人去說。高中生有文化,總能找到一個新起點。”張博入情入理的分解。

“大哥的新思路,新見解,佩服。”周光笑了。小眼,白臉。

“蝴蝶,別唱了,我們帶著灰兒下山。”周光喊道。

蝴蝶停止了歌聲,蹲下身來,對身邊的灰兒說:“別等了,玲兒不回來了,跟我回家。什麼時候想,什麼時候再來。”

灰兒好象聽明白了,扭頭轉身,跟著三人往回走,不再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