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台灣雜誌針對台灣地區進行了一次“寂寞指數大調查”,痛擊顯示,台北縣市、台中縣市和高雄縣市有12.3%的受訪民眾常有空虛寂寞之感,再以人數計算,光是台灣三大都會區就有超過107萬的寂寞男女,這個數值超過了台中市的總人口數,並且寂寞的人口一直在增加,這樣,也帶動了“寂寞產業”上億新台幣的商機。
調查也發現,男生比女生容易感到寂寞;至於年齡上,最寂寞族群的年齡分布,卻是呈現20到24歲與最老70歲以上的兩極化現象。至於40到44歲的族群也較其他年齡層還要寂寞。可能是這個年齡層的人正值家庭經濟的重要支柱,卻也是相當寂寞的族群。
正因寂寞人口為解決孤單而尋尋覓覓,台灣島內崛起了一個新興的產業族群,有人稱之為幸福產業或寂寞產業。改雜誌的調查分析指出:例如丁克族把寵物當小孩,養出一年200億元貓狗市場;苦悶族把動漫公仔當寄托,造就一年6億元公仔商機;還有350萬網絡族夜夜上線,連成12億元交友網。都會區的夜店更是近年的新興產業,台北市的夜店一年有30億元的消費量。建商也預估,隨著“一人戶”的比率漸增,未來單身小套房的市場規模將高達600億元。
寂寞雖有商機,但調查也發現,不光是靠消費才能帶來幸福感,必須要“有錢才有幸福”。當被問到“手頭上要有多少錢,才會有幸福的感覺”時,調查答案平均下來,台灣民眾平均認為手頭上要擁有新台幣558萬元,才會有幸福的感覺。
在大陸,“寂寞”一詞在短時間內迅速竄紅網絡,並且以極快速度在線下鋪開。顯然社會大眾對“寂寞”或者“被寂寞”這些詞彙挺受用的。感謝網絡,它是這個時代草根聲音最強的表達。如果站在曆史的角度評說,“寂寞”一詞似乎透露著在物質文明豐盛的時代背景下精神文明建設的迫切性。
聰明的商家已經不再停留於“寂寞們”詞彙的娛樂元素,而是從中挖掘了商機。繼“房價不是‘躲貓貓’,不是做俯臥撐”的廣告語後,南京的房產開發商又與時俱進寫出了新廣告語:“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買房”、“房價不會降,等待的是寂寞”。
從寂寞現象所看到的商機,這種挖掘僅是淺層次的開發。滿足現代人寂寞的空虛,絕非一日之功,如何持續開發人們的寂寞感並尋求途徑填補,已經成了一些商家的新課題。比如網遊,比如旅遊,比如KTV,再比如本期創富人物從美發廳發現的寂寞商機。
可是您怎會知道受眾或者顧客何時會寂寞呢?這是商家要挖空心思思考的話題。所以挖掘寂寞需要慢動作,隻有靜下心來,有條件的話可以仰望星空,靜聽心靈底處的需求。或者進行換位思考,隻有不斷滿足客戶需求,不斷滿足客戶的寂寞感,創業才能出彩。
有的時候,走得太快了反而容易丟失靈感,失去商機。所以,偶爾不妨走得慢些,聽聽寂寞的商機。
寂寞推動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的商機還有很多(寂寞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開發。現在熱的電子商務,那是因為其商業模式已經比較成熟,還沒成熟的或者還沒想到的商業模式將是潛力無限,因為無論何時,隻要有互聯網存在,就會有寂寞存在。而寂寞絕對是推動互聯網前進的動力。
因為寂寞,於是有了“賈君鵬,你媽喊你回家吃飯”,這是無聊嗎,不是,這是網民的智慧,經過“寂寞”以後無限放大,以乘數等級的速度快速傳播,於是這麼一句充滿智慧的話賺足了商機。
因為寂寞,周老虎出來顯威,但好戲不長,被同樣因為寂寞的網友們逮個正著,押回繼續收押;因為寂寞,芙蓉姐姐滿街跳舞;因為寂寞,豔照門,海運門源源不斷;因為寂寞,春哥純爺們;因為寂寞80後交警一夜成名。
寂寞中到底蘊含了多少商機,我們無法判斷。因為,寂寞的人是如此多,寂寞是如此的流行,以至於,今天你寂寞了嗎?或許明天就行為流行語。
“新詞新語”尤其是網絡詞語的大量湧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蔓延,憑借其簡潔、新穎、含蓄的風格受到許多人的喜愛與推崇。這些新詞新語涉及當今社會的一些重大事件、社會現象與時弊,也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諸多層麵,如人生價值、生活方式、愛情友情、就業消費等,不僅折射出社會文化的變遷,而且也折射著社會群體心態的某些新變化。