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襤褸的王》這一本書的時候,我回了趟老家,在沙溝和白崖毗鄰的九條溝那個師父曾經修行的窯洞裏,我再一次堅定了自己書寫的道路,這是一次狠心的舉意,也是向我的精神引領者們的表白:無論周圍多麼熱鬧和喧嘩,無論外界的紅火多麼充滿誘惑,我都隻能沿著這條被遮蔽的布滿荊棘的道路走下去。
我知道,我的前路注定了艱辛和磨難。而我寧願承接這樣的曆練與考驗。
我知道,我的路異樣的寂寞和曲折,但這路卻通往底層民眾的心靈。一路上,誦念和心中的虔誠陪伴著我。那對久等我的沙溝上空的蒼鷹在師父窯洞的上空盤旋不去,它們在為我出現和舞蹈。保林阿訇的穆罕麥斯裏最貴重的章節在他家小院裏念響了,那一起一伏,一折一回的天音在西海固十萬大山的深處回傳著,好似星星被搖落,又複升起。它鼓舞和成全了我的追求和幹辦。
一路伴我同行的是喜歡讀書的農民哥哥,我們在拱北上點了香,他給我講述著多年來在文學上給我以精神支撐和無數啟示的沙溝太爺。也許,那鷹、那路上的風景,隻有我和熱愛讀書的農民哥哥能體會內中的玄奧和機密。
在縣城,在姑父阿訇那裏出來時,幹旱了好久,點滴不落的天上,終於掉下了珍貴的雨珠。
那幾天,我和我西海固的老鄉們在一起,向他們一一請教,一點一滴地學習,他們都是我的老師和引領者。在這裏,我要向他們致敬。他們的知識,他們的人道主義和悲憫之情懷,是通向真理之門的金鑰匙。
黃土如海,大山如流,這風景引我一點一點地步向極境,走向秘意。
關於我在西海固之外的那些文學藝術方麵的真摯朋友,他們也曾跟著我一次次奔波在西海固的深山枯海裏,但他們與我一道自得其樂。他們不眼熱仕途、金錢和害人的權勢。一切盡在高潔的選擇和追尋中。他們的節操一如經典中的樂符,飛向底層人民那窮鄉僻壤,飄至那仿佛呼嘯著的十萬大山的瀚海上空。
在沙溝的夜,難以入眠,閉上眼睛:身後是無數衣衫襤褸的人群,他們像海浪一樣推動著我繼續前行!
2011年6月12日夜
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